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2021-07-31

现代交际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陕西城镇化人口

丁 格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任远认为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作为城镇化的主体,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真正动力。[1]林闽钢等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人的现代化”。[2]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一定是“质量优先、规模适度”的城镇化[3],是“强调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三大内涵”的城镇化[4]。对城镇化的测量,目前学界多是使用复合指标法。胡兆廉等从人口发展、经济消费、人文教育、人口就业、人口产能、人口医疗、人居环境和外界互联8个方面评价西部12个省城镇化发展质量。[5]李通屏等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和城乡协调五个层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6]近年来,学界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从传统的只关注城市人口比重,就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逐渐转向以关注人为核心。在传统城镇化的基础上,更关注民生、资源集约、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更强调和谐的、持续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本文立足于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的现实背景,基于陕西省社会发展的特征与现实状况,以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为理论基础,借鉴城镇化评价的相关成果,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操作化为经济发展、人口与就业、社会生活、城市发展与环境这4个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科教文卫、城市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等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

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一方面,经济发展能够带动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为新型城镇化向前推进提供内生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必定会带来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口与就业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最为突出的部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是人口城镇化进程中最为明显的标志,促使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城乡间规模性的人口流动,这些之前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脱离了土地,转向了非农职业,这一过程既是就业结构的变化,也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具有城镇的特征,对就业结构的改变与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影响。社会生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全部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这一地区的社会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城市发展和扩张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将城镇化的研究范围扩大至生态领域有助于发现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的进程首先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当触发环境的红线时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保持健康稳定的推进。

二、实证分析

本文将所选取的 32个指标统计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由因子载荷矩阵表,32个指标可归类并命名为以下四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城市化发展趋势,第二主成分居民社会生活状况,第三主成分产业发展状况,第四主成分第一产业状况。最后根据每个主成分的函数和综合评价函数,求出2012—2018年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每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见表1)。

表1 主成分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及其排序

2012—2018年陕西的综合得分持续上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这得益于全省经济状况、科教文化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基础设施状况等各方面的综合全面发展。

从各个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第一主成分,即城镇化发展趋势得分与综合得分持同步增长态势,说明第一主成分所涵盖的指标对陕西总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决定了陕西总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方向和态势。

经济发展方面:2012年以来,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2012—2018年,陕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上升,2018年分别达到14453.68亿元、12840.15亿元、4383.75亿元。2014年之前,陕西第二产业贡献率远高于第三产业贡献率,2015年后两大产业贡献率曲线调转,随后趋于一致,都维持在47%左右。近年来陕南、陕北、关中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间结构差距明显缩小,三产结构逐渐由显著的“一、二、三”模式演变为“二、三、一”模式。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支出水平也与社会生产效率同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稳步增长。

人口与就业方面:近年来陕西年底常住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截至2018年城市化率提高至58.13%。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劳动力和量,进入21世纪,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得靠人才,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因此西安市积极出台人才落户政策,吸纳更多的优质人口资源。

基础设施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全省城市基础设施规模逐步扩大、功能逐步完善、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陕西出台一系列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使得近年来陕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较为显著,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大提高,越发靠近打造生态、绿色、宜居城市的目标。

第二主成分,即居民社会生活状况的得分。2012—2018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4年之后持续下降。社会生活状况包括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消费、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客观环境指标的得分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2012年和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2014年后维持在27%—28.5%范围内波动,开始停止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侧面反映出陕西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2013年后有了较大提升,此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后,可能会更加注重精神追求,更加向往美好生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视野逐渐被打开,社会主体意识逐渐觉醒,意识到有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权力。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看来,现实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性可能成为2014年后居民社会生活状况的得分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三主成分,即产业发展的得分。2012—2013年上升,随后下降,直至2017年开始回升。2014—2018年,第三产业贡献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自2015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陕西生产总值持续稳定上升,但是2014年起GDP增速开始出现波动,陕西经济增速告别两位数的增长时代,投资速度减缓,进入经济新常态化时代。从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近年来的变化中也可一窥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状况。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数可以从侧面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的人口需求。2016年从事专业技术人才数由168323人下降至151115人,减少了17208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第三产业贡献率小幅降低的说法。

第四主成分,即第一产业在7年间的发展呈不断波动状态,2016年达到最高值,2017年后继续上升。第四主成分主要包含农业机械总动力合计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第一产业的高效发展。2016年后,陕西农业机械总动力合计值开始下降,这也是第一产业得分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未来陕西新型城镇化的优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新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针对陕西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造成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社会排斥等问题,各级政府应当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既要不断缩小陕北、陕南、关中三大区域发展差距,又要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流动人口享有行业间、区域间福利待遇的均等性;并不断调整已有的社会政策制度,摒弃具有排斥性倾向的不合理制度,完善失业者、残疾人和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其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减轻弱势民众的生活压力,并建立社会弱势群体的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其与主流社会的互动,促进民众形成积极的社会心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多渠道促进民众增收。

2.持续推进开放与合作,增强陕西经济活力

陕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也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增强陕西省的社会活力和创新动力。当前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地方自主发展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有所增强,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的问题,促使陕西在当前我国的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为推动陕西社会稳态运行和发展质量提升,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必须加快转变发展观念,摒弃传统的依附式和输血式发展意识;由注重数量转变为追求发展质量,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并构建规范化、透明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积极应对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规则缺失、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

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陕西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聚集地、生态安全屏障的前沿阵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独特的资源环境特征,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陕西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意味着城市环境将承载更多的人口数量,城市居民较之前会索取更多的自然资源,环境需承载更多的人类废弃物,例如,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废材等。合理运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公园广场等载体大力宣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循环发展等内容,促使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职员、社会组织成员和广大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重视生态环境并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否定,而是实现两者的平衡与协调,达到永续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陕西城镇化人口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