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迟开的花朵绽放飘香
2021-07-30李丽泉
李丽泉
摘 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的花朵都是美丽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在芸芸众生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一帮特殊的群体,他们与正常的孩子有差异,但在老师的眼中,他们仍是美丽的、可爱的。正如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教师每天所面对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是面貌迥异、姿态万千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将所有的学生当作自己关爱的对象,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文章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合理认知学生智力差异的基础上对心理上有障碍的特殊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可以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问题;成因;改善策略;学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时候,他们的身心素质还未健全,因此,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且这些心理问题会逐年增加,其中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学习压力等都是诱因。心理问题学生是极其特殊的群体,它指的是具有学校学籍在校或者不在校的学生,他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点或者心理存在一系列障碍,某几个方面发展停滞、滞后,面对事情退缩、思想方式出现心理疾病等。正确的认识和早期预防对这个群体是非常重要的。
一、以心交心,润物无声
社会影响着每一个群体,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別,社会性在个体上的表现也有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复杂的生活环境会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以及行为举止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些“特殊的学生”在待人处事时会展现出敏感的特点,这与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类学生群体往往需要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肯定与赞扬,他们害怕被别人孤立与冷落,想要积极地融入集体。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与他们积极互动并且在此基础上治理他们的“疑难杂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遵循“尊重、理解”的原则,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更需要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奉上加倍的爱心,把工作做细、做实。学校不应当只关心学习成绩,更应当树立正确的理念引导学生的发展,不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在培养学生身心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我曾教过这样三名学生,尽管他们在智力上有缺陷,在行为上有不同,但我发现只要将情感交流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班里有这样特殊的孩子,老师往往会将他们与大家区别对待,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却尽量把他们当作正常的孩子,上课时积极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他们写作业、写字比较吃力,有时便偷懒少写,每当这时我便静静地走过去,拿起他们的作业本,顿时他们就满脸通红,眼睛里流露出害怕的神情,慢吞吞地站起来。我看了看他们的作业本,说:“老师相信你们能把作业记好。”得到了我的鼓励,他们便认真写起来。有时放学后我便把他们留下来,在教室里看着他们写作业。天长日久,他们也知道要尽量去完成作业。做操时他们的动作不协调,同学们都笑话他们,我便在班级里教育大家:“他们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爱护他们,多关心帮助他们,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同学都对他们奉献出爱心,大家其乐融融。
二、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必须具有多元性与针对性,教师必须在挖掘“病症”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师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启迪他们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这往往会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班里这些特殊的孩子经常会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同学们会奚落他们,冷落他们,偶尔搞恶作剧捉弄他们,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里也很难过。孩子要有爱心才会成为有用的人,因此我在班里经常教育大家要有爱心。教育学生应当平等对待随班就读生,不能刻意疏远他们,我告诉学生大家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为了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亲切感,有效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我在班中开展“手拉手”活动,引导学生融入游戏之中,创设携手共进的课堂氛围,绝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同时,对随班就读生从心理上加以疏导,破除心理障碍,树立其学习、生活的信心,增强这些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只要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念,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个好学生。
付某是一位随班就读生,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条件一般,刚接班时,我发现同学们不愿接受他。一次,付某同学中午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根木棍,看到我就立刻把木棍藏到身后。我问他为什么要带木棍上学,他说:“中午放学时,好几个同学打我,我害怕。”于是我便调查了这件事,把那几个打人的同学叫到我身边说:“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不能以强欺弱,更何况是付某,我们要关心他,让他喜欢这个集体,而不是害怕你们。”大家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付同学深深地体会到了我对他的爱护,他变得更加懂事了,也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中。
三、家校配合,效果最佳
对老师而言,放弃班中一名学生,只占班级的几十分之一,而对家庭来说,那是百分之百。老师要本着对学生父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绝不放弃任何一名随班就读学生。对待这种特殊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要做到坚持不懈。而父母应该树立新观念、新思想,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培养出有希望、热情、理解等性格特征的孩子而努力。
有一次,中午放学后,我发现付同学早早地就来学校了,我便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早到校?”他眼里含着泪吞吞吐吐地说:“爸爸不要我了。”我顿时一愣,便问他:“为什么?”他哽咽地说:“爸爸说我不会算一个馒头多少钱,不要我了。”我一边安慰他,一边把他领到办公室把我的午饭给了他,安慰他好好吃饭,便准备去他家找他的父亲,刚要出门,看见他爸爸急匆匆地赶了过来。通过与他爸爸的交谈我了解到,中午爸爸让他去买三个馒头,爸爸让他算出买馒头的钱,他一时说不出来,爸爸便生气了,一时随口便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没想到他听进去了,以为爸爸真的不要他了。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便对他爸爸说:“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急躁,老师和家长要对他付出更多的理解和爱心。”他爸爸听后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在以后的工作中,他的家长也经常找我谈心,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在我们的共同配合下,付同学能够体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也能够积极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结语
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模式,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短时间内看不见明显的效果,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还是要尽全力去做,尽量不落下一个受教育的对象。只要你能坚持去做,就会有一定的效果。苏联著名教育专家列夫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点燃生命的火花,让迟开的花朵绽放飘香!
参考文献
[1]周英.走出心理沼泽——问题学生转化浅酌[J].家教世界,2020(25):55-56.
[2]郭春杰,刘占方.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20(17):32,34.
[3]顾依.俯身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探微[J].家长,2020(35):31-32.
[4]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