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磐石市大旺地区综合信息及找矿预测

2021-07-29徐传波张天翼孙立伟

吉林地质 2021年2期
关键词:志留系化探北西

徐传波,马 俊,赵 超,张天翼,孙立伟

吉林省勘查地球物理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0 引言

大旺研究区位于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西部,通过航空物探异常查证,初步查明了地质、高磁、激电中梯和化探等成矿特征,圈定了一条绿帘石化、孔雀石化蚀变带,新发现了5条铜矿体,3条铜矿化体及1条金矿化体。蚀变矿化与闪长岩关系密切,且与北西向正磁异常、化探Cu、Au综合异常及激电中梯高阻中极化异常良好套合,反映后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含有丰富的成矿物质,在岩体内及地层接触带等成矿有利部位形成了矿体,并引起了物化探综合异常。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

1 区域地质背景

大旺研究区地处吉黑陆缘造山带,辉发河—古洞河地体拼贴带以北,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南缘,总体上为被动大陆边缘。该带内地层单元众多,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多期次、多来源和多类型的成矿特征。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分别有志留系下统石缝组、中统弯月组,呈不规则面状的捕掳体出露。区域岩浆侵入活动可划分为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等三个旋回,时代为二叠纪、三叠纪及侏罗纪,为规模不等的岩基、岩珠等,总体上呈面状、带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区域伊通—黑石断裂由4条近平行的断裂构成,走向北西,延展长度约60 km,宽约15 km,该断裂在海西早期受辉发河深大断裂影响开始形成,从而控制了区域岩浆的侵入,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2 矿床综合信息

2.1 地质信息

2.1.1 地层信息

研究区内地层主要出露志留系石缝组、弯月组。

志留系下统石缝组(S1s):分布于研究区中部至北部,呈不规则状残块分布于三叠纪侵入岩中,总体呈北东走向,岩性为大理岩化灰岩、结晶灰岩、二云石英片岩、绢云千枚状板岩、千枚状板岩等。石缝组含有丰富的成矿物质,易于含矿热液物质交换,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是区域上重要的矿源层[1]。

志留系中统弯月组(S2w):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具有一定规模,呈带状残块分布于早三叠世侵入岩中,与下伏石缝组呈整合接触关系,走向近东西。岩性为英安岩、流纹岩。弯月组为海相火山沉积建造的一部分,成矿物质较为丰富,可为铜金矿床形成提供初始的矿源,是区域上有利的含矿层位。

2.1.2 侵入岩信息

研究区内侵入岩分布较广泛,以规模较大的岩基为主,局部出露小规模晚期脉岩。早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面积约0.9 km2,西北两侧未封闭;早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东西两端均有分布,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5%,总体呈北西向不规则带状展布,志留系被该岩体侵入。脉岩主要为闪长岩,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特征,该闪长岩内及周边蚀变矿化较发育,反映晚期脉岩含有丰富成矿物质,在接触带附近有利于元素的富集沉淀[2],铜、金在时间上、空间上与闪长岩关系密切,在岩体内和边界接触带是找矿标志之一。

2.1.3 构造信息

研究区内分布北西、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以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具有控岩、控矿作用。北西向断裂构造(F1、F2)在研究区南部通过,属黑石—烟筒山大断裂北段的一部分,总体走向320°,由多条近平行的断裂构成,总体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60°~80°,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局部具有斜冲性质。该断裂区域上控制着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的侵入,控制着印支期至燕山期中—酸性岩体的产出,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3]。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北西向断裂的伴生构造,规模均不大,具有张扭性质。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构造交汇部位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具备了有利的构造成矿条件。

2.1.4 矿化蚀变及矿体信息

(1 )矿化蚀变特征:研究区中部闪长岩内分布绿帘石化、孔雀石化蚀变带,走向北西,长度约970 m,宽度约400~470 m,化探Cu、Au异常与其良好套合,蚀变带南侧矿化蚀变强度高于北侧,矿物含量沿走向变化较大。矿化蚀变类型有绿帘石化、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斑铜矿化等。通过镜下鉴定,金属矿物特征如下:黄铜矿为他形粒状晶体,粒度一般在0.01~0.2 mm,部分晶体的边缘被蓝辉铜矿或斑铜矿交代,有的晶体分布在磁铁矿的边部,并沿边缘交代磁铁矿,质量分数约占0.5%;斑铜矿为他形粒状晶体,粒度一般在0.01~0.15 mm,晶体中见黄铜矿呈固溶体分离的网格状结构,边缘被蓝辉铜矿交代,有的晶体分布在黄铜矿的边缘,质量分数0.5%左右;蓝辉铜矿为粒状或无固定晶形,粒度一般在0.01~0.07 mm,晶体均沿边缘交代黄铜矿和斑铜矿,质量分数小于0.1%;磁铁矿为他形粒状晶体,粒度一般在0.01~0.4 mm,晶体呈星点状分布在岩石中,有的晶体边缘被黄铜矿交代,质量分数占6%左右。金属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

