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构建学习大国的四重向度*
2021-07-30张青卫王丹阳
张青卫 王丹阳
提 要:学习大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总的来说,一个学习大国应该表现为人人能够学习、人人渴望学习、人人善于学习和人人乐于学习。人人皆能学的物质条件为我们提出构建学习大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人人渴望学习的强烈欲望为构建学习大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渴望学习,更要善于学习才能算真正掌握学习本领;当然,一个国家的人民只有达到了人人乐于学习的境界才算真正迈进了学习大国的行列。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能学”解决的是外在条件,“想学”解决的是主观愿望,“善学”解决的是方法,“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人类一切重大进步都离不开学习,我们党破解时代重大难题无不依靠学习。一个大国向强国的迈进更需要全民加强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表现。当前学界对构建学习大国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学习大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发。但核心问题是,一个国家建设成什么样子才能称得上是学习大国?一个学习大国应该在世人面前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呢?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笔者认为,一个学习大国应该表现为“人人皆能学”“人人渴望学”“人人善于学”和“人人乐于学”。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学”解决的是外在条件,“想学”解决的是主观愿望,“善学”解决的是方法,“乐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要朝着“人人能学、人人愿学、人人善学、人人乐学”的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实现建成学习大国的宏伟目标。
一、必须满足“人人皆能学”的物质条件
学习大国首先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学习的国家。为所有人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是构建学习大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初步具备了人人皆能学的基础条件,也为我们提出构建学习大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况。只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为“人人能学”,特别是为中小城镇、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的人民都参与学习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46、158 页。,而个人存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满足其一定的物质需要。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46、158 页。也就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002 页。,所以,物质条件解决了,人们才能更好地从事精神文化方面的活动,社会历史才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直把经济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国,人们从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多转向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11 页。,我国的主要矛盾的供给方已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到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求方也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发生了质变,我们已经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正在向“强起来”砥砺奋进。经济上的强大为夯实国家软实力打下了坚强的根基,也为构建“人人皆能学习”的学习大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技进步突破了人们学习的时空限制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历史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马克思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促进作用,他关注着人类科学的每一个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言:“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597 页。随着时代的推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凸显,使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引起了人们学习方式的巨大革命。这些新的技术改进无不反映在人们学习方式的进步上,在这个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人们的学习资源、学习条件、学习方式等都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搜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在短时间里找到大量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料,人们可以利用上下班途中、排队等碎片化时间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同时,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使学习冲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在过去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学习途径有限,获取学习资源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学习资源仅仅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少数人群中,学习仿佛成了少数人的专利。而现在科技的发展使学习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的配置,各种名牌大学公开课都可以在网上免费学习,各种各样的学习视频也层出不穷,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轻松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超越了地域、职业等等的限制。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网络科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课、网上办公、智能操作等方式使“停课不停学、停工不停产”成为了鲜活的现实。科技上的进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推进使得“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新常态。
(三)党的正确领导为全民学习提供保障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政策保障,就难以实现公平配置,确保全民平等共享学习资源。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单纯地发展经济就会逐渐发展到它的反面。正像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制度,它“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79-580、550 页。。生产力发达了,人民群众却无法平等共享发展资源。这样的制度只能造成人的更深刻的异化,“人人能学习”就失去了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一直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时刻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79-580、550 页。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主人,是“统治阶级”,因此,在这样的制度下,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也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只有在劳动共和国里面,科学才能发挥它的真正的作用”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50 页。。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平等共享学习资源。
众所周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我们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致力于解决教育落后的同时,不断实现教育公平。现实中,我国在教育投入上也一直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措施落地见效。同时,我国也在努力克服教育上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缩小教育上的区域差距,大力推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教育公平。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也见成效,各种教育机构、继续教育学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也纳入规划。总之,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政策保障了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学习的机会和选择。
