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交能力初探
2021-07-30蔡霞
蔡霞
【摘 要】一部分独生子女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己的空间玩耍,几乎没有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时常表现出极弱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开始尝试着独自与同伴、教师相处、交往,逐渐从自我为中心过渡到为他人考虑,逐步融入集体生活中。因此,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更能为其今后成长奠基。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8-0179-02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hildren's Social Ability
——Talk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Ability
(Yangzhong Center Kindergarten, You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China) CAI Xia
【Abstract】Some only children lack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peers,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playing in their own space, have almost no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ir peers, and often show extremely weak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old, they begin to try to get along with their peers and teachers alone, gradually transition from being self-centered to considering others, and gradually integrating into the collective life. Therefore, cultivating children's correct soci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and ability is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it can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growth.
【Keywords】Children; Society; Communication skills
一、熟知幼儿,创社交情境
幼儿来自各个家庭,各个家庭的面貌、经济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受教育状况都不相同,因而幼儿之中也必然存在差异。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不同,对周围的人和事认识不同,那么他们所讲的话题也不同。这样幼儿即使想说、如何说,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那么教师就要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真心感化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减低其恐惧心理。我们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相互交往的契机,有意识地安排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在这几年的工作中笔者发现,幼儿来园离园,只会和教师打个招呼,很少看到幼儿之间的礼貌交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幼儿园开展了“礼仪小标兵”活动,让幼儿参与晨检接待,离园时与同伴、教师问好、道别。幼儿在这一活动中,深切地体会到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及教师交流的快乐。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明显地发现幼儿会主动向同伴问好,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问候语。经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幼儿园主动地与教师、同伴礼貌问好,而且在家、在社区也能和他人较自然地接触。
我们除了在来园、离园时让幼儿参加交往活动之外,还把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练习社会交往的重要时间。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自己就是行动的主人,感受到行动后的愉悦。如让幼儿打电话、下棋、互换玩具、套环、找朋友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同伴共同做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是自由行动者,不受约束,话语就多,玩得有兴致,交往意识也有所增强。
二、环境影响,造社交机会
为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教师要设法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结合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增设各区角进行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最大的功能是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如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运动区、生活操作区、科学区、益智区(数学区)、音乐区、美工区等,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与同伴进行积极的交往。如建构区材料的选择、如何建构,需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益智区,让幼儿自主合作,社交能力较强的幼儿带领不会的幼儿进行游戏。幼儿的语言交往密切,思维也更活跃;表演区,让胆大的幼儿先表演,表演到高潮时,高兴之余,当观众的幼儿就会鼓掌喝彩,或献上一束花,这样表演者与观众便能互动起来,这样连胆小不愿交往的幼儿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心理,想登台表演一下;户外活动区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场所,它既可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自信心,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如荡秋千、坐摇椅、滑滑梯,钻、爬等玩大型器械时,在玩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无意地自然表现出言语、行动的交往。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愉快地玩耍,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达到了消除不必刻意去交往的心理负担,获得正常交往的目的。
三、教授技巧,会基本社交
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愿意与人交往,却因缺乏交往的能力、技巧,使用不正确的交往方式而事与愿违,达不成交往的目的。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用拍他人身體的方式打招呼,结果被状告为打人,有的幼儿会与同伴争抢玩具,还有的幼儿爱随意推搡,互不相让,引起了打架,这样既伤害了同伴间的感情,也会让自己心情不好。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学会和运用各种正确的交往方式,提高交往的技巧和能力。告知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肢体动作,多使用礼貌用语。如在入园、离园时和同伴说:“早上好、您好、再见”;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说:“请,谢谢”;打搅别人,妨碍别人的利益时说“对不起”等。让幼儿感受到只有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大家才愿意和你一起玩,成为好朋友。对于同争一个玩具时,教师要教会幼儿动脑办法找替代物或相互谦让,大家轮流使用;当遇到困难时,学会自己先想办法,实在解决不了时再找朋友求助;当同伴需要帮助时,我们要耐心、积极主动地去协助。当幼儿在进行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学会相互协商、相互配合,一起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懂得有些事是一个人办不了的,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了交往,自然能走出了生活小圈子,打开心扉,达到喜欢与人交往的目的。
四、教师言行,立社交榜样
要想培养出具备良好交往能力的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幼儿教师应懂得,好模仿是幼儿学习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从而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言行如果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就能出现融洽和谐、兴趣盎然的教学格局,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当一位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教师来到幼儿中间,蹲下身与幼儿交谈,此时教师的情绪就会辐射给幼儿,让他们感受到愉悦的氛围。這份温馨就能增进师幼的交流;当幼儿哭着到来到幼儿园时,教师应弯下腰拉着幼儿的手,甚至抱起幼儿,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家人般的亲切、温暖、信任,激发幼儿想与教师、同伴交往的欲望;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多鼓励、引导他们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当幼儿表现良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热情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当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没有达到教师预定的要求,甚至是否定的时,为了尊重对方,也要调节气氛,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定要“口下留情”。幼儿的心是明亮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言行已在幼儿心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如何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增强幼儿交往的信心。
五、家园配合,达教育共识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因此,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应只局限在幼儿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告知家长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让家长主动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随机教育在幼儿与社会交往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正面引导、正确教育的方法,经常给孩子讲些良好地与人交往给自己带来的有益之处,让幼儿从他们的言行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获得交往的知识,不断提高幼儿的自身素质。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奠定幼儿幸福人生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创情境、造机会、教技巧、立榜样、家园配合促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温丽梅.表演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其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1).
[2]袁丽娟.幼儿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
[3]张刘红.“乐当家”课程背景下幼儿社会发展实践研究[J].家长,2020(31).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