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07-31程建林
程建林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6)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对于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计算机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过快
近些年来,在计算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也加快了更新速度,越来越丰富的教学内容涌入到高校计算机课程教材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首先,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但教学课时却基本没有太大改变,从而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量更大,教师只能一味地赶进度,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其次,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过快,而其他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却更新缓慢,很难达到课程间的有机融合。最后,由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因而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软硬件设备都在随之更新升级,而一些经济水平发展较慢地域的高校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及时对这些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与升级,从而导致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2.计算机教师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目前,大部分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极低。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课程内容量较大,教师为了赶进度,基本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即便进行互动,也是匆匆而过,没有太过深入的沟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计算机课程内容也涌现了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及新科技,但教师由于已经习惯按照原有的经验教学,并未将这些新颖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2]
3.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紧密联系
当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紧密联系,甚至会出现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脱节的现象。计算机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很多高校所采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都是从计算机相关专业中选取的,但在实践教学中却无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实践验证,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3]
4.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教学内容缺乏有机融合
在高校中,每个专业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需求都不同,且对计算机基础水平的要求都在日趋增高,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统一授课,将难以满足各个专业对于计算机的技能需求,无法达到专业教学与计算机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如何将计算机教学与各专业教学合理融合,是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要想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就要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改善与创新,加强与各专业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并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满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
5.学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
首先,一些学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自律性。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体系结构也在发生改变,曾经的大学本科教育在我国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属于精英教育,能够考上大学的可谓寥寥无几;然而在新时代,大学教育已经变成了普及式教育,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导致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的热情也不高,缺乏远大理想,再加上大学教育更倾向于自主化,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有力的督促而放任自我,如沉迷网络游戏等,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能力。
其次,当前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考核评价系统还比较单一,基本只以考试的及格率作为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一味将重点放在了如何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上,而没有重视如何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致使学生很容易成为“高分低能”型人才,即便在考试中获得了较高的分数,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连如何安装、维护计算机系统都不会,降低了其职业竞争力。
6.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性
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在教育资源上也呈现分配不均衡的现象。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普遍要高于西部地区的学生,因而,即便在同一个班级,但由于起点不同,学生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每个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长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家里条件较好,很早便接触了计算机,在学前便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而有的学生直到上学才接触计算机,但学校的计算机设备有限,且计算机实践课程也有限,因而基础较差。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教师还在以统一的内容进行授课,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太慢、教学内容太浅,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进度过快、教学内容太难,上一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就要学习下一个知识点了,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畏学厌学的情绪,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对策略
1.合理编排计算机课程内容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及不同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合理编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通识教学层、专业教学层及综合能力层。首先,通识教学层可以面向所有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并教授计算机的基础应用内容,其中涵盖计算机科学基础、办公自动化、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互联网应用、搜索引擎原理和应用、前沿计算机技术概论等内容,这些都属于大学一年级的基础教学内容。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或者大学二年级时,可以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
其次,在专业教学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专业进行选修,其主要教授的是关于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处理理论及面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如图像处理、动画设计、视频剪辑、网页设计、三维建模、智慧城市及各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其后续的衔接课程一般可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进行,内容涉及计算机的新技术与各专业应用技术的深化。
最后,在综合能力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如对前沿计算机技术的专题研究、制作网站、制作宣传海报、制作动画项目、开展编程项目等。在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都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这些课程,教师会在后续的教学内容中以创新实验、创新活动、开展工程项目及开展计算机应用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2.丰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手段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弥补线下教学中的不足。如因线下教学时长有限,无法与学生建立有效互动时,可以通过线上教学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互动;在线下教学活动中,没有及时进行教学实践时,可以通过线上教学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来完成实践教学,如虚拟计算机组装、虚拟机测试等。此外,线上教学资源丰富,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并且师生间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优秀教学资源、优秀教学案例的共享,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或PBL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即由学生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学生来讲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再利用小组讨论+教学实践的方式对自身所理解知识进行验证,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及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则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当学生的思维走入误区时,由教师负责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最终使其能够通过深度思考与实践的方式完成对教学理论的推理,实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5]
3.加强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理论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实践教学能加强学生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高校应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大力度引进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条件与实践环境。高校计算机教师应通过教学设计加强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去验证教学理论的内容,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及职业竞争力。
4.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时,是以上机考试的方式作为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这与其他学科的考核存在较大区别。其他学科一般是以试卷的形式来校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显然并不适用于计算机学科。但是只以单一的上机操作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考核评价标准,必然缺乏合理性;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前提,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以凸显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例如,应将学生的线上教育表现、线下课堂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等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表1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方式。
表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期末考试外,其他考核方式都需要通过日常阶段性考核进行评分,最后将积累分与期末考试分数结合成为最终的考核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学科,很多专业都涉及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相应的策略:合理编排计算机课程内容、丰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手段、加强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推动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