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调查研究

2021-07-30宋剑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高职院校

宋剑祥

摘  要: 为了解我国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从学院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四个方面,设计和实施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回收数据,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3-0098-06

1992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我国高校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发展,我国高校“马院”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可喜的成效。2015年9月我国高职院校第一所“马院”诞生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此后,高职院校“马院”建设持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类型,我国高职院校“马院”与普通高校“马院”建设一样,肩负着同等重要的职责使命。然而,与普通高校“马院”相比,我国高职院校“马院”建设不仅起步晚,而且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结“十三五”,规划“十四五”,我国高职院校“马院”建设状况如何?又将如何面向未来发展?本文拟通过高职院校“马院”建设现状调查,检视问题,寻找对策,促进高职院校“马院”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对我国高职院校“马院”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高职院校落实《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以下简称“标准2019”)的情况[1],发现问题,探索对策,促进高职院校“马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话精神[2],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面向全国高职院校“马院”或思政部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工具

基于教育部“标准2019”,自主设计调查工具——“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院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下设若干个题目,总计26道题目,每个题目都有4个或以上的选项,供调查对象如实进行单选或多选。

(四)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利用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马院”书记院长讲坛会和2020年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年会之机,通过“问卷星”平台,集中于2020年11月30日前对来自全国高职院校“马院”或思政部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截止后,对来自湖北、云南、湖南、河南、山东、广西、陕西、江苏、河北、宁夏和上海等11个省市共51份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学院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

有关“马院”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情况,从高职院校的类型;“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归属机构;“马院”的成立时间;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办公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马院”党政领导职数与班子配备;“马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建设和专项经费划拨等方面进行调查。

1. 高职院校的类型情况。在51所受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25所综合性院校,占49.02%;有15所理工科院校,占29.41%;有5所文科院校,占9.8%;有3所艺术类院校,占58.8%。

2. “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归属机构情况。有22所院校归属“马院”,占43.14%;26所院校仍歸属思政课教学部,占50.98%;只有3所院校归属社会科学院或其他部门。

3. “马院”的成立时间。2016年以前成立的思政部和“马院”有19所,占37.25%;2016年成立的有3所,占5.88%;2017年至2019年成立的有18所,占35.29%;2020年成立的有11所,占21.57%。

4. 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比例最高的是每学期召开1次的院校有20所,占39.22%;其次是一年召开1次的有14所,占27.45%;不召开,只听“马院”汇报的有15所,占29.41%;其他不定期的有2所,占3.92%。

5. 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的情况。一年讲思政课1次的有11所院校,占21.57%;一年讲思政课2次的比例最高,有21所院校,占41.18%;一年讲思政课3次的有14所院校,占27.45%;一年讲思政课4次的有5所院校,占9.8%。

6. “马院”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情况。职数合理,成员担当作为,开拓进取,完全达到的有26所,占50.98%;部分达到的有14所,占27.45%;没有达到的有10所,占19.61%。

7. “马院”专项经费划拨情况。在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有31所院校按每生每年30元标准,占比60.78%;按每生每年15~25元标准划拨的院校有9所,占比17.64%。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有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从以下11个方面进行调查:(1)思政课班级规模推行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2)学校思政课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严格的集中教研;(3)如何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4)学校思政课注重教学改革创新,改进教学模式,创建课程品牌;(5)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6)学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7)学校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平台;(8)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的思政课学生评教;(9)提高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10)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按1∶350的师生比配备;(11)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配备结构。

1. 思政课班级规模推行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情况。选择班级人数在50~100人比例最大,有33所院校,占64.71%;班级人数在100~150人有13所,占25.49%;班级人数在150~200人有3所,占5.88%。

2. 学校思政课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严格的集中教研活动情况。多项选择中最多的是有集体备课制度,占98.04%(50所);有教师听课互评制度占比92.16%(47所);有新教师试讲制度占比86.27%(44所);集中命题制度占比62.75%(32所)。

3. 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多项选择中,选择有教学大纲核准制度的最多,达37所,占比72.55%;有精彩课件、课堂评选的为33所,占比64.71%;有精彩课程资源库建设奖励制度的26所,占比50.98%;有精彩教案评价制度的19所,占比37.25%。

4. 学校思政课注重教学改革创新,改进教学模式,创建课程品牌情况,有30所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占比58.82%;有列为省级精品课程的有8所院校,占比15.69%;没有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5. 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情况的多项选题中,有教学内容、学时学分的高职院校有38所,占比74.51%;有32所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占比62.75%;有教学专项经费的23所,占比45.1%。

6. 学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情况,35所有网络教学资源库,占比68.63%;已开发有在线课程的30所,占比58.82%;有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的25所,占比49.02%;有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的5所,占比9.8%。

7. 学校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平台情况,选择最多的是有部分自主学习平台,活动开展少,有26所院校,占比50.98%;有自主学习平台,活动开展好的16所,占比31.37%;没有自主学习平台的有9所院校,占比17.65%。

8. 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学校思政课建立学生评价教师与教学的情况,选择最多的是评价标准虽有,但制度不完善,有31所院校,占比60.78%;有评价标准,制度完善的院校有12所,占比23.53%;没有评价标准和制度的有6所,占比11.76%。

