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固耦合计算的边坡在水位变动情况下的变形机理分析
2021-07-30崔高麓
崔高麓
(常州市武进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1 概 述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稳定的库岸边坡,因此对不稳定斜坡的变形机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7-10]。
本文阐述了水库水位升降对边坡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一种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的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选取3类典型边坡进行数值计算,以期计算结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2 边坡响应特征定性分析
对水库边坡而言,除降雨、地震、人类活动扰动之外,水位升降往往是最重要的致灾因子。水位活动对边坡稳定性造成扰动,从整体上的影响来看,水位上升、下降过程导致边坡浸润线的空间几何分布出现重分布。对给定的边坡而言,升水位后将会导致边坡浸润线上升,浸润线变化范围内的岩土体重度将会由半饱和/全饱和容重逐渐转变为天然容重。在这个过程中,这一部分岩土体重度将会变低。除此之外,还会导致这部分的应力路径发生变化,抗剪强度参数也会出现变化,由相对低值逐渐升高。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导致浸润线两侧岩土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应力环境发现显著变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临界线上下两侧岩土体的位移量值不同。若岩土体水理性较好,那么剪应力集中的情况不会太严重;但若是页岩、泥岩、黏土或是含蒙脱石较高的岩石,在前缘有临空条件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滑动,甚至出现滑坡。如意大利的瓦伊昂大坝,当初选址就是因为没有考虑软弱夹层的工程物理特性,最后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从局部影响来看,水位升降过程将会导致边坡坡脚的岩土体应力环境出现明显变化,若坡脚为边坡的锁固段,那么在浸润过程中,坡脚变软,整体稳定性将无可避免地降低。另一方面,若坡脚为下滑段(这种情况往往比较少见),那么浸润过程将直接劣化坡体的应力环境,导致其更容易出现滑动。以上分析主要还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介绍,要佐证笔者的论述,需要进行数值计算。
3 多场耦合的数值计算前处理
3.1 计算模型设计
要进行合理的多场耦合计算,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值计算模型。建立数值模型时,根据场地的地形特征,选取合理的地层剖面,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能准确反映斜坡结构特征;②剖面方向能代表潜在主要滑动方向或是坡向;③尽可能全面展示场地的地质要素(如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沟壑、拉陷槽、裂缝等)。
选取合理的地层剖面后,对不同区域赋予不同的材料模型。堆积体、基岩采用弹塑性模型。如有工程措施,则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如锚索、土钉等一般采用结构杆单元表示,抗滑桩、护面墙一般采用结构梁表示。材料选取正确后,再给相应的区域赋予不同的参数值。然后结合现场的结合尺寸比例进行网格绘制(一般采用1∶1,或者1∶200、1∶500、1∶1 000缩放)。网格形状方面,一般采用四边形较好,但是局部几何空间不满足的情况,最好采用三角形单元嵌入,总之尽可能采用“总体四边形单元,局部三角形单元”这种网格划分模式。完成网格绘制后,需要施加边界条件,此处主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左右两侧三向约束,底面三向约束),此处不再赘述。完成以上工作后,需要考虑渗流场的分布情况,需要提前绘制初始水位线,坡体两侧施加水头边界,在给定的渗透曲线的前提下,采用半饱和/饱和有限元计算,检查计算结果生成的水位线。若浸润线与现场实测线吻合,则可以继续计算;若否,则返回检查模型的合理性。
按照本原则,对选取反倾变质岩边坡、上硬下软型边坡、顺倾边坡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见图1-图3。
图1 反倾变质岩边坡数值计算模型
图2 上硬下软型岩质库岸边坡数值计算模型
图3 顺层岩质边坡
3.2 工况与模拟方案标定