二、必须打牢“人人渴望学”的思想基础
解决学习条件只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只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学习的欲望,才能为构建学习大国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想不想”是人们“干不干”的思想先导,强烈的欲望是人们具体实践的行为动力。如果人们普遍没有对学习的心理诉求,那么学习大国的构建也难以展开。但人们想不想学习不能光靠口头上的说教,“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要求……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然形式”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275 页。。人们的意识、观念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人们对学习的渴望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新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
(一)适应时代发展迫切需要学习
学习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终身学习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恩格斯指出:“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第379 页。变化是永恒的,那么要想更好地生活,就要根据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现实要求去不断更新自身,做到与时俱进。
人类进入21 世纪,知识门类激增,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了,使得“一辈子只读几本书就够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智能时代,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就连我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也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就算你不主动学习,时代也会逼着你去学习。丰富的现实生活必将催生丰富的思想文化。“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69 页。,所以,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403 页。。要与时代并驾齐驱,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正是当下的社会历史条件赋予了人们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也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愿望也是构建学习大国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实现美好生活迫切需要学习
人本身不仅有肉体存在上的需要,还有社会存在上的需要,精神生活的提升是满足其社会存在上的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生活,它的实现就不仅包括满足人民在物质上的需要,还要更加注重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在新时代,大部分人在物质生活上的问题已经解决,因而,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更加突显,如何让人们在生活中体会到“美好”的感觉就显得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4 页。这种感觉美好的生活当然“不是对享乐主义的追求,而是人们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表现”⑥张青卫、韩兴武:《正确义利观是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年第6 期。。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就必然要求人人加强学习。
我国目前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然而丰富的精神食粮不会自动让我们得到,美好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勤奋学习就是获得美好生活的一种奋斗,这种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因此,人民对精神食粮的渴望也将催生人民对学习的渴望,通过学习,人们也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幸福。
(三)练就过硬本领迫切需要学习
“有本领”是对时代新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诉求,过硬的本领需要依靠学习来造就。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使得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扫除文盲是当时的一个重大课题。毛泽东曾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83 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907 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70 页。。从“扫除文盲”到“有文化”再到“有本领”的要求,说明这个时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光是识文断字、读几本书是不够的,还得练就过硬的本领。这就迫使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终身学习。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也都希望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因为人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处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35 页。。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人一定会有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的需求,尤其是在这个物质问题基本解决的时代,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问题就更加突显,拥有能够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获得感是人的一种愿望和诉求,而这种感觉的获得就要通过不断学习来练就过硬的本领,这也使得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加渴望学习。
三、必须掌握“人人善于学”的时代本领
要想做成一件事,除了要有条件和愿望,还要具备达成目标的方法。因此,成为一个学习大国的关键是要让人人具有善于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本领。当今时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善于学习的人。善于学习,掌握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新时代掌握学习本领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它作为党政干部的“第一本领”来强调,而掌握学习本领就要做到善于学习。
(一)正确认识学习
不知道学习为何物,自然不能真正地学习好。要想做到善于学习,就要正确理解学习的深刻内涵。从字义上看,“学”就是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习”的原意是“鸟数飞也”,引申为反复练习的意思。我国古代一直是把“学”与“习”分开来讲的,最早将学与习连在一起的是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此,学习本身就包含着不断模仿与练习的含义。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儿牙牙学语,还是动物的幼崽学习生存技能,第一步都要通过反复的模仿和练习,这是学习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模仿固然重要,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思考是掌握学习本领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来说,由于人手和脑的发展,人有能力来进行更复杂的活动,也有能力提出和达到更高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学习劳动来改变世界。恩格斯指出:“动物也进行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对周围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只有人能够做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859 页。这是因为人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不仅能模仿,还能够思考,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进行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学习真正取得成效的关键。就学习而言,“创新”就在于我们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找出新方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学习是一种始于模仿、成于思考、终于创新的活动过程。所以要想学会学习,就要勤于模仿、善于思考、力求创新。②参见张青卫、王丹阳:《把学习作为新时代党政干部的第一本领》,《云梦学刊》,2018 年第3 期。