9. 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式的多选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培训、访学方式,有50所院校,占比98.04%;其次是教学比赛方式,有48所院校,占比94.12%;听课、评课方式的院校有45所,占比88.24%;“传帮带”方式的院校43所,占比84.31%;“手拉手”交流方式的院校22所,占比43.14%。

10. 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按1∶350的师生比配备情况,专兼职教师配备均没有达标的院校最多,有35所院校,占比68.63%;专职教师配备达标的院校有15所,占比29.41%。

11. 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配备结构的多项选择中,33所院校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占比64.71%;31所院校思政教师全部是党员,占比60.78%;有省部级名师的院校10所,占比19.61%;有省部级骨干教师的院校6所,占比11.76%。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调查。(1)学校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2)学校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区域性的或省内的学术研讨交流会;(3)学校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全国性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安排教师国内外研修;(4)学校支持思政课专职教师攻读本学科的博士学位。

1. 学校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對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选择最多的是每年有评优奖励,有经费支持,有19所院校,占比37.25%;其次是偶尔开展评优奖励,科研经费少,有15所,占比29.41%;有评优奖励,经费单列支持,有9所院校,占比17.65%;从来没有开展过评优奖励,无经费支持的有8所院校,占比15.69%。

2. 学校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区域性的或省内的学术研讨交流会情况,完全支持参加的院校有39所,占比76.47%;偶尔支持参加的院校有9所,占比17.65%;很少支持参加的院校有3所,占比5.88%;不支持参加的没有。

3. 学校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全国性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安排教师国内研修情况,完全支持参加的院校有33所,占比64.71%;偶尔支持参加的有13所,占比25.49%;很少支持参加的有4所,占比7.84%。

4. 学校支持思政课专职教师攻读本学科的博士学位的情况,完全支持的有31所院校,占比60.78%;部分支持的院校有14所,占比27.45%;几乎不支持和不支持的有6所,占比11.76。

(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马院”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查:(1)学校“马院”或思政部党建工作;(2)思政课教师在学生课外学习活动中引领校园文化,提升理论品质。

1. “马院”或思政部党建工作方面的多项选择中,选择创建党员服务示范岗的院校最多,有29所,占比56.86%;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的院校有21所,占比41.18%;实施党员名师工程的院校有16所,占比31.37%;其他党建形式的有9所,占比17.65%。

2. 思政课教师在学生课外学习活动中引领校园文化,提升理论品质的情况中,选择最多的是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定期指导,有38所院校,占比74.51%;学生社团来邀请时才去,偶尔指导的院校有12所,占比23.53%。

三、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统计显示,我国高职院校“马院”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良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校领导对“马院”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马院”建设与学校领导重视密切相关。截至2019年9月[3],在我国1 423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成立“马院”的只有217所,仅占15.2%。本次调查也表明,在51所高职院校中,只有22所院校“思政课”教学归属“马院”,占43.14%;26所院校仍归属思政课教学部,占50.98%。这反映了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超过半数的学校仍旧是学校基础部或公共教学部下属的一个教研部门,没有把“马院”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工作。

(二)高职院校“马院”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马院”的建立和机构设置情况差距很大,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很多院校还没有成立独立直属于学校领导的,与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组织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调查显示,在51所高职院校“马院”中,党政领导班子配备达到职数合理、担当作为、开拓进取的有26所,占50.98%;部分达到的有14所,占27.45%;没有达到的有10所,占19.61%。可见,即使是在已成立“马院”的高职院校中,也还存在着党政领导班子配齐配强不到位的情况。

(三)学校领导对“马院”的责任落实有差距

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带头推动思政课的责任落实存在差异。调查表明,在51所高职院校中,校领导到“马院”召开现场办公会或专题会议,每学期召开1次的院校有20所,占39.22%;其次是一年召开1次的有14所,占27.45%;不召开,只听“马院”汇报的有15所,占29.41%。同样,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的情况,一年讲1次思政课的有11所院校,占21.57%;一年讲2次思政课的比例最高,有21所院校,占41.18%;一年讲3次思政课的有14所院校,占27.45%;一年讲4次思政课的有5所院校,占9.8%。按照规定,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2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讲思政课不少于1次。这说明,学校领导对“马院”建设的责任落实还有差距。

(四)高职院校“马院”基础建设还有不到位

如果按照教育部“标准2019”,很多高职院校“马院”面临着思政课教学高要求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一些高职院校“马院”虽然有独立的办公用房,但是基础建设配备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马院”图书资料室的书刊、音像资料难以保障和及时更新;一些高职院校“马院”虽然是按生均标准划拨专项经费,但普遍存在着专项经费限制多、使用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马院”的建设和发展。