(2)矿体特征:铜金矿(化)体产于蚀变闪长岩中,呈脉状、浸染状产出,初步圈定铜矿体5条,铜矿化体3条,金矿化体1条,矿(化)体总体呈北西向展布。闪长岩是含矿岩石也是矿体的围岩,岩石中构造裂隙较发育,晚期热液活动强烈,矿(化)体具有受北西向构造控制的特征。矿体特征见表1。

表1 矿(化)体特征一览表

2.2 地球物理信息

2.2.1 磁场信息

研究区磁场背景以平稳低缓的负磁场为主,幅值变化范围-50~-200 nT。磁异常为负背景场中规模较大的强正磁异常及孤立展布弱正磁异常。

C1磁异常区出露早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及正长花岗岩,磁异常形态不完整,北西未封闭。异常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东西两端梯度均较陡,中心略宽缓,异常峰值大于1 500 nT。异常北部花岗闪长岩测定磁性参数,表现为较强的磁性,初步认为该磁异常反映有一定规模的侵入体,与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

图1 大旺研究区地质图Fig.1 Geological map of Dawang study area1.砂、砾石;2.英安岩;3.流纹岩;4.千枚状板岩;5.绢云千枚状板岩;6. 二云石英片岩;7.结晶灰岩;8.大理岩化灰岩;9.正长花岗岩;11.花岗闪长岩;11.闪长岩;12.推断断裂;13.矿化蚀变带;14.矿体和矿化体;15.找矿靶区

C2磁异常为椭圆形封闭的强正磁异常,呈北西向展布,梯度较陡,北侧围绕正磁异常伴有较弱负磁,幅值变化范围-500~900 nT。异常中心出露蚀变闪长岩,四周分布志留系石缝组和弯月组,北西向断裂构造在磁异常西南通过。初步认为磁异常为闪长岩引起,闪长岩是含矿岩石也是铜金矿(化)体的围岩,是找矿的重点地段。因此,小规模正磁异常反映了晚期脉岩的赋存部位,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图2)。

图2 大旺研究区ΔT高磁剖面平面图Fig.2 ΔT high magnetic profile of Dawang study area

2.2.2 电场信息

蚀变闪长岩内分布的绿帘石化、孔雀石化蚀变带具有正磁异常特征,垂直蚀变带和闪长岩体走向,穿过铜金矿(化)体完成了一条激电测深剖面。

剖面中出露弯月组英安岩、流纹岩和闪长岩。通过激电测深反演断面图,初步划分为三个电性层,即浅表的低阻区、中深部的相对高阻-低极化率异常区及深部高阻-高极化率异常区。

激电剖面284点至320点主要反映为中深部的相对高阻、高极化率异常区,其视极化率大于4.0%,视电阻率值大于1 000 Ω·m,该地段应为闪长岩引起。断面图显示岩体具有南西倾向趋势,倾角较陡,且断裂构造较发育。通过进一步反演,高阻体可划分为两条,在深部表现为近水平的极化率异常,推断认为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切割了闪长岩,热液流体沿构造裂隙侵入,使得金属硫化物在有利成矿部位富集成矿[4],所以引起了局部高阻、高极化率激电异常。激电剖面324点至336点反映为低阻、高极化率异常区,呈近于直立的椭圆状异常,视极化率小于4.5%,视电阻率值小于500 Ω·m,推断认为该异常带为断裂构造的反映。激电剖面336点至362点反映为中深部的相对中—低阻、高极化率异常区,与相邻异常区特征相似,推断为断裂构造的反映。

综合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初步认为局部带状高阻、高极化率异常为富含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的反映,晚期构造-热液活动富含成矿物质,在有利部位形成了脉状、浸染状的铜金矿体,引起了地质体的电性差异。因此,高阻、高极化率异常也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图3)。

图3 大旺研究区激电测深反演断面图Fig.3 Inversion section of IP sounding in Dawang study area

2.3 地球化学信息

2.3.1 地球化学参数

研究区内变异系数大于0.5的元素依次为Au(0.76)、Ag(0.55)、Cu(0.50)、As(0.74)、Sb(0.70),具有低温元素为主的特征。其变异系数反映地质体中元素分布、分配不均匀,离散程度大,分异性强,易于活动迁移形成强异常的特点。这些元素均是成矿元素,具有找矿意义。

