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深融范式:经济日报社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2021-07-29李潇莹

传媒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经济日报

李潇莹

摘要:目前,主流媒体基本完成了融合发展的前期建构工作,平台红利和粉丝红利正在快速消退。要想实现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队伍建设、运营模式、技术应用等维度的改革创新。经济日报社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成功打造了深度融合的良好范式,对当前国内主流媒体的深融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度融合 经济日报 主流媒体 舆论引导

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后续媒体融合改革实践提供了新指引。2020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面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可见,“深融”已经成为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词。近年来,经济日报社与时俱进,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结合自身实际和现有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主流媒体的深融范式。

一、践行使命,坚守媒体职责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坚持政治方向、价值诉求与舆论导向的正确,是最基本的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主流媒体的“四力”,打造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牢记使命任务,坚守媒体职责,才能避免迷失方向,进而充分发挥自身在主流舆论建设、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经济日报社融合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面对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始终坚守新闻媒体价值本位,全面践行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成功打造了新时代经济思想宣传的新高地和舆论引导新旗舰。经济日报社积极适应移动传播特点与规律,以权威、特色、融合和服务为关键词,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节点,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总布局入手,制定融合发展模式路径,成功培育了移动传播时代经济日报社的核心竞争力。如经济日报社以国家新闻舆论战略为导向,定向推出“驳斥民营经济离场论”“暴乱对香港经济的伤害”等新闻产品,凭借其专业性引发了受众广泛共鸣。

此外,经济日报社持续深耕经济宣传报道,全面践行主流媒体基本职责,如其旗下新媒体平台纷纷开设“治国理政进行时”专栏、“经济日报e学习”专栏等,通过图文、短视频、H5、创意手绘等方式,以经济学分析为切入点,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剖析阐释。如《“总书记跟农民想到一块了!”》《习近平: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习近平“硬核开方”》等,不仅对领导人重要讲话进行了深度解读,而且传播了专业的经济知识,实现了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

二、内容创新,成为优质内容生产商

信息技术的升级迭代,不断改变着受众信息获取的方式、渠道和习惯,但无论如何变化,对优质内容的追求始终未变。所以,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最根本的竞争优势依然是内容。如何打造优质内容,如何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述,就成为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面对全新的发展环境,经济日报社进一步明确了“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坚持发展主业主线,打造经济报道特色,突出经济治理优化、回应经济热点、解读经济政策、服务市场主体等报道重点,在内容创新中持续培育提升内容优势,为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2020年,针对蚂蚁金服暂缓上市的热点事件,经济日报社第一时间发布了评论文章《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彰显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随后相关话题和线上阅读量迅速逼近1亿,引发了受众广泛共鸣和热烈反响。可以说,这是经济日报社凭借自身超高洞察力和专业性优势,通过优质内容快速完成舆论引导的典型案例,或者说是其常态现象。另外,随着“十三五”的收官,以及“十四五”的启动,经济日报社及时组织力量,开展了《直面大变局的伟大斗争——“十三五”历程的实践与思考》《奋进时代的伟大开创——“十三五”历程的实践与思考》等专题报道,站在时代高度整体回顾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并做出了深刻思考,极具时代引领价值,后经报纸首发和移动端二次传播后,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与认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形式、手段等创新都十分重要,但内容创新始终是根本。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期,相对于技术、渠道、平台等,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纸媒,必须要深耕内容优势,做移动时代优质内容的生产商。显然,经济日报社做出了良好示范。

三、革新体制,持续激发内驱动力

随着媒体融合改革步入“深水区”,体制革新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传统媒体不仅要对“上半场”的经验进行规范化、制度化转化,而且要为“下半场”的持续优化和深层创新提供体制上的全面支持,确保融合发展的长效生成。经济日报社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了体制革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社新媒体从业者是由内部人才转化而来,日常运营以内容编辑为主,缺乏平台整体发展的思维视野和规划能力。针对这一问题,2019年,经济日报社重点进行了新媒体运营机制改革,开始向运营型新媒体平台转变,通过平台内容运营与市场推广、技术研发、平台联动、用户经营等方面的对接,全面提高新媒体平台独立发展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报社构建了主编负责制,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的主编考核上,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行政级别划分与制约,通过目标考核机制全面启用有能力的年轻人。如此一来,不仅充分激发了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更好地适应了新媒体平台发展趋势,充分释放了报社新媒体的生产力和传播力。

