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7-30黄迎歌徐发林通讯作者
黄迎歌,徐发林(通讯作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新生儿生后由于血-脑屏障不成熟及诸多高危因素存在,加上其自身生理代谢特点,生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约50%新生儿在生后48 ~72 h 出现不同程度黄疸,部分患儿程度重、进展快,易合并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降低生存质量[1]。本研究对我院427 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危险因素、头颅MRI、临床治疗及转归等方面分析,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积极干预,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427 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按头颅MRI 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检验指标。427例患儿中男226例,女201例,足月364 例,早产63 例,出生体重1 250 ~4 130 g,入院时年龄1 ~28 d,平均住院时间6 ~14 d。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产后出现黄疸,血间接胆红素水平≥342μmol/L,直接胆红素小于总胆红素20%;(2)未使用过与结合胆红素结合的药物。排除标准:(1)具有先天性胆道畸形;(2)遗传代谢性疾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3)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遗传代谢性疾病;(4)母亲孕期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有耳聋病史;(5)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 记录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胎粪排出时间、喂养方式、新生儿感染因素、溶血因素、围生期因素,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头颅MRI 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血总胆红素值(TSB)、间接胆红素值(UCB)、高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及预后分析。
1.2.2 脑损伤评价 入院后行头颅MRI 检查,以T1WI 双侧苍白球、丘脑对称性高信号改变为阳性,3、6 个月时再次复查,若6 个月T2W1 仍显示为对称性高信号影,则提示预后不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占比及出现时间:产后3 d 内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危险因素为母婴ABO 血型不合及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低血糖、头皮血肿等,3 ~7 d 常见为感染及围产期因素,包括呼吸、肠道、皮肤黏膜感染及败血症等,7 d 以后常见危险因素仍为围产期因素,需详细询问病史,针对病因积极治疗,见表1。
表1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时间及病因占比[n(%)]
2.2 头颅MRI 结果
新生儿血总胆红素值≥342μmol/L 行头颅MRI 检查共316 例,提示T1WI 双侧苍白球、丘脑对称性高信号改变85 例(26.89%),3 个月后复查42 例影像学结果恢复正常,临床恢复良好,40 例仍提示双侧苍白球、丘脑对称性高信号影改变,13 例生后6 个月T2WI 双侧基底节区仍提示异常信号改变,伴发精神反应差、肌张力异常、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抽搐、听力损伤等不同程度后遗症,预后不良。
2.3 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头颅MRI 阳性、阴性两组检验指标比较
在血清TSB、间接胆红素(UCB)、B/A 等检验指标方面,头颅MRI 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头颅MRI 阳性、阴性患儿检验指标比较(± s)
表2 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头颅MRI 阳性、阴性患儿检验指标比较(± s)
血清间接胆红素/(μmol•L-1)头颅MRI 阳性 85 412.17±26.34 385.73±21.79头颅MRI 阴性 231 383.57±28.52 364.16±22.53 t 8.022 7.569 P<0.001 <0.001项目 例数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1)项目 例数 血清白蛋白/(g•L-1) B/A(mg•g-1)头颅MRI 阳性 85 37.15±4.21 7.42±0.63头颅MRI 阴性 231 37.34±3.65 6.59±0.85 t 0.368 2.217 P 0.697 <0.001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当血总胆红素产生过多,超过白蛋白结合及肝脏代谢能力,就会透过血脑屏障或脉络丛发生脑损伤,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本研究显示,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头颅MRI异常高信号改变为85 例(26.89%),表现为对称性双侧苍白球区T1WI 高信号影,这与非结合胆红素对苍白球高度选择性、苍白球自身易损性及其特殊电生理活动方式有关[3]。国内相关研究显示,这种高信号改变只是一种一过性现象,与疾病长期预后无明显必然关系,但当患儿出现T2WI 对称性高信号时,往往提示神经核团及神经元变性损伤进行性加重,进入慢性胆红素脑病期,提示预后不良[4]。本研究显示,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中围产期因素占35.12%,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与国内一些报道相同[5]。合并病理产、孕妇使用催产素、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生后胎便排出延迟、开奶延迟等因素均可使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增加,故需加强围产期管理,减少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6]。我国溶血性疾病以母婴ABO 血型不合为主,由于O 型血孕母所产生的抗A 或抗B 免疫抗体为IgG 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红细胞凝集溶解,故多见于O 型母亲所生的A 或B 型胎儿,因存在不同IgG 亚型,其通过胎盘能力和结合巨噬细胞膜上Fc 受体能力不同,故溶血程度不同[7],对于合并有血型不合高危因素患儿,及早确诊、治疗,此类患儿多效果良好[8]。
当患儿合并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产生多糖物质,影响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感染后肝细胞破坏,肝脏对胆红素处理能力下降、机体耗氧增加,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下降等[9],加重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黄疸常是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泌尿道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惟一临床表现,临床容易忽视,对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症治疗同时,需积极寻找病因,予抗感染治疗[10]。
综上所述,多种病因均能引起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从产妇规范孕检开始到新生儿出院后随访,各个环节都需医护人员加强管理,普及健康宣教知识,积极予合理、规范治疗。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及胆红素的神经毒性,需完善头颅MRI 检查、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系统发育评估神经功能障碍(BIND)评分等多种手段,密切随访高危患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最大程度减少患儿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