研究区内富集系数大于1.0的元素有As(1.70)、Sb(1.29),反映元素集中,指示地质体内可能存在含矿地层或岩体,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可以形成地球化学异常(高背景)区,分布于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的地段,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区内富集系数0.7~1.0之间的元素有Pb(0.92)、Ag(0.85)、Cu(0.84)、Au(0.73), 反映元素相对集中,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可以形成地球化学异常(高背景)区,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

2.3.2 化探异常信息

化探异常Ht1位于研究区中部,总体呈北西向宽缓带状展布,面积约2.7 km2,主要由Cu、Au、Pb、Zn、Ag、As、Sb等7种元素组成,以Cu、Au、Ag元素为主,分布在组合异常的中部,规模较大,其他Pb、Zn、As、Sb元素分布于Cu、Au异常的边部及外侧。该异常为中—低温成矿元素组合,元素的分带性较好,浓集中心清晰,强度高、面积大,初步反映引起化探异常的地质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剥蚀。异常内Au、Ag、As、Sb等4种元素可划分出外、中、内带,元素质量分数特征为Au平均值1.32×10-9、Au最高值12.16×10-9;Ag平均值0.13×10-6、Ag最高值0.84×10-6;As平均值15.87×10-6、As最高值131.32×10-6;Sb平均值0.85×10-6、Sb最高值8.22×10-6。Cu、Pb元素可划分出外、中带,元素质量分数特征为Cu平均值27.80×10-6、Cu最高值97.4×10-6;Pb平均值21.27×10-6、Pb最高值111.70×10-6。Zn元素仅现外带,其平均值57.83×10-6、最高值109.20×10-6。化探异常北部出露志留系下统石缝组二云石英片岩、千枚状板岩及大理岩化灰岩,中—南部出露志留系中统弯月组流纹岩、英安岩和北西走向的闪长岩,东部出露早三叠世正长花岗岩。该异常中心分布矿化蚀变带,发育绿帘石化、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斑铜矿化等。异常内通过工程揭露发现了9条铜、金矿(化)体。初步认为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着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形成了铜金矿体[5],引起了中—低温元素为主的化探异常。因此,Cu、Au、Ag异常是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As、Sb异常是间接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图4)。

图4 大旺研究区Ht1化探异常剖析图Fig.4 Analysis diagram of Ht1 geochemical anomaly in Dawang study area

表2 地球化学特征一览表

3 找矿预测

依据大旺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系统研究赋矿岩系、矿化蚀变、矿体等特征,结合高精度地磁测量、激电中梯测深、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中的异常信息,对研究区圈定了找矿靶区(见图1),简述如下:

①号找矿靶区:靶区主体位于闪长岩中,岩体四周分布志留系下统石缝组千枚状板岩、二云石英片岩和志留系中统弯月组英安岩、流纹岩,闪长岩内蚀变带绿帘石化、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较发育。正磁异常与蚀变闪长岩良好套合,通过小波多尺度分解后显示岩体垂向上具有一定延伸,激电中梯测深显示闪长岩深部具有高阻-高极化率异常。化探Cu、Au、Ag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带性好。地表工程初步控制了5条铜矿体,3条铜矿化体和1条金矿化体,矿(化)体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主要赋存于闪长岩中,呈脉状、浸染状产出,Cu最高加权平均品位0.347%、金最高品位0.52×10-6。该靶区找矿价值较大,应以工程控制为主,按合理工程间距在矿体走向、倾向进行控制,并加强化探异常高值地段的山地工程揭露验证,进一步扩大矿体规模,是寻找岩浆热液型铜金矿的重点地段。

②号找矿靶区:靶区西部出露志留系下统石缝组结晶灰岩、千枚状板岩、大理岩化灰岩和志留系中统弯月组流纹岩,东部出露早三叠世正长花岗岩。靶区位于正磁异常向负磁背景的过渡带,化探Au、Ag异常分布在流纹岩中,毗邻与正长花岗岩接触带,As异常分布于流纹岩、大理岩化灰岩与正长花岗岩接触带,元素具有外中内带,浓集中心清晰。岩体与地层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交代作用可以使成矿物质富集沉淀,是寻找接触交代型或岩浆热液型金矿的重点地段[6]。该靶区受工作量限制,未能揭露验证,下步工作应投入山地工程进行地表揭露,并开展具有深穿透、高识别性的物探方法,定位深部矿体、异常体的赋存部位,预期达到发现矿体扩大矿床规模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志留系化探北西
西藏热昌金矿地质及物探化探特征
江南断裂带周边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
顺北5-8井志留系破裂性地层提高承压能力技术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直接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银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塔北西部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区域盖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