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7-30关明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低位开腹直肠癌

关明珺

直肠癌的位置较低,可深入到盆腔内,解剖关系较为复杂,而且中下段直肠癌邻近肛管括约肌,采取手术治疗时保留肛门与功能具有一定难度[1]。早期往往采用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进行治疗,但会影响患者肛肠动力,使得术后排便出现一定障碍。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也趋于成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后可有效保留肛门功能[2]。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手术视野较为清晰,而且观察视角独特,手术可于较窄小的空间内完成操作,使得手术解剖结构更为清晰,且创伤较小,出血量少,对于盆腔自主神经丛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可预防其受损,患者能够快速康复[3]。本文选取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9~63 岁,平 均年 龄(58.16±2.25) 岁;肿 瘤 直 径1.5~5.2 cm,平均肿瘤直径(3.06±0.95)cm;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 9 cm,平均(5.41±1.55)cm。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9~63 岁,平均年龄(58.12±3.23)岁;肿瘤直径1.5~5.2 cm,平均肿瘤直径(3.05±0.93)cm;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9 cm,平均(5.40±1.42)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经结肠镜确诊为直肠单发肿瘤,经活检病理学确诊为直肠癌;经直肠指检、盆腔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肿瘤下缘与齿线间相距<5 cm;全腹增强CT、盆腔MRI 确定肿瘤未侵犯到直肠壁全层。排除标准:不可切除远处转移灶;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既往下腹部大手术史;严重肠粘连。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选取下腹正中作纵向切口,对直肠、系膜进行有效游离,至尾骨尖下方处,选取肿瘤上缘至少10 cm 处切断乙状结肠,在癌灶下缘2~3 cm 位置离断直肠,然后对直肠、结肠实施对端吻合,置入肛管、吻合口旁引流管。若肿瘤下缘与肛提肌间隔<2 cm,可通过Miles 术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保持头低足高截石位,采用常规五孔法,将气腹压力调整到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采取腹腔镜进行探查,明确腹内脏器情况,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进行手术操作。将后腹膜切开,对肠系膜下动静脉实施高位断扎,有效清除淋巴结,确保直肠系膜、骶前筋膜的完整性。选取肿瘤下缘≥2 cm 位置合理切断直肠,选取左下腹位置作一3~5 cm 的辅助手术切口,选取肿瘤上缘≥10 cm 位置将乙状结肠合理切断,在近端结肠置一29 号胃肠道管型吻合器钉砧头,将其放回腹腔内,重建气腹,实施直肠低位吻合,并实施引流减压,于骶前吻合口旁置入引流管。若肿瘤下缘与肛提肌间隔<2 cm,可通过Miles 术进行治疗,在腔镜下将肿瘤近端结肠合理切断,由会阴切口将肛管直肠予以分离,标本由会阴切口取出,选取左下腹对近端结肠 造瘘。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指标,包括GAS、MOT,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通过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③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胃肠动力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GAS、MO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AS、MOT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AS、MO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动力指标比较(,pg/ml)

表2 两组胃肠动力指标比较(,pg/m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肠梗阻1例(3.33%)、切口感染1例(3.33%)、肺部感染1例(3.33%)、吻合口漏1例(3.33%)、尿潴留1例(3.33%);对照组发生肠梗阻3例(10.00%)、切口感染2例(6.67%)、肺部感染3例(10.00%)、吻合口漏2例(6.67%)、尿潴留6例(20.00%);观察组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低位直肠癌通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时由于创伤大、出血多,导致患者耐受性明显降低。而且开腹手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优势[4]。对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而且创伤小,不会导致盆腹腔组织受到严重干扰,患者耐受性更高,而且通过腹腔镜实施手术操作还可预防手术操作造成误伤,预防神经、血管组织受到影响,减少术中出血量[5]。

经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康复,保持胃肠动力,实施效果安全可靠。腹腔镜手术可观察到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可于较小的空间内完成手术治疗,而且整个解剖过程较为清晰,可预防大出血,使得手术创伤明显减小。尤其是在对男性患者治疗时,盆腔窄小空间内实施手术操作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极易分离到盆底肌平面,可明显降低风险与难度,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容易,利于保肛率的提升。而且腹腔镜手术导致的疼痛通常较轻,微小切口也不会导致患者受到较多限制,其活动能力更强,由此可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时,是否对患者胃肠动力造成影响,是临床中具有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相关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不会对胃肠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对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均有可能对直肠癌手术后的肛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6]。胃肠激素主要分布在胃肠道管壁,对消化道器官功能具有明显调节作用,GAS 对于胃酸分泌具有一定地刺激作用,MOT 对于小肠、胃运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7]。开腹手术在操作时可使机体受到一定刺激,可提高儿茶酚胺的释放量,对于GAS、MOT分泌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从而使得患者胃肠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术后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胃肠道神经丛兴奋神经元受到一定抑制,导致胃排空受到影响,使得胃肌电活动出现异常[8]。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受到的影响小,因此可更为良好的恢复胃肠功能。

总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均具有一定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临床可推广。

猜你喜欢

低位开腹直肠癌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