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分析

2021-07-30周宇宁陈海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级别内瘤上皮

周宇宁,陈海涛(通讯作者)

(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所谓上皮内瘤变,即上皮浸润前肿瘤性变化,在临床中一般包括高级别与低级别两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细胞结构异常与细胞学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且异常细胞会以上皮上半部分持续性扩张,直到全层被完全扩展[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指的是轻非典型增生到中度非典型增生,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指的是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与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健康,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要想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尽早诊断上皮内瘤变可确保其获得针对治疗,使其病情的变化和发展得到控制,确保其生命安全。现阶段,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上皮内瘤变的价值并不高,且在制定治疗方案方面难以保证科学性。根据临床研究报告可知,胃镜活检价值相对明显,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帮助,能够更详细地观察病情的发展。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胃镜活检应用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十分有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上皮内瘤变患者95 例。其中,男68 例,女27 例,年龄31 ~85 岁,平均病程(5.12±1.36)年,患者充分知晓且同意参与此研究。纳入标准:(1)程度不同的黑便且上腹部不适;(2)不存在精神病史;(3)与上皮内瘤变诊断标准吻合。排除标准:(1)胃镜检查禁忌证者;(2)凝血功能障碍;(3)重要器官严重受损。

1.2 方法

全部患者都接受胃镜活检检查,结合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手术期间采集手术标本,在中性甲醛内放置活检组织与所采集的手术标本并固定处理。选择使用梯度乙醇脱水后,利用石蜡包埋处理手术标本和活检组织。经连续性切片处理后,使用HR 染色并通过光镜进行检查。此外,针对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学的化学检查[2]。

1.3 评价指标

对比胃镜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主要包括早癌、进展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胃镜活检检查后,95 例患者经胃镜活检和病理切片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比较

3.讨论

上皮内瘤变为病理诊断专业用语,在人体内存在大量器官与组织,均有发生肿瘤的可能,一般分为原发灶与转移灶。而上皮内瘤变则含括了宫内膜、胃肠道和前列腺等[3]。根据临床研究可知,上皮内瘤变从低级别向恶性肿瘤发展的概率0.1%~0.3%。然而,高级别向恶性肿瘤发展的概率则20%~80%,具有极高的危险系数,因而必须尽早预防与治疗。

目前阶段,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而人们的经济收入也显著提高,在饮食方面高油脂、高糖、高热量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也随之增加,食物的营养含量偏低,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胃癌临床发病率明显提高,年轻化趋势也更明显。诱发胃癌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习惯不正确,且此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偏高。另外,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胃癌发病关联紧密,也被当成重要癌前期病变。若为早期胃癌,可经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概率,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4]。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很容易发展成浸润性胃癌。在临床中,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够确保上皮内瘤变患者安全,对其病情的发展有效控制。为此,对临床检查诊断方式的合理化选择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胃镜活检,即在病灶部位取出细胞组织进行检查,在诊断胃底隆起性病变方面的意义突出。临床检查中对胃镜活检的应用十分常见,同样也是当前诊断胃部病变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在胃镜活检期间,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诊断效果增强,同样也减少了对于患者机体的损伤,利于术后预后效果的提升[5]。另外,胃镜活检操作相对简单,能够重复性检查,使得患者误诊概率与漏诊概率明显降低,诊断效果理想。但仍需注意的是,胃镜活检同样存在局限性。胃镜活检准确率同样受标本量不充足、临床经验缺乏以及取材浅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需临床医师提高重视度。为提高胃镜活检准确率,需在检查期间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1)开展胃镜活检期间,需与超声内镜、胃镜固有荧光以及放大镜等有效结合以判断;(2)与病理医师取得联系,以改善临床诊断准确率。通过胃镜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判断指标就是纤维间质。

仍需意识到,虽然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较高,但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相比,仍有误诊的可能。究其原因,钳夹标本不顺利亦或是取材量不足。如果医生开展胃镜活检期间对病理组织进行收集,取材量不足,很难触及黏膜肌层,无法检查癌性病灶浸润的情况,进而诊断成异型增生,这时需要与临床胃镜活检镜下所见相结合或重复活检,可提高胃镜准确率。而钳夹标本不顺利,则容易诱发渗血等一系列并发症,使得病灶部位与周边黏膜组织视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难以准确辨别正常组织与病灶边缘。除此之外,在胃镜活检取材期间,位置差异也容易使抽样存在误差,进而产生误诊与漏诊的情况[7]。所以,在对胃镜活检运用的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病情,为其制定科学化的检查方案,使临床误诊与漏诊率下降,有效提高临床检查的准确性。

针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需积极采取外科干预措施,长期以来,临床治疗中几乎所有胃镜病理报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采用大体切除的方式,但术后常常发现早期癌亦或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给患者造成巨大伤痛。近年来,基于内镜水平提高及相应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早期癌采用手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ESD 对于早期癌症治疗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其创伤小,保持消化道原有结构、消化道功能影响较小,避免外科手术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一系列优点给患者带来福音。但ESD也具有相当局限性,若明确癌症浸润较深、癌症分化程度低及胃镜下发现具有明确浸润的患者不建议ESD手术,避免患者因为ESD 手术不足而需要二次手术[6]。为此,临床医生一定要基于胃镜活检结果,是否适合ESD 手术,还是常规手术治疗。一般经术前超声内镜与CT 检查,若不存在肿大淋巴结且表浅直径小于1 cm 的患者可接受ESD 手术治疗。如采用ESD 手术,术后即使诊断为早癌并且病理镜下证明肿瘤完全切净情况下,患者术后仍然有局部残留肿瘤及复发的风险,应该积极回访,必要时追加腹部增强CT,如有复发可以及时内镜下切除。

若病灶大且深,疑似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即需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在手术期间,如果未扪及病灶,且不存在明确肿块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接受D1 手术。而病灶确定同时存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则需接受D2 手术[8]。如果存在溃疡与可疑的淋巴结肿大情况,则需针对此类患者开展标准的D2 手术。

综上所述,在临床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患者高级别期间,胃镜活检诊断方式较准确,有利于观察其病情的发展与变化,为尽早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必要帮助,进而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胃镜活检应用于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效果理想,因而可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高级别内瘤上皮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阴道镜在基层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