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个性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构路径探析
2021-07-30王华锋
王华锋
摘 要: 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剖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挖掘特色资源,强化个性培养;树立系统思维,完善结构要素;增强质量意识,营造文化氛围;加强人文关怀,建好师资队伍;注重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深化开放办学,实施多元评价等六个方面,探索个性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质量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个性化;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3-0021-04
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了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这对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个性化不强,这导致质量保证活动难以真正聚焦人才培养特色的凝练,难以对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有效支撑。
近年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充分挖掘行业背景高校的办学优势,坚持“融入产业,服务行业”的办学理念,牢牢把握行业需求,树立人才培养的精准导向,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构建了“药德、药规、药技”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之相配套,学校将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作为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标准制定等方面体现个性化,使其更加聚焦行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促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一、意义诉求:个性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高职院校建设的决定性作用
教育部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来,各高职院校延续成功做法,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学校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使学校达成建设“高水平院校、高水平专业”的“双高”目标。构建个性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有助于深化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各个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把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实现供需匹配。建立个性化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可以倒逼高职院校将更多教育资源投入凝练办学特色中去,突破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和束缚,从而推动开放办学,提升办学质量。
(二)有助于塑造人才培养品牌
服务需求,品牌发展,是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所要达到的发展态势。但全国同类高校“千校一面”的体系建设,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不利于形成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体现个性化,有助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各高职院校立足校情,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塑造人才培养品牌。
(三)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涉及学校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要求全员参与,因此,每位师生员工的质量观念都能得以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能达到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调个性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每位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有助于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凸显校本特色,加快提升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
二、問题向度: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存在的瓶颈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性文件,将质量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尤其是教育部先后印发《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等文件以后,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本省(区、市)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年度实施情况及下一年度安排,并在全国确定了27所试点院校[2]。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虽然已经全面展开,但依然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标准趋同,个性化特征有待凸显
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不同的特点,质量保证活动要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但目前仍有一部分高校的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针对学校自身定位和办学特点而开展的质量保证活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本经验和做法不能得到固化和体现。笔者选取了浙江省15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其中12所高职院校在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时只是套用通用的模式,没有形成独有的特色体系。
(二)要素阙如,系统化建设有待完善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要素还不齐全,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度不够,没有贯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难以对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有效支撑。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这15所高职院校中,有10所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缺少对学生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评价标准。
(三)创新不足,质量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高职院校大多存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倾向,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方面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因循守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忧患意识不足,对办学质量、教学质量等缺乏足够重视。质量意识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内生动力不足,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无法得到保障和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绩效考核方式偏向于教职员工年度任务完成情况,没有细化到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能力提升、工作创新等各个方面,对工作成效也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
(四)师资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优秀师资力量不足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纵观当前的高职院校师资需求,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现有师资相当一部分是毕业取得资格证书后就直接应聘上岗,没有任何企业和岗位工作实践经验。同时,企业的技术骨干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为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但是学校为了凑够相关办学指标又必须聘用这样的兼职教师。
(五)平台滞后,智慧校园建设有待夯实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信息技术,随着互联网在人们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然而,与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相比,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更新换代,搭建了智慧校园平台,引进了教务管理、OA办公、人事服务等诸多软件系统和信息平台,但教育和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信息平台功能不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这两个方面,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信息采集和运用能力比较低下,各个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共通,所以依然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及时地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不能实时反应院校内部的质量问题。
(六)评价乏力,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主要有督导评估、学校诊断与改进、发布质量年度报告等手段,助推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调研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质量控制方面较少引用第三方的评价体系。筆者对浙江省开设药学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其中有8所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典型案例: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个性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学校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创新构建“药德、药规、药技”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从质量目标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个性化建设。
(一)顶层设计,构建“药德、药规、药技”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医药类应用型院校”为目标,以培养行业特色人才为导向,以制修订学校章程、“十三五”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为契机,围绕“药德”、“药规”、“药技”三个维度,进一步明确“药德、药规、药技”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等内容,不断完善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系统谋划,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三中心”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为指导,制定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整个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重塑,建设形成“五纵五横一平台三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明确目标,构建系统完备的教育质量目标体系
构建系统完备的目标体系。将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各二级学院依据总体建设目标,制定各类发展规划,教职工依据学校和所在部门、学院的发展目标,由人事处和所属部门进行指导,深入开展自我分析,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学生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四)完善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各部门根据学校在整体发展、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确定的目标,制定具体质量标准,形成科学完善的“药德、药规、药技”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质量标准体系。
(五)注重监督,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依托质量信息监控平台,实施动态数据采集,根据师生在“药德、药规、药技”方面的发展需求,系统分析需求内涵,明确相关数据,实现学生“三药”职业特质发展和教师职业成长线上监控。同时,定期开展专项调研,撰写公布质量报告。
四、总结反思:高职院校个性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挖掘特色资源,强化个性培养
针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模式趋同,缺乏个性和特色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首先应正确认识教育改革形势,整合特色资源,从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强化特色渗透,凸显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育教学为手段,管理服务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个性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树立系统思维,完善结构要素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也自成系统,包括质量目标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追求,着眼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完善结构要素,推动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两者融合融通。
(三)增强质量意识,营造文化氛围
质量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整体意识观念的集中反应,最终形成的质量文化,包含了质量标准、质量追求、道德约束、规章制度等多种内容,既是师生工作与学习中的正确指引,也是一种潜在约束,作用于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等都是质量文化的重要浓缩。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将质量观念渗透到宣传教育、自我诊断、明确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流程等工作中,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润泽人心,内化于广大师生的心中,约束和指导其言行举止,让质量观成为全员共识。
(四)加强人文关怀,建好师资队伍
首先,要落实对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在教育改革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压力下,教师作为教育的一线人员,承担着较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因此,在保障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经常与教师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舒缓内心的负面情绪,引导教师不忘初心,献身教育,积极创新,永葆活力。其次,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应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突出应用型导向,增加对教师社会实践和企业工作经验的要求,确保教师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最后,拓宽学习渠道,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开展下企业顶岗实践、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和专家的经验交流、专业教学交流学习、专业培训进修等方式,为教师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和成长平台。
(五)注重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
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诊断改进工作要以人才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为支撑[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全面反映一所学校教育生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数字化高校的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主要目标,加速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排除师生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带来的难题,确保软件和硬件设施的齐全,为校园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分,将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及时运用在校园管理的各个细节中,划分明确的职能板块,构建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六)深化开放办学,实施多元评价
内部质量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监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按照监管主体不同,可以将监管分为校内监管和校外监管两种类型。就校内监管而言,高职院校应在完善相关质量标准、考核机制和督查制度的基础上,对校内的教职员工和相关部门进行监督。通过自评和他评等方式,调动多方监督力量,及时发现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公平客观地提出改进意见,监督其执行和落实。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监督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必須将其与教职工的薪资奖励、职位晋升挂钩,避免监督考核流于形式。就校外监管而言,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力量,建立多元化监管体系。只有通过多元化的监督评估力量,才能构建多维评价机制,从多个角度和立场出发,及时发现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促使育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全面化。
参考文献:
[1] 刘阳.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J]. 职教通讯,2017(13):55-59.
[2] 袁洪志.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事务[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3-5.
[3] 陈向平.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策略:基于诊断与改进的视角[J]. 职业技术教育,2017(7):21.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Personalized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Huafeng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Ningbo 310053,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lif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and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cav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dividuality cultivation; establishing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perfec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strengthening quality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ng cultural atmosphere;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care and building good teaching staff;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a smart campus; deepening the opening up of running schools and implementing the multiple evalu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alizatio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path
(责任编辑: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