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CBDE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2021-08-01刘天旋郑楚发黄耀奎王小忠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汁胆道

刘天旋,郑楚发,黄耀奎,王小忠

(汕头市中心医院 普外一科,广东 汕头 515031)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微创手段,随着麻醉及微创技术的进步,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证实[1]。而在术中胆管的处理上,留置T管引流作为经典术式,虽然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得到临床验证[2],但其弊端也日益突出,如不利于患者术后活动及胃肠功能恢复,胆汁丢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T管脱落可能造成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等。对于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国内外报道不一,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报道较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逐渐增多,因此,笔者以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为例,旨在观察老年患者行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普外一科行手术治疗的158例老年(≥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行一期缝合(一期缝合组),28例行T管引流(T管引流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纳入标准:(1)择期手术患者,术前CT和(或)MRCP等检查确诊胆总管结石;(2)肝功能评分Child-Pugh分级≤B级;(3)术前ASA评分≤III级;(4)胆总管扩张10 mm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重度胆源性胰腺炎;(2)合并胆总管囊肿及狭窄者;(3)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肝胆恶性肿瘤占位;(4)合并严重的心、肝、肺功能衰竭,一般情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5)行开腹手术或中转开腹者。

1.2 手术方法

围术期管理:术前常规予抗感染、解痉、止痛、护肝、利胆等措施。术前处理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控制血压<160/90 mmHg、血糖<8.0 mmol/L,控制呼吸系统疾病,口服抗凝药物、阿司匹林者服药暂停1周。

手术方式: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采用四孔法(10 mm的观察孔位于脐上,10 mm的主操作孔位于剑突下稍偏右侧,另外2个5 mm辅助操作孔位于右腹直肌肋下约30 mm、腋前线肋下约50 mm)。CO2压力常规设定为12 mmHg。合并胆囊结石者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暴露胆总管,用电凝钩纵向切开胆总管前壁(视胆总管结石大小,一般为10~20 mm),通过剑突下Trocar置入胆道镜,一般先使用50 mL注射器生理盐水尝试将结石冲出,如未能顺利取出则采用网篮。对于较大结石,必要时通过液电压碎石后分块取出。再次探查:左右肝管及其分支、肝总管、胆总管,明确Oddi括约肌开闭功能正常,确保胆总管远端通畅(无结石残留、无狭窄及肿瘤占位)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者放置T管引流。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无胆汁漏,常规留置温氏孔引流管一条,消除气腹、关闭切口。术后常规予抗感染、补液、护肝治疗,常规术后6 h恢复饮食,术后视病情及引流情况决定抗生素停用及引流管拔除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2 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6.9%vs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术后30 d内死亡、术后出血、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所有患者在出院前或出院后1个月内均复查B超或CT,一期缝合组中有1例(0.8%)出现结石残留,T管引流组2例(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跟踪随访1.5~3年,随访率为96%。未发现术后胆总管狭窄病例,一期缝合组术后复发5 例(3.8%),T管引流组1 例(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是胆总管结石病的高发人群[3-4],LCBDE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重要微创方式之一,与ERCP+EST(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手术相比,能一次解决胆囊、胆总管疾病,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等优点[5-9]。因此,LCBDE在老年患者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LCBDE术中采取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仍存在争议[10-12]。目前仍有较多单位采取传统的T管引流,认为T管引流能减轻胆道压力,减少术后风险。然而,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外科理念的提升,有学者开始尝试一期缝合[13],有部分文献认为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14-16]。因此,我们探讨了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安全性,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平衡,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一期缝合的优势明显。而在安全性方面,一期缝合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胆汁漏、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方面)较T管引流组低,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合适的病例,应尽量做胆总管一期缝合而非T管引流。

为确保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笔者认为,手术团队应具备成熟的胆道外科、腹腔镜操作经验并不断更新治疗理念,建立“安全胆道外科”理念,即术前系统掌握胆道情况,术中胆道保护及确切的胆道关闭技术。在确保胆管结石取净的前提下,术中胆道关闭技术是核心。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汁漏的原因一般包括胆管误伤、针孔渗漏、缝合打结不紧等。因此,应选择正确的缝合材料,一般选择可吸收缝线(也有研究认为,倒刺线也是安全),采用单纯缝合或连续缝合(能缩短操作时间)[17]。对于胆总管壁增厚明显的病例,可选用3-0可吸收线,胆管壁增厚不明显的病例,选用4-0可吸收线缝合以减少针孔渗漏胆汁的风险。缝合间距控制在3 mm为宜。术中胆管缝合不满意者,可通过留置温氏孔、T管减少术后风险。

本课题是回顾性研究,存在选择偏倚风险。由于笔者所在单位较早开展胆总管一期缝合,具有成熟的LCBDE基础,因此入选的患者大部分采用一期缝合而非T管引流,且绝大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少,证实一期缝合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具备微创优势。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汁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