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人称代词有标记用法的认知语用分析
2021-07-31刘香杉
刘香杉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44)
人称代词是联系言语行为参与者,并表明彼此关系的指示用语。韩国语属于三人称语言,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分别指称话者、听者、除话者与听者之外的其他人。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话者有时会违反人称代词的此种无标记用法,转而通过有标记用法来指称对象,达到一定的语用效果。例如:
目前,国内外关于韩国语人称代词有标记用法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个别韩国语人称代词,如(2003)对“”的语义及用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有时可以指称第一人称代词单数“”。[2]257又如(2007)从社会文化与语用层面分析并说明了韩国人关于“”的使用方式、使用目的以及理解机制。[3]155再如(2009)从扩大主体范围的“”、单数的,以及表示亲切的“”三个方面对人称代词用作单数的情况进行了考察。[4]199另外,也有对韩国语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如(2018)从单复数替换、人称替换、单复数与人称共同替换等三个方面具体考察并对比了韩汉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5]56
前人研究多集中于个别韩国语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方面,而且学者大多将注意力放在第一、二人称代词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用力不均的现象。另外,在韩国语人称代词有标记用法的系统研究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解释力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韩国语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为研究对象,通过从认知与语用层面对其进行系统考察,旨在全面揭示话者的心理机制与交际实现的语用功能。
一、心理空间理论与语用移情
(一)心理空间理论
Fauconnier(1994)首次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其认为语言引导言语行为参与者在认知域内以及认知域之间建构意义,这里的认知域即为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思考与交谈时,为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6]与虚拟的心理空间相对应,现实空间中的元素均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空间正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建立的。如例1中的现实空间为话者自身,其通过“”构建包含话者与听者在内的心理空间,使听者感受到亲切之情。
(二)语用移情
移情包括话者运用语言刻意向听者传达某种心态、意图及听者从话者的角度准确领悟话语的用意。[7]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话者与听者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当指示中心靠近听者时,可以缩短话者与听者间的心理距离;当指示中心远离听者时,则可以疏远话者与听者的关系。如例1中的“”将指示中心靠近了听者,使移情后的听者对该话语更易接受。
二、韩国语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分析
根据韩国语人称代词单复数间及三身间的有标记用法使用情况,本文将分别从“数”向度、“身”向度及“数”“身”向度三个方面对韩国语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进行认知与语用层面的分析。
(一)“数”向度的有标记用法
1.单数→复数
例2所指称的对象实际上是全体听众,话者在多数听众的现实空间基础上,通过使用,构建了只有一位听众的心理空间,使对话方式似乎由“一对多”转换为“一对一”,拉近了话者与听者间的心理距离,并且移情于每一位听者,使听者产生一种话者直接与自己对话的感觉,增强了话语的吸引力与听者的集中力,便于交流顺利进行。
2.复数→单数
例1与例3常用于著作、论文等较正式的文体。同例1一样,在例3中,现实空间为话者自己,应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单数“”。话者通过使用“”,模糊了指称对象,形成了一个含有话者与听者两个实体的心理空间,缩短了二者的心理距离并且移情于听者,这样不仅降低了“”的自我中心性,也使听者对该话语更易接受。
例4与例5中的现实空间实际上是话者自己,应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单数“”,表示自己与对方持有相反的观点。话者通过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使用,构建了一个除听者之外的由多个与话者兴趣相投的人组成的心理空间,起到了淡化个体、突出并移情于整体的作用。与“”相比,“”进一步表现出话者对对方话语的不屑,增强了话者对听者观点的反驳力度,拉大了与听者间的心理距离,使听者产生不适情绪。
(二)“身”向度的有标记用法
1.单数→单数
例11中,话者指称的对象为听者一个实体,即构成了话语的现实空间,而“”对于心理空间为话者的构建,使得听者的事情移情于“”,表现出话者对听者心情的理解,拉近了话者与听者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打动听者,使其听从话者的劝说。
2.复数→复数
上例中的工作人员在陈述客观事实时,对于其中涉及的农民应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复数进行指称。在这里,话者通过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构建了一个包含话者在内的多人心理空间并移情于话者,拉近了话者与被谈及对象间的心理距离。
由例15可知,话者为公司职员,其并不在A大学任职或就读。通过使用“”,话者构建了一个自己所属于A大学的心理空间,表现出听者是真正站在A大学的立场上,为了其未来发展而提出建议的,可以使听者感受到话者对A大学的亲近感以及针对A大学发展现状所提建议的中肯性。例16也一样,话者的职业为记者,其与听者的学校没有关联;因此,在这里应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复数指称听者。“”的使用形成了一个话者与听者均属于学校的心理空间并移情于话者,起到拉近话者与听者间心理距离的作用,使听者对话语感到亲切。
(三)“数”“身”向度的有标记用法
上例中,话者指称的为听者,应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单数,表示“听者的父亲”“听者的身体”“听者的车”。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含话者在内的心理空间并移情于话者,拉近了话者与听者间的心理距离,使听者倍感亲切。
三、结语
本文聚焦韩国语人称代词有标记用法这一现象,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视角对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韩国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有标记用法出现频率最高,第二、三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则较少出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集体意识较强的韩国文化特点。韩国人具有区分内团体(in-group)与外团体(out-group)的倾向,而能够表示内团体的“”最具代表性,内涵也较丰富。[9]
人称代词有标记用法的运用是以话者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交际目的为中心的,并以此来表达话者与听者间的情感关系与心理距离。通过在认知与语用层面对韩国语人称代词有标记用法的考察与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话者的心理机制及话语产生的语用功能,对于语言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