KAP联合焦点式赋权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1-08-02冯营利闫竹琴孙志宏王晓霞宋晓玲
冯营利,闫竹琴,孙志宏,王晓霞,宋晓玲
(1.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老年医学病区,河南 郑州 450052;2.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检验与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0052;3.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 内一科神经内科病区,河南 郑州 450052)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数据显示,脑卒中幸存者中约80%伴有肢体残疾、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疾病预后[1-2]。既往研究显示,康复锻炼对增强脑卒中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3]。知信行(KAP) 分为获取知识、信念产生、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已有研究将其用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并取得较好干预效果[4]。焦点式赋权模式是通过赋权使个体主动意识到掌握疾病相关技能、知识,以及态度转变对健康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近年来,护理人员采用焦点式赋权模式激励患者,发现该模式在提高患者个人权利及能力同时,可增加患者疾病管理信心[5]。本研究首次将KAP 模式与焦点式赋权模式相联合,旨在探讨该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武警河南总队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80例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按照1∶1 实验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 ~73 岁,平均(56.59±5.16)岁;疾病类型:28例缺血性、12例出血性。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8 ~75 岁,平均(57.21±4.87) 岁;疾病类型:27例缺血性、13例出血性。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 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脑卒中诊断标准[6];均为首次发病;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神志清楚,无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阿尔兹海默症;完全性失语;发病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营养脑部神经、扩张脑血管等基础药物。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发放药物,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发放脑卒中健康宣教指导手册,并依照内容进行讲解,及时解答患者疑虑;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恢复情况指导开展康复锻炼。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KAP 联合焦点式赋权模式,(1) 组建干预小组:由4 名护士、2 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长组成,组织进行KAP、焦点式赋权理论学习,均通过考核。(2) 问题描述阶段:小组成员全面收集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现存问题,如康复锻炼效果不理想,引导患者回忆康复锻炼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应对,讲解正确应对方法;并将KAP 模式中知识干预应用其中,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患者展示正确康复锻炼姿势,难以完成肢体功能训练动作时,指导其循序渐进。(3) 构建可行目标: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对自身健康的需求,邀请患者参与制定可行性康复锻炼目标,如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受限患者,希望可自行完成穿衣、刷牙、吃饭等日常生活活动。(4) 探讨例外:于目标确定后,通过例外提问探索患者过去遇到此类问题偶然解决情况,如自己尝试穿衣比较困难,但在尝试完成一部分,休息片刻再次尝试,虽耗费时间较长,但曾成功独立完成穿衣。引导患者思考“偶然例外”该如何保持。将KAP 模式中信念干预应用其中,邀请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受限经康复锻炼可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患者,于患者床旁介绍自身治疗经过、康复锻炼经验等,鼓励病友之间沟通,以增加康复锻炼信心。(5) 实施反馈:将KAP 模式中行为干预应用其中,如采用Bobath 握手法训练上肢,引导患者利用健肢带动患肢上举,2 次/d,15 min/ 次,并引导患者尝试用患肢洗脸、刷牙等,以强化上肢功能。进行第1 次康复锻炼干预时,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期望目标,每次康复锻炼结束后,指导患者对自身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使其可持续聚焦于目标达成现状。(6)效果评价:采用“刻度化”方法对其进步进行直观呈现,并总结经验,设定新目标。
1.4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FMA 量表包括上肢运动33 项,每项0 ~2 分,总分0 ~66 分,得分越低,提示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差[7];ADL 量表总分14 ~56 分,得分越高,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越严重[8]。(2)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应对方式(SCSQ)评分。SCSQ 包括积极应对(12 个条目)、消极应对(8个条目),共20 个条目,各条目计分为0 ~3 分。得分越高,表明该应对方式频率越多[9]。(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参照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结合脑卒中疾病特点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 分,十分满意:>85 分,满意:71 ~85 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康复效果、SCSQ评分以±s表示,t检验,护理满意度以n(%) 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ADL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FMA 评分较对照组高,ADL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评分比较(N=40,± s )单位:分
表1 两组康复效果评分比较(N=40,± s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上肢FMA AD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29.65±4.16 45.59±5.40① 23.48±3.52 13.78±2.87①对照组 30.08±3.85 36.88±4.83① 22.79±3.60 17.15±2.68①t 0.480 7.604 0.867 5.428 P 0.633 <0.001 0.389 <0.001
2.2 两组SCSQ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高,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SCSQ评分比较(N=40,± s )单位:分
表2 两组SCSQ评分比较(N=40,± s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16.56±2.17 24.18±2.60① 17.15±2.15 10.25±1.35①对照组 15.98±2.40 20.77±2.53① 16.95±2.30 13.77±1.50①t 1.134 5.945 0.402 11.032 P 0.260 <0.001 0.689 <0.00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17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十分满意13例、满意17例、不满意10例,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00%(38/40) 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
3 讨 论
脑卒中为我国常见脑血管疾病,70% 为缺血性脑卒中,40% 伴有严重功能障碍,于恢复期给予适当康复锻炼,为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关键,但部分患者受疾病应激影响,加之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影响康复效果[10]。故临床应采用适当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焦点式赋权模式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发展形成的相信个体力量和潜能、充分尊重个体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11]。KAP 模式将知识作为行为改变基础,信念作为行为改变重要动力,行为改变则为其目标,郭维[12]研究发现,将其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FMA 评分较对照组高,ADL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本研究通过问题描述,帮助患者寻找解决方案及可行目标,促进患者遵从康复锻炼计划接受护理干预,进而做出行为改变,同时通过赋权促进患者意识到提高康复锻炼相关知识、技能及良好信念态度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结合KAP 模式中知识、信念、行为干预具体措施,可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有助于其行为改变,达到良好康复效果。以往常规护理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生理症状实施干预措施,而对其心理层面干预涉及较少,随着积极心理学发展,患者心理层面变化逐渐引起临床关注。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高,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KAP 联合焦点式赋权模式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促进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究其原因,KAP 联合焦点式赋权模式,以“解决导向”的主动思维,引导患者将焦点放在探讨问题未发生时状态,将培养能力与解决问题并重,强调正向积极改变,重点关注问题解决方式,而非问题发生原因,促进患者根据积极正面经验解决问题,进而转变其应对方式。此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00% 高于对照组75.00%(P<0.05),表明KAP 联合焦点式赋权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KAP 联合焦点式赋权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促进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