本次数值计算主要考虑以下3种工况,即①工况一:蓄水(仅考虑自重,g=9.8 m/s2);②工况二:蓄水;③工况三:泄水。
具体模拟方案如下:
1) 工况一将有限元软件中的SWEEP/W和SIGMA/W模块相结合,按实际情况绘制水位线,两侧边界设置水头,材料渗透系数利用Van Genuchten估计方法,结合体积含水量反推渗透系数,在渗流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引入应力、应变分析模块,对边坡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
2) 工况二:完成初步分析后,按照实际蓄水位添加水头,进行应力重分布分析。
3) 工况三:结合实际泄水位进行水头设置,然后进行荷载变形分析。
4 案例分析计算
4.1 反倾变质岩边坡流固耦合特征分析
在3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见图4-图7。
图4 常水位最小总应力
图5 常水位最大剪应变
图6 蓄水工况最小总应力
图7 蓄水工况最大剪应变
由图4-图7可知,在蓄水作用下,最小总应力呈条状分布,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压应力主要以重力场为主,最小总应力负值(拉应力区)主要出现在坡表,应力集中以陡缓交界处最为明显,拉应力最大值约80 kPa。最大剪应变方面,与常水位相比,有增加的趋势,最大达到0.064。根据以上分析,认为水库蓄水后,导致边坡出现变形,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采取治理工程措施。
4.2 上硬下软型岩质库岸边坡流固耦合特征分析
这类边坡在3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见图8-图13。
图8 常水位最小总应力云图
图9 常水位最大剪应变云图
图10 蓄水工况最小总应力
图11 蓄水工况最大剪应变
图12 泄水工况最小总应力
图13 泄水工况最大剪应变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坡体处于常水位时,最小总应力总体受压应力控制,坡表局部位置和坡体内部局部出现拉应力单元,说明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可能存在局部稳定性问题。相比天然工况,蓄水后,最小总应力的拉应力区明显扩展,沿坡体内部逐渐延伸至斜坡前缘。最大剪应变方面,应变增量与屈服单元沿软弱层发育,说明对这类上硬下软型边坡来说,在库水作用下,应注意极软层前缘临空情况,一旦蓄水,该层极有可能发育为相对不稳定层。在泄水工况下,斜坡中上部坡表拉应力区贯通,但斜坡中下部拉应力区未贯通,软弱层内部出现剪应变集中,但量值相比蓄水工况更小,说明对上硬下软型边坡来说,稳定性受蓄水影响更大。
4.3 顺层岩质边坡流固耦合特征分析
这类边坡在3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见图14-图19。
图14 天然工况最小总应力云图
图15 天然工况最大剪应变云图
图16 蓄水工况最小总应力
图17 蓄水工况最大剪应变
图18 泄水工况最小总应力
图19 泄水工况最大剪应变
计算结果显示,坡体处于常水位时,最小总应力总体受压应力控制,坡表局部位置和坡体内部局部出现拉应力单元,说明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可能存在局部稳定性问题。相比天然工况,蓄水后,最小总应力的拉应力区明显扩展,沿坡体内部逐渐延伸至斜坡前缘。最大剪应变方面,应变增量沿泥岩层发育,说明对这类顺倾边坡来说,在库水作用下,应注意相对软弱层的倾向特征,一旦蓄水,该层极有可能发育为相对不稳定层。泄水工况下,边坡中上部坡表拉应力区贯通,但斜坡中下部拉应力区未贯通,泥岩层内部出现剪应变集中,但量值相比蓄水工况更小,说明对顺倾边坡来说,其稳定性受蓄水影响更大。
5 结 论
本文阐述了不同斜坡结构类型下的边坡在常水位、蓄水位、泄水位3种工况下的变形成因机理,分析了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的方法,并选取3个典型边坡进行计算,结论如下:
1) 对反倾岩质边坡而言,拉应力区主要出现在坡表,应力集中以陡缓交界处最为明显,蓄水后,拉应力的分布范围与应力量值明显扩大。最大剪应变方面,与常水位相比,有增加的趋势,最大达到0.064。可以认为,对这种类型的边坡,在水库蓄水后,极有可能导致边坡坡表出现变形。
2) 对上硬下软型边坡而言,在库水作用下,应注意极软层前缘临空情况,一旦蓄水,该层极有可能发育为相对不稳定层。在泄水工况下,斜坡中上部坡表拉应力区贯通,但斜坡中下部拉应力区未贯通,软弱层内部出现剪应变集中,但量值相比蓄水工况更小,说明对上硬下软型边坡来说,稳定性受蓄水影响更大。
3) 对顺倾岩质边坡来说:在库水作用下,应注意相对软弱层的倾向特征,一旦蓄水,该层极有可能发育为相对不稳定层。泄水工况下,边坡中上部坡表拉应力区贯通,但斜坡中下部拉应力区未贯通,泥岩层内部出现剪应变集中,但量值相比蓄水工况更小,说明对顺倾边坡来说,其稳定性受蓄水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