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感染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30段平
段 平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4)
感染性角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疾病,主要发生于户外工作者,并以细菌,真菌和病毒为主要致病菌,该类疾病引起角膜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较多,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因此需要采用早期快速的诊断才能提供有效数据,有利于后期治疗,降低致盲率。若患者已出现眼内炎症或角膜穿孔现象预后情况较差,最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摘除眼球[1]。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有接触史、临床表现、角膜刮片镜检以及培养等,但是患者临床培养的假阴性较高,同时诊断时间较长,检出率不高,因此需要改用另外有效合理的方式进行检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这种新型的活体生物检查技术,能够对活体角膜进行非侵入性的快速检查,并对不同情况病原体感染的角膜影像呈现不同特征[2]。因此,本文以患有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作为对象。探讨感染性角膜炎诊断中角膜激光共聚焦角膜显微镜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20 年8 月我院接收的患有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68 例,男38 例,女30 例,年龄24 ~89 岁,平均年龄(59.24±2.54)岁;住院时间4 ~28 d,平均住院时间(18.24±2.35)d;角膜炎类型:细菌性角膜炎26 例,真菌性角膜炎22 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0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为单一类型的感染角膜炎患者,患者自主签署知情同意书,以角膜溃疡标本实验室培养的结果为金标准,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并伴随有角膜水肿,溃疡以及纤维素渗出等体征[3]。排除标准:患者临床诊断感染病原体不确定;检查后出现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症状;角膜感染后在其他医院或者自行用过抗生素滴眼液;临床出现角膜开放性伤口[4];免疫功能疾病;具有凝血功能障碍;不配合用药治疗。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以及检验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在手术或治疗中需要对患者机体表面麻醉角膜溃疡物进行刮取:角膜组织刮片:选取盐酸丙美卡因眼药水[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1333]进行麻醉处理后选择开睑器,打开眼睑部位并利用一次性手术圆刀器械刮取溃疡以及角膜分泌物涂在载玻片上,将氢氧化钾滴1 ~2 滴于载波片上,染色后完成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孢子及菌丝情况[5]。
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方式:(1)用当天消毒后的开睑器暴露需要检查的患眼。(2)于镜头表面涂偶合剂少许,其中不能有气泡,将无菌的一次性镜头帽盖上,使凝胶和镜头帽之间有适当面积的接触。(3)转动调焦旋钮直至图像全部为白色,将此平面设置为零平面。(4)将镜头对准需要检查组织向前推进接触组织后,再轻旋转镜头逐步深入观察,每次旋转推进的深度为2 ~20μm,根据显示病灶的情况深入,并随时截取需要的图片[6]。(5)每只眼须对角膜溃疡面、角膜溃疡面的上、下、左、右5 个部位分别检查。
检查结果分析: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能够见到真菌菌丝为树枝状高反光,线形结构长短不一,杂乱无章的交错排列状态,部分菌丝有分叉。角膜组织刮片显示角膜坏死部位呈现溶解状,孢子较为清晰,无分节现象,菌丝呈现折光反应。
1.2.2 操作方法 临床选用具有1 年以上共聚焦角膜显微镜检查经验的医师对患者角膜病变组织部位进行检查,操作步骤为:(1)在患者患眼滴用盐酸丙美卡因眼药水[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1333]分别进行2 次表面麻醉。(2)用当天消毒后的开睑器暴露需要检查的患眼。(3)于镜头表面涂偶合剂少许,其中不能有气泡,将无菌的一次性镜头帽盖上,使凝胶和镜头帽之间有适当面积的接触。(4)转动调焦旋钮直至图像全部为白色,将此平面设置为零平面。(5)将镜头对准需要检查组织向前推进接触组织后,再轻旋转镜头逐步深入观察,每次旋转推进的深度为2 ~20μm,根据显示病灶的情况深入,并随时截取需要的图片[6]。(6)每只眼须对角膜溃疡面、角膜溃疡面的上、下、左、右5 个部位分别检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患者临床角膜炎病原菌分布。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全身以及局部治疗,经过培养后对结果进行分析,明确感染类型以及感染菌种,按照耐药性选择敏感度较高的药物进行治疗[7]。(2)比较患者诊断后治疗效果。痊愈:患者角膜炎症状完全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呈现阴性,角膜水肿出现减退,视力明显恢复。好转:患者角膜炎临床症状减轻,角膜溃疡面明显缩小,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阳性,水肿症状得到改善,视力有所恢复。无效:患者角膜炎临床症状、体征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临床角膜炎病原菌分布情况
经检测,68 例患者检测出92 株病原菌,其中病原菌主要以真菌为主(50.0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0.65%),革兰阴性菌(7.61%),单纯疱疹病毒(21.74%),见表1。
表1 92 株临床角膜炎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治疗后1 个月治疗有效率高于治疗后2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68 例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感染性角膜炎是临床病原菌侵袭角膜引发的炎症反应,由于现代社会发展以及生活习惯改变,会增加该类疾病发病率,因此需要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才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术后不良症状发生[8]。目前感染性角膜炎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患者病史调查,裂隙灯检查以及病灶刮片镜检和微生物培养等方法,但有一定局限性,会受到患者本身主观影响,造成诊断效率过低。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属于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设备,对临床诊断角膜炎具有辅助作用[9]。该类设施能够在无创前提下获得角膜以及周围组织部位的清晰图像,同时还能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患者眼表结构,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临床采用的传统诊断感染性角膜炎的金标准是患者实验室的病原菌培养,但是该类技术角膜选取量较少,阳性率较低,同时该类标准常由临床医师决定,会存在误诊情况。本结果显示68 例患者检测出92 株病原菌,其中病原菌主要以真菌为主(50.0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0.65%),革兰阴性菌(7.61%),单纯疱疹病毒(21.74%),说明临床对于感染性角膜炎患者采用角膜激光共聚焦角膜显微镜进行诊断治疗,能够清晰显示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以真菌为主。感染性角膜炎包括真菌性、阿米巴性、细菌性、病毒性以及混合性等类型,真菌性角膜炎是潜在致盲性炎症,致病基因为镰刀菌属以及曲霉属真菌等。实验室微生物检查主要为角膜溃疡面分泌物涂片镜检以及培养等,但是阿米巴培养时间较长,因此当病原体处于角膜深层时,刮片难以接触,但是棘阿米巴包囊能够直接使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发现和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度。细菌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中占据主要地位,同时该类症状研究较少[10]。病毒是感染性角膜炎的常见致病菌,该类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只有赖于实验室检查。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用来评估角膜结构变化并监测患者预后情况。本文中,经过治疗后1 个月有效率高于治疗后2 周(P<0.05)。说明临床对于感染性角膜炎患者采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诊断治疗,治疗时间越长,有效率越高。共聚焦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局限性,具有高度敏感的角膜炎患者检查会引起眼部不适,检查时患者眼球转动会导致图像不清晰,同时该类检查方法视野范围较小,会需要操作者不断在病变组织部位进行移动检查。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感染性角膜炎患者采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诊断治疗,能够清晰显示病原菌,并且治疗时间越长,有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