(五)高职院校“马院”师资配备和素质问题

首先,师资配备的数量问题。2020年以来,高职院校“马院”积极按照“标准2019”要求以不低于1∶350师生比配备专职教师。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51所高职院校中,达标的院校有15所,占比29.41%。没有达标的院校有35所,占比68.63%。可见,专职教师数量上配备到位还必须落实。其次,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马院”思政课教师数量在配齐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背景多样;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上不平衡;高水平教师、学科带头人短缺,教师队伍梯队薄弱,素质参差不齐,缺少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高超授课艺术的优秀教师。调查显示,有省部级名师的院校占比19.61%;有省部级骨干教师的院校占比11.76%。说明学校思政课教师中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比例不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六)高职院校“马院”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问题

高职院校“马院”思政课的课程品牌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平台欠缺,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学生评教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显示,注重教学改革创新,改进教学模式,思政课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的高职院校较多,占比达58.82%;列为省级精品课程的仅有8所院校,占比15.69%;51所院校中没有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这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程品牌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平台,活动开展好的院校占比31.37%;认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部分自主学习平台,活动开展少的院校占比高达50.98%;没有自主学习平台的有9所院校,占比17.65%。这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平台欠缺,需要完善。同时,在高职院校“马院”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建立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的学生评教体系,有评价标准,制度完善的高职院校占比23.53%;有评价标准,但制度不完善的高職院校占比高达60.78%;没有评价标准和制度的高职院校占比11.76%。这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生评教体系还不够完善。

(七)高职院校“马院”学科建设和科研乏力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重视不够。其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依托机构——“马院”的重视程度和建立建设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只关注思政课的教学探讨,理论学科和学术研究方向不甚明确,往往只局限于教材知识体系的传授,缺乏学科理论的深入研究。调查显示,学校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选择最多的是每年有评优奖励,有经费支持,有19所院校,占比37.25%;其次是偶尔开展评优奖励,科研经费少,有15所,占比29.41%;有评优奖励,经费单列支持,有9所院校,占比17.65%;从来没有开展过评优奖励,无经费支持,有8所院校,占比15.69%。这说明,高职院校“马院”在科研导向、经费配备、学术交流和成果奖励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与本科院校相比,科研支持缺乏力度。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和落实“马院”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守高校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领导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清晰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那么每年召开现场办公会,校领导走进思政课堂等工作就不是问题了。可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18”讲话以来,全国思政课教育教学迎来了春天。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工委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一些落实文件,极大地促进了对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认识提高和问题解决。

(二)按照标准,加快“马院”机构和班子配备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马院”建设是有规范标准可循的,除了党中央和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外,就是要执行教育部高校“马院”建设“标准2019”,设置高校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配齐配强干部班子和师资队伍;专项经费按标准足额划拨,规范有效的专款专用;建立健全“马院”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注重教师队伍培养建设,充实教师教学和研修的交流培训;保障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规定。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正按照建设标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省市教育工委的部署和要求,推进机构设置和班子配备,促进“马院”建设发展。

(三)注重“马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教学能力提升

首先,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18”讲话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铸魂固本、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为此,高职院校“马院”建设要按照教育部“标准2019”中提出的以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在数量充足上配齐配强思政课专职教师,并成为每年高职院校党政专项工作会议讨论的议题,有计划进行增加和调整,尽快化解困扰高职院校“马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应当看到,高职院校党政领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特别是2020年1月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4]出台以后,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工委认真落实,加快了“马院”教师队伍的配备和落实。其次,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教师承载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时代重任。高职院校“马院”要落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素质要求[2],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上下功夫。学院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又要结合思政教学任务和目标内容,采取诸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传帮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与探索活动,通过校内外、省市区和国家范围的教学能力大赛,思政专题教学研讨学习培训,“手拉手”交流学习活动,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高超授课艺术的思政课教学骨干和教学名师。

(四)高职院校“马院”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高校院校“马院”要切实贯彻文件精神和要求。要对照“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教党函﹝2019﹞90号)等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面向大学生开足和开够思政课程的学分和课时量,为确保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改进教学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完善教学考评机制,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政课教学要与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相结合,优化名师名家示范教学与在线课程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相结合,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2],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努力方向,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再次,要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学院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改革措施,改进教学管理办法,减少大班教学和晚间上课,推行中班教学,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要严格课堂教学纪律,组织教师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在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五)高职院校要加强“马院”党的领导,推进学院建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高职院校“马院”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按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创一流党建工作要求,以教研室为基础建立教师党支部或党小组,通过“三会一课”的学习形式,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学院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促进教师争做师德师风的标兵,为学校实现铸魂固本、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结语

高校“马院”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一道最亮丽而独特的底色,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马院”建设的状况调查和问题分析,探索发展对策,目的在于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马院”建设的未来发展,更好地促进“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魂固本,更好地践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教社科函〔2019〕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的通知[EB/OL].(2019-05-31)[2020-12-06]. http://www.qggzszk.org/info/1033/1215.htm.

[2] 習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331.

[3] 曲士英.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10(10):90-93.

[4] 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EB/OL].(2020-02-07)[2020-12-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02/t2020020

7_418877.html.

An Investig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School of Marx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China

SONG Jianxiang

(School of Marxism,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Kunming 65003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school of Marx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a questionnaire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d institution-build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among teacher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After data collected,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of Marx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chool of Marxism; problem; investigation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高职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