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认证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2021-07-29黄燕玲罗盛锋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课程体系旅游

余 鸿,黄燕玲,罗盛锋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一些旅游院校已经意识到专业认证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理念和方法上仍相对欠缺[1]. 2019年4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正式启动,为我国旅游院校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盏指示灯. 但是,高等教育中真正的变革性实践并不是常态,在很多情况下似乎已经蜕变为功利社会的延伸,沉迷于排名表、指标和新自由主义的效率衡量,学生被视为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2]. 在当今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旅游院校应如何改革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促进旅游专业发展,并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1 TedQual国际认证、OBE理念与IETA框架要述

1.1 TedQual认证理念、体系与意义

TedQual认证体系于1998年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培训部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Themis基金会联合创建. 这项认证旨在提高旅游教育、旅游培训及旅游研究课程的质量,对全球旅游教育培训发展起指导作用,同时促进全球范围内相关教育机构以及优秀资源的交流、互动和网络建设.

TedQual认证主要从教育机构、学生工作、课程与教学系统、师资、基础设施和学院管理六个方面开展. 其中,“教育机构”考察的是教育机构的发展目标、战略方针及行动计划;“学生工作”主要检查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吸引力、与学生的关系及沟通、学生评估等;“课程与教学系统”主要对教育机构的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及对学生要求等进行评估;“师资”主要围绕教育机构的师资结构、提升、科研开发三个方面进行审核;“基础设施”涉及教育机构的教室、设施设备等与教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内外部硬件设施;“学院管理”则审核教育机构的管理系统、战略信息管理及质量管理[3].

在新形势新使命下,专业认证可以鼓励高校建立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4]. 在我国,许多旅游院校选择了参与国际认证(如表1所示),以获得社会对其办学质量及教学能力的认可. 这些学校在创新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在课程设置、师生队伍等方面与国际社会对接,不仅提升了教学能力,还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办学影响. 由此可见,通过TedQual国际认证对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表1 通过TedQual国际认证的中国本科院校及其旅游管理类专业一览表

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旅游教育认证,通过TedQual认证系统对高校旅游类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意味着高校旅游与酒店管理类专业得到了国际认可. 高校的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高水平,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企业也能从高校获得国际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旅游人才;第二,构建合作网络系统以供高校分享资源. 该网络系统旨在促进成员机构之间以及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还能互相进行知识、实践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使高校获得国际性的推广与宣传. 可见,TedQual国际认证是我国旅游院校实现旅游教育国际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OBE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也称OBE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由美国学者斯派迪(William G. Spady)于1981年提出. 该教育理念以健全的教育原则为基础,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框架,使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实践能力[5]. 该框架要求清晰阐明学生在专业领域应具备何种能力,并围绕具体能力指向来设计教学目标、课程组织、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评价[6]. 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相比,基于OBE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成果、改革学习模式、创新评价方式和强调持续改进五个特点[7]. 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建立,更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图1 UNWTO TedQual-OBE指导下的IETA旅游管理类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框架

1.3 IETA框架

基于TedQual认证和OBE理念,桂林理工大学构建了IETA框架以适应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需要. 如图1所示.

I层Professional identity + Interesting,身份认同与职业信仰对于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至关重要. 在大学入学之初,开始引导学生培养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兴趣.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业认同和求知欲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通常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展认知实习,促进学生对行业的初步了解. 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开展一系列专业兴趣培养活动,增强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同时,关怀每位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成长,为下一阶段实施旅游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E层Environments,这一阶段旨在引导学生在旅游行业环境中实践学习思考. 包括大一的认知实习、大二的课程实习、大三的生产实习和大四的毕业实习,每个环节均与旅游企业密切配合. 学生要发展,必须在现实环境中体验学习,而最好的途径就是实践.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旅游行业,鼓励学生在环境中实践学习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发展.

T层Theory,这一阶段指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传授知识. 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旅游高校可以采取线下和线上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完善教学体系[8].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双语教学、网络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学习;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及时修订相关旅游专业课程;在教学评价上,了解学生对旅游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实践评价和自我评价来实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A层Ability,这一阶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尤其要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脚踏实地、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才具有真正价值.

