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1-07-29余高成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脾胃关节

余高成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35~50岁年龄段的人群,其一般发病于手和足的小关节,呈对称性改变、肿胀变形疼痛甚至功能丧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话,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心瓣膜炎、胃肠道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以“痹证”论治,治疗效果明显。现在主要介绍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类风湿性关节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的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是一种以对称性、侵蚀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的发病与激素、环境以及遗传有关。此病一般好發于直系亲属有类风湿性关节人群、感染病毒者、吸烟人群,而精神刺激、创伤可能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的加重。一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患者就会出现疲劳、无力、手足盗汗、食欲下降、发热、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等典型症状。而类风湿性关节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胸膜病变,引起少量或中等量的胸膜积液。此外,心瓣膜炎、间质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胃肠道损害也是类风湿性关节常见的并发症。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的认识

我国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归为“历节风”、“顽痹”等范畴,认为类风湿性关节是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所引起的,患者自身气血虚弱、肝肾亏虚是导致这一疾病的内因。除此之外,痰浊、瘀血也会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症状的加重。急性期间类风湿性关节的主要特点为邪气盛、病势急,而处于稳定期间的患者的主要特点则表现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中医如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1)调理脾胃

①药物损伤脾胃。类风湿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因此,难免会对脾胃造成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胃部疼痛不适、腹泻、食欲下降,以及大便稀溏等症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胃肠道反应较为强烈不得不停止服用药物。对于此类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时要兼顾脾胃,因其常表现为胃阴虚、脾阴虚或脾气虚等症候,所以可服用益胃汤或香砂六君子汤,以达到滋养胃阴的疗效,改善患者胃部疼痛、不适、腹泻等症状,使患者能够继续服用药物进行类风湿性关节治疗。利用中药调理好脾胃功能,患者就能更好地对类风湿治疗药物进行吸收,从而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口服药物是其治疗的主要途径。因此,一定要做好对脾胃的养护。

②素体脾虚。部分类风湿性关节患者平素脾虚,或者因年龄较大体质衰弱,因而会出现大便不成形、面色无华等症状,肌体不能够耐受新药,而这类患者利用中医药治疗的话效果会相对好一些。中医治疗时除了祛风、散寒、除湿等药物之外,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加入保元汤、四君子汤等健脾益气之品,已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如患者处于类风湿性关节的活动期间,会导致脾胃失常、湿聚为痰、留驻于关节,因而在治疗时应当标本兼治、兼顾本虚,可将健脾燥湿药为主,并配合祛风散寒之药,如陈皮、白术、苍术、木香、霍香、茯苓、半夏等;如患者处于类风湿性关节缓解期则要偏重于治本,通过对机体的后天调养,扶助正气;如患者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也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添加白术、黄芪、山药、党参、玉竹、鸡血藤等具有益气养血,补益脾胃的药物。

(2)补肾

①久病伤肾。类风湿性关节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西药却没有获得良好疗效,且出现寒象或关节疼痛的话,必是患者寒湿入肾或久病及肾。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以补肾缺血为主,可将独活寄生汤、鹿衔草、川续断等配入药方当中。此外,对于一些素体肾虚的类风湿性关节患者,因为其先天不足,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时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通过补肾祛邪的话则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也有很多国家通过补肾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部分中医学家认为通过益肾壮督可以治疗疾病之本。肾虚为本,痹痛则为标,因此说类风湿性关节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益肾属痹丸,其中含有的当归、熟地黄具有补肾之功效,蜈蚣、僵蚕等具有疏风通络,从而达到标本兼顾之功效。也有部分中医师认为,治疗痹证应以补肾驱寒为主,并适量的辅助祛痰通络、化湿散风之药,可利用熟地黄、补骨脂、川续断等药温肾扶阳。

②骨质疏松。一些年纪较长,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患者,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节畸形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而此类患者经常会伴有骨质疏松的症状。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补肾壮骨为原则,补骨脂、川断续、骨碎补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有非常好的疗效,可以对已破坏的骨质进行修复,减少老年类风湿性关节患者骨折的风险。

(3)补肺气、元气

①肺间质病变。部分中晚期的类风湿性关节患者可能会伴有肺间质病变,出现胸闷、气短、哮喘等症状,而中医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为宣肺化痰、补肾纳气。像党参、黄芪、蛤蚧等具有很好的补肺纳气之功效。因此,可用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②药物伤气。如果患者使用大剂量的驱邪中药或是西药免疫抑制剂,就会耗伤自身元气,此类患者经常会出现乏力、困倦的症状,尤其是在劳累之后关节的疼痛感就会有所加重。对于此类患者进行中药调理主要以扶正祛邪为主,以达到减轻气虚症状的效果。

(4)补阴血

①贫血,血小板减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的药物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造成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此类患者可辨证选用阿胶、四君子汤等方药,具有提升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如果通过调理使患者的血细胞恢复正常,就可以将免疫抑制药物带给机体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党参、黄芪、当归也有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刺激红细胞、造血祖细胞生长和生成的功能;何首乌、茯苓、党参等具有调节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陈皮、茯苓、沙棘等具有增强机体胃肠道功能的效果,可使肠胃更好的吸收造血原料。

②合并干燥综合征。合并干燥综合征的类风湿性关节患者主要表现为脾阴虚或阴血虚,此类患者可配伍用六味地黄丸、益胃汤、生脉饮等具有滋阴养血润燥之品,缓解口眼干、滋养脾胃、养阴血之功效。

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难治之症,只有标本兼治,有针对性的用药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病也可以说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虽然利用西医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却无法达到治愈的效果,所以患者也可以寻找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治疗,使自身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

编辑:迟昊  XuDaPing123@163.com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脾胃关节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黄精治乏力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
紧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