就生产机制来讲,经济日报社全面推行工作室机制,鼓励内部员工以兴趣為导向,结合自身对口采访领域,自行组建工作室,如“外企头条”“产业观察”“中经指数”等。这些工作室有效丰富了经济日报社的内容产品,强化了差异化竞争优势。需要重点指出的是,经济日报社坚持效果导向,构建了“以奖代投”的考核机制,有效培养孵化了一批优秀团队和品牌产品,使得工作室成为优秀融合新闻的生产主力,为实现深度融合夯实了基础。

四、技术领先,构建内外联动传播矩阵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在传媒领域的下沉应用进一步释放了信息传播的内在效能,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升级提供了诸多可能。对于传统媒体来讲,如何在维持既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内部技术平台和外部技术平台联动,成为深度融合的关键。

近年来,经济日报社坚持技术引领,明确了“做大前端平台阵地、做实后方支撑体系、孵化未来创新产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平台渠道,将技术平台建设和传播矩阵拓展纳入战略工程体系,积极打造舆论引导的新阵地。在巩固维护报端、网端的平台优势基础上,构建了以移动端为核心、社交媒体为侧翼、第三方技术平台为补充的传播矩阵,全面提高了优质内容传播力和渗透力。

经济日报社现有传播矩阵中有以经济新闻资讯传播为主的经济日报APP,以视觉新闻生产为主的中经视觉网站和APP,以专业理财资讯为主的趋势APP。经济日报社在整合旗下所有报刊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交叉式传播矩阵。此外,经济日报社全面布局移动传播领域,推出了以移动直播为主的中经云端APP,在大型新闻移动直播报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日报社还与商业平台达成合作,积极开拓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账号运营。经济日报抖音号于2018年8月开通,截至2021年6月,粉丝量已突破1000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头条号、一点号、百家号、学习强国号等数十个平台账号的同步运营,使得经济日报社新媒体受众规模达6000万,日传播覆盖人群达1亿。

五、跨界延伸,深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媒体的边界正在迅速消融,媒体必须加强跨界延伸,与用户、其他媒体和其他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社会效益,这是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与必然结果。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经济日报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战“疫”助农,与电商平台合作,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直播活动。如2020年4月开展的三场爱心助农直播活动累计销售10万只小龙虾、10万个金椰、186万元陕西干货等,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借助直播,报社拓展了业务范围,锤炼了硬实力,逐步构建了“媒体+服务”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培育提升了品牌核心竞争优势。

此外,经济日报社还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联手打造文化产业新样板,共同推动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其深度融合的产业延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一方面,联手打造融媒产业服务基地,优势互补,成立融媒体指挥、生产、演播和直转播四大中心。另一方面,合力构建融媒场景应用新模式,深入研发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高清视频等技术,针对受众文化消费新诉求,积极探索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与新可能。可以说,随着跨界布局,经济日报社逐步形成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协同运行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其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经济日报社融合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媒体要想实现深度融合,必须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移动传播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信息技术下沉应用,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全面推动新旧媒体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内外联动的传播矩阵,提高传统媒体“四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拓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影视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董盟君.媒体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传媒,2020(22).

[2]郭全中.中国传统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新进展及其思考[J].新闻与写作,2020(11).

[3]郑佳欣.如何打造更吸引用户的经济新闻——南方日报经济新闻报道的操作实践[J].青年記者,2020(04).

[4]常怡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经济报道的新模式——以《经济日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9(14).

【编辑:陈琦】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经济日报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