(二)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住问题才能抓住时代发展的“牛鼻子”。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289-290 页。因此,我们的学习要紧紧围绕着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展开,这样才能把所学用到刀刃上,切中时代的脉搏。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马克思在学习中就特别重视对基本问题的研究,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140 页。善于“审问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有了问题,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没有问题、盲目学习就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到的内容很轻易地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然而在学习中,很多人都感觉提不出问题,对日常生活感到理所当然,这一方面是缺乏生活实践经验,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批判的思维方式。问题不会凭空产生,它的“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63 页。。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我们面临着很多新问题,也需要解决诸多遗留的老问题,能够抓住问题去学习才能生产出深刻的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生活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客里空”,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三)学会选择学习内容
除了要有问题意识,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新时代,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很杂,所以既要做到广泛涉猎,还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在学习中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又博又专”。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404 页。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广泛学习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列宁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⑦《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334 页。但同时,学习又不能无的放矢,要围绕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在众多的学习内容里,首先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指导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重要法宝。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要学好自己工作、生活中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成为自己领域中的“行家里手”。把“博学”和“专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四)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面对丰富的学习内容,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善于学习的人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对于学习来说,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532 页。因此,善于抓住时间的人也就抓住了自己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自由时间相比之前大大增加,并且在未来,自由时间将会越来越多,管理好自己的自由时间将是重要的艺术。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各种各样的事务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很多人都有“时间都去哪了”的感慨。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想在相同的时间里收获得更多,就要善于运用“挤”时间的方法,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有效提高时间的效率。不能以“工作忙”当作不学习的理由。少一点应酬,少一点享乐,少搞点形式主义,就会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还要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哪怕每天只读几页书,也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四、必须营造“人人乐于学”的良好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人人乐于学”的状况才是构建学习大国的最佳表现。“乐于学”就是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感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真正把学习当作享受的过程,才能体会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感觉。
(一)把学习本身当作目的
把学习纯粹当作一种目的而非手段,是实现“乐于学”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苦差事”。我们经常能听到高中老师鼓励学生学习时说“高三就是黑色星期五,熬过这段时间就不用学习了”之类的话。很多人也在潜意识里就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一旦走向社会就能从学习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了。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很多人只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升学、赚钱的手段,学习沦为了一种工具,沦为了一种满足学习以外的各种需要的手段,而没有把学习本身当作一种自身的需要。这种异化了的学习态度必然会导致“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54、56 页。。逃避甚至拒斥学习就成为当然的事了,“乐于学”也就无从谈起。
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条件下的对象只有在“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9 页。。然而,学习中的一些东西不能让人们即刻使用,人们就会产生学而无用的感觉,更难以产生学习的乐趣。事实上,学习和劳动一样是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它是与生俱来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54、56 页。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应该认识到学习过程本身是一种享受,把学习纯粹当作一种目的,努力减弱学习的功利化目的,取而代之的是对快乐的诉求,才能逐渐趋于真正的“乐于学”。
(二)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正确理解学习与玩的辩证关系,把学习与玩耍统一起来是实现乐于学的关键环节。现实中,人们往往把“学习”与“玩”看作是不能融合的矛盾双方,把学习时间和休闲时间分开来对待。其实,学习与玩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玩乐的学习会变得枯燥生硬,离开学习的玩乐也会陷入空虚无聊。心理学的研究揭示,做有意义的好玩的事情虽艰辛但能让人感到愉快,做乏味的事情即使轻松也不会感到快乐。“爱玩”是人的天性,也是动物的本能,动物往往是在玩耍中学习生存本领,而人在玩耍中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57 页。。
“玩”不仅包含了人的娱乐活动,更体现了人的审美标准,“玩”字蕴含着手里把玩玉的意思,而“玉”象征着“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是玩耍的高级阶段,是对更美好事物的追求。很多创造发明最初都是在玩乐中产生的,如音乐、诗歌艺术,打猎、钓鱼技术等。很多研究也表明,玩耍的过程能够开发人的大脑潜力、发现未知、学习新技能。人类独具的思维能力与玩耍是分不开的,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能够让我们发现学习本身是有趣的。玩乐本应表现人的尺度,人本应按着人的方式进行玩乐,并在这过程中充分践行人的本质。把学习当作玩耍,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乐于学习的重要表征。
(三)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把学习当作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它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等各个方面,形成轻松、愉悦的景象是实现乐于学习的又一重要途径。真正乐于学,还要把学习和吃饭、穿衣一样当作一种最平常而又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施行2.5 天休息日,而且三天休息日很快就会到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个人在休闲时间里选择做什么将最能说明他是什么样的。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20 页。只有人人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人一闲下来就想到学习,构建学习大国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在一个学习大国里,人们一定会选择把学习当作一种应有的生活方式,如饥似渴地学,真正做到享受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