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21-07-30张花平李浩杰
张 鹤,张花平,张 楠,张 凯,李浩杰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机制为受累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组织、纤维蛋白物质及组织碎片等黏附聚集,血管内膜或中层异常增生,血管壁变硬,弹性降低,管腔狭窄,造成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发凉、夜间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乃至形成破溃或坏死。ASO早期仅表现为下肢发凉怕冷,不易被发现,后期坏死可能造成截趾或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显示,ASO是目前最常见的中老年人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8.3%~18.0%。目前ASO以外科手术、介入治疗为主,可改善肢体缺血,但术后再狭窄和远期通畅率难以保证,且易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且费用高,难以全面推广。而部分患者选用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一般。虫类药攻窜经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下肢缺血或闭塞性疾病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ASO患者采用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脉管科的90例ASO,其中男58例,女32例;病程1~10(5.2±1.7)年。纳入标准:符合ASO诊断标准[1];年龄40~70岁,有自主行为能力;无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过敏体质,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可能过敏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正在参与其他药物试验者;近期患出血性疾病者。剔除和脱落标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影响有效性评价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不宜继续治疗者;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欠缺者;自行退出研究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予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治疗,同时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100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819)20 mg每日1次口服;并嘱严格戒烟戒酒,适当锻炼及行按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598)40 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虫类药,将地龙1 g、穿山甲1 g、土鳖虫1 g、蜈蚣1 g、全蝎1 g、山药3 g、三七粉2 g打粉装入胶囊,每日一剂。2组均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值<0.3;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值为0.3~0.6;改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值为0.6~0.9;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值为0.9~1.0[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1.3.2踝肱指数(ABI):比较2组治疗前后ABI值。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气袖置于双上臂及双足部,用多普勒听诊器探测胫后动脉及肱动脉收缩压数值,比值即为ABI值。
1.3.3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2组治疗前后间歇性跛行距离。从开始行走到出现疼痛的这段距离称为间歇性跛行距离。
1.3.4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采用SEQUOI-A512型诊断仪检测2组腘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胫后动脉血流量。
1.3.5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后抽取2组晨起空腹肘静脉血,用日本奥林巴斯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3.6不良反应:记录2组治疗期间腹泻、皮下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ABI比较 治疗后,2组AB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组治疗前后ABI比较
2.3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 治疗后,2组间歇性跛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组治疗前后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
2.4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腘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胫后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5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后,2组LDL-C、TC、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6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腹泻、皮下出血、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ASO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下肢缺血性疾病,不仅影响下肢功能,还可因形成坏疽难以愈合导致残疾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该病与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相同。改善下肢缺血的最直接办法是血管重建,但临床选择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不足50%,使得药物治疗仍为目前治疗ASO的重要手段[3]。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介入手术对患者血管要求较高,ASO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范围较广,常为节段性狭窄闭塞,且多数无合适的流出道,只有闭塞血管较少且流出道合适的患者行介入手术效果会相对理想;二是外科手术会造成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且术后需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药物,另外支架处血管可能再次狭窄闭塞或形成下肢动脉血栓。
ASO属中医“脱疽”“脉痹”范畴。《诸病源候论》有云:“脉痹,则血凝不流”。陈堃昊和张宏文[4]认为本病病机以气滞血瘀为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主,并注重运用虫类药。我院著名脉管病专家梁国丰教授擅用穿山甲治疗“久病多瘀”的脉管病。从虫类药“毒-瘀”角度分析,虫类药多有毒性,毒性入络较强,专治“瘀”证。地龙提取物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5];全蝎可抗凝降脂、镇痛、抗血栓形成[6];蜈蚣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脂、血液黏稠度及血压[7];土鳖虫具有抗凝血、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8];穿山甲可活血消癥,消肿排脓,搜风通络[9]。贝前列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前列环素受体,通过促进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生成,抑制Ca2+通道,是一种与前列环素药理作用类似的活性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黏附,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安静时组织内氧分压,对于ASO患者血流量不足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ASO临床效果好,且安全性佳。
双下肢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检测腘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量,进一步明确病变位置及程度,且无痛安全[10]。ABI为ASO的有效初筛指标[11]。本研究显示,治疗后2组ABI、腘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量和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可改善ASO患者下肢血流量,升高ABI,增加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贝前列素。
ASO患者血液具有“浓”“黏”“聚”“凝”的特点,表现为患者LDL-C、TC偏高[12]。血清hs-CRP是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标志物。hs-CRP参与了终末协调复合物诱导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初期阶段,其水平可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13]。Clearfield[14]研究结果表明,hs-CRP可预测动脉血管不良事件,对于临床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预后具有参考意义;ASO患者血管内膜存在反复持续的炎症反应。hs-CRP通过以下过程参与ASO的发生发展,一是直接作用于动脉血管内膜补体系统,引起免疫炎症反应,损伤动脉内膜;二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功能,加快Ca2+释放,增高细胞膜通透性,损伤动脉血管壁尤其是中膜层,促发血管壁炎症反应;三是促进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L-6,诱导内膜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LDL),使得LDL沉积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hs-CRP可以作为反映ASO程度的参考指标,可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16]。LDL在血管内被氧化后聚积在动脉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斑块[17]。本研究显示,治疗后2组LDL-C、TC、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能有效改善ASO患者血管内皮状态,保护血管内膜,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虫类药联合贝前列素治疗可改善ASO患者血脂情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加下肢血流量,延长间歇性跛行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