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分析

2021-08-01林锦芳

学习与科普 2021年6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渗透核心素养

林锦芳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他们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所谓的核心素养说的就是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核心素养追求。语文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能够爱上母语,正确使用汉语文字和语感能力,用活跃的思维发展我国的文化,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思想性、人文性、工具性特征。

1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核心素养本身入手,理清小学语文学科基本素养的内涵。一般情况下,只有最基础、最关键、最普遍,同时也是最本质的素养才能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同既定的素质,以及通用的能力都有不同之处,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能够不断增长、丰富,并且优化的教育和学习立体式的素养。核心素养的含义一方面强调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强调态度的重要性,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结构。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来看,专家学者给予了一个有概括性的定义,涉及到了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比较基础,同时也比较主要的语言素养还有思维素养,有时还包括一定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些都包含在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当中,比如说语言、文学、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2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在当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语文教学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结合到一起,赋予语文教育更多趣味性。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为学生带去更新鲜的学习感受,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目标,让有着不同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在系统学习中获得成长,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索、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掌握语文学习技巧与方法。

3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分析

3.1立足课本,转变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教授语文早已不只是局限于学生能够认识、书写汉字,进行阅读和写作这些基础的目标,而是应该在课堂上充分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使得语文课堂能够更加具有人文特色。当教师教授学生识字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汉字的小故事,比如,汉字是怎样发展的,是如何从甲骨文逐渐演变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体汉字的,带领学生感受汉字所能带来的文化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出现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精心挑选出来的,能够给学生传递很高的文化价值,以及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应该把所有时间还有精力放在讲解语言知识方面,而是应该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情感去阅读,尽可能的去感悟作者索要表达的含义,让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的更加透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举个例子,当课文内容涉及一些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先驱为了保家卫国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其实是由无数先辈通过流血牺牲换来的,应该格外珍惜。

3.2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精品,对学生们语言逻辑、语感的形成而言大有助益。为了全面地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文章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保证教学的主要内容符合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规律,顺势增强他们深层次阅读理解的自信心,更好地实现语言建构和语言运用。比如,学习《乌鸦喝水》这篇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导入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里一边感悟一边积累,进一步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学生直接观看“乌鸦喝水”的过程,对小乌鸦的“聪明机智”感到佩服,并且产生“乌鸦喝水”原理的研究意识。深入的分析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教育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即为成功的语文教学。

3.3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主学习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同时也要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学思想培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加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到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以及分析,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对自主学习技能的掌握以及流程的总结,将其引导至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模仿教师的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學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节《精卫填海》的学习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学习,通过对整篇课文进行网络查询以及自我分析总结,以此加强自身核心能力。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再进行学生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掌握和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欣赏寓言神话故事的魅力,以此展现教师的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3.4科技教学,拓展手段

互联网迅速发展,关联着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教育行业也需要改革创新,运用互联网丰富教学活动。运用互联网教学,可以将平面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互联网还有助于学生在课下进行有关教育内容的搜索和学习,结合教师总结的知识点,丰富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搜索和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体现,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的内容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最后可以设置一点悬念,让学生课后自己去主动解决这个悬念,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中搜索知识,对于学生搜索的结果给予肯定,提升学生自信心。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教师要监督学生,提醒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应该是关于学习的,不要玩太多游戏。合理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减少教师工作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5重视课堂审美教育

教师不妨采用鉴赏的方式,使学生对“美”有不一样的理解,拓展课堂教学的同时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范围,也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学习《春》时,先让学生初读回答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认识的春天,既鉴赏了主要的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对探索春天奥秘的兴趣越来越浓。如果条件允许,可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鉴赏优秀文章变成感悟自然之美,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的学习更有挑战性。教师必须提供多样化的鉴赏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练习仿写、改写、读后感等,自行搜集课外资料,进而实现有效学习,他们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一定能在个性化成长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4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树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并且树立起来的品质及关键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容.培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实践的策略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5):80-81.

[2]崔振红.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课堂教学--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课[J].基础教育论坛,2020,000(008):P.44-45.

[3]马延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探讨[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四).2020.

[4]王爱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初探[J].读写算,2020(12).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渗透核心素养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