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21-07-29周蕴
周蕴
【摘要】在小学阶段,音乐这门课程的安排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内涵以及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意义,提出了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音乐;弊端;意义;策略
一、引言
音乐是小学阶段设置的一门课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但是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对该门课程加以重视,也未创新教学方式,导致音乐课堂枯燥乏味,难以发挥出音乐课程真正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是一套非常先进的教学方法,其在教育界得到了教师的一致肯定,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必然能够激起一层浪花,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弊端分析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未真正改变
新课改提出之后,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因而教师纷纷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音乐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受重视度较低,教师和学生都将精力放在语数外等一些考试科目上。有些音乐教师一人要带多个年级的课程,没有时间和精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虽然被迫在课堂中融入了多媒体,但是其实质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影响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
(二)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是一周一次或两次,课程时间较少,而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音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花大部分时间讲解基础概念。在课堂上,师生缺乏互动,即使教师邀请学生进行演唱,学生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愿意互动,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致。
(三)难以落实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音乐这门课程并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仅对音乐课程毫无兴趣,而且难以真正提高自身的素养,这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相违背[1]。
三、情境教学的内涵以及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阐述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课程内容,建立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整个情境教学中,构建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教师可以基于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基于情境对一些音乐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提出之后,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逐步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也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主导”转向为“引导”。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将课本知识和鲜活的情境相联系,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提升,也使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情绪逐步高涨,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阶段设置音乐这门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展现出一个个音乐故事,将故事和游戏融入整个音乐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自觉地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表达出自身对音乐的想法和态度[2]。
3.有利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阶段所设置的音乐课时本就较少,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把握好每一节课,落实好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开展情境教学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欣赏、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力以及审美力等,大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意义重大,具体应用的方式体现在四点: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以及表演情境。
(一)多媒体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当下各个学科教学都融入了多媒体设备,以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扩充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拉近小学生和音乐课程间的距离,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个小兄弟》这节课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do、rai、mi、fa、so、la、xi”这七个“小兄弟”的长短、高低,并通过演唱的方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几个小兄弟,他们的名字分别是do、rai、mi、fa……每个人只会说自己的名字,且发音的长短和高低都不同……”采用这种趣味性的引入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情境,产生想要探索音乐的愿望。接着,教师引入《七个小兄弟》内容,让学生试着去演唱,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音准。
(二)问题情境法,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并逐步深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音乐不了解,单纯靠学生自学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音乐课堂质量。
例如在学习《草原放牧》這首音乐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感受音乐背后的情感。当学生音乐之后,教师可以提问:“从该音乐中你能否感知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此时学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龙梅和玉荣两姐妹放牧的过程,让学生总结故事。在总结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的情感,例如两姐妹在遇到暴风雨时并未放弃羊群,而是和自然搏斗,这种顽强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学生去学习。当学生理解了这一情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原曲,就会发现音乐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3]。
(三)游戏情境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以教学生音乐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未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难以提升音乐课堂质量。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还处于幼稚的阶段,相比于死气沉沉的课堂,学生更喜欢玩游戏。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基于课本内容,在课堂中开展多样化的游戏,以提升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力,落实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朝景》这节课时,里面有美丽的晚霞、美妙的钟声等,给学生一片祥和的感觉。对此,音乐教师便可以运用游戏情境法,如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在美丽的黄昏中开展“过家家”的游戏。这个“过家家”的游戏以该音乐的背景为题材:“有一个主人公远渡重洋,到美洲冒险,后又来到中国探险,接着便成为一个富商。一次这个主人公来到了摩洛哥……”让学生跟随音乐开展这个故事。这样的场景和故事提高了学生对曲子的理解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
(四)表演情境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每一首音乐都有其写作的背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演唱音乐时,除了要完整地演唱出内容、音色和音调之外,还要展现出其中的情感。从一些音乐表演家的表演形式来看,在演唱的过程中会融入非常多的表情、手势,这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中采用表演情境法,让学生基于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对演唱的形式进行创编,使音乐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情感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嘀哩嘀哩》这首音乐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首音乐欢快的气氛,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演唱边表演。比如歌词中唱道:“春天在哪里,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学生就要展现出一副寻找春天的模样,在看到山林之后还要做出一副欣喜的模样。随后在山林中找到了红花、绿草、小黄鹂,这些都可以由学生进行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将这首歌曲的意境体现出来。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表达自身的想法,当小组展现成果时,也会由衷产生自信,发现音乐之美[4]。
五、结语
小学阶段设置音乐课程是落实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有利于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基于学生以及音乐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构建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具体在构建音乐情境课堂时,可以融入多媒体情境法、问题情境法、游戏教学情境法以及表演情境法,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以及参与度,落实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王莹.小学音乐课堂音舞结合教学策略运行探讨[J].北方音乐,2020(07):208.
陈小菊.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204.
羅羚嘉.试论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52.
黎永霞.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研究[J].学周刊,2020(0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