2 我国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977年以前,我国旅游业是作为国家外事接待的组成部分而存在[9].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培养已现雏形. 在高校扩招与产业扩张的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培养于2000—2015年初步完成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建设[10]. 当前,中国拥有庞大的旅游教育体系规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和各层次招生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11].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608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47所. 其中,全国旅游管理类本科共招5.9万人,高职和中职分别招11.3万人和10.2万人. 但是,反观我国旅游业目前管理人才的情况依旧缺失严重. 在规模上的盲目扩张,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旅游行业的不适应最终导致了旅游高等教育的萎缩[12]. 因此,如何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高质量的旅游人才,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索.

2.1 我国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设计

根据教育部2020年2月21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在课程设计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模式为指导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一般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个阶段来进行[13].

2.2 我国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培养目标模糊,缺乏专业特色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是TedQual国际认证体系的首要评估目标,还包括机构的战略方针及行动计划. 反观我国高校现状,一些学者发现,由于较多的“双一流”高校建设没有世界公认的评判体系作支撑,其学科建设目标只是一种愿景式的模糊表述[14]. 其中大部分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一些高校甚至照搬国内外知名学府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导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水平远达不到TedQual国际认证的要求,使得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相背离,最终导致与学生就业要求相脱节的困境.

2.2.2 课程设置不足,教学内容滞后TedQual国际认证关注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 遗憾的是,国内高等教育并未有效发挥课程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表现在课程与学科脱节、课程与学科彼此独行、课程与学科貌合神离三个方面[15]. 旅游管理类学科属于交叉性学科,它以管理学知识为基础,融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生必须灵活掌握这些知识并在旅游领域熟练运用. 然而,目前我国旅游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与旅游学科缺乏互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与国际旅游业缺乏关联性等问题,造成学生既无法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未来的旅游全球化需要.

2.2.3 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课程TedQual国际认证在考察教育机构时,重视课时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比例. 但是,大部分旅游院校的专业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此外,TedQual国际认证还评估教育机构的相关教育资源,例如旅游教学设施设备、相关图书文献及影像资料、电子数据资料等.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急需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由于很多高校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缺乏相关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场地,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建立扎实、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难以胜任相关的工作岗位.

3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面对我国旅游院校课程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桂林理工大学以TedQual国际认证和OBE理念为教学保障,积极构建以素质、知识、能力相互支撑的旅游教学体系,以此在课程改革路上开展了多方面探索.

3.1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特点

3.1.1 重视双语课程教学对于旅游高校来说,旅游类专业发展不仅要向国内靠拢,而且还要向国际看齐. 在旅游国际化大背景下,双语人才在中国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桂林理工大学将双语教学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学校旅游类课程的一大亮点,双语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外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拥有全球化视野,迅速地掌握国外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为时代要求的实用性国际化人才.

3.1.2 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对接教育机构的教学体系与旅游行业的契合度是TedQual国际认证体系的首要考核标准,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基于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桂林理工大学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专项研讨,对国内、区内知名旅游企业以及多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进行意见征询,认真研究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反馈研究情况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多方意见的整合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进行修订,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3.1.3 课程体系设置因地制宜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坚持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国际化与民族化相衔接的道路[16]. 桂林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 因此,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除了开设双语课程外,还积极构建民族旅游与经济相融合的新课程体系,设置针对性强、应用性高的相关课程,以符合当地的旅游市场发展.

3.2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情况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模式,桂林理工大学将TedQual认证与OBE理念相结合,通过IETA框架对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进行相应修订,按照国际认证体系的要求优化办学质量,以此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分析桂林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如图2、表2所示,希望能为其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2.1 通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与职业技能,在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开设,主要由外语、计算机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构成. 外语和计算机基础是学生在其知识生涯中的必备技能,通过外语课程使学生适应国际化课堂学习,为后续学习双语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计算机课程使学生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为在专业课程中运用相关网络技术铺平道路. 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参与社会管理能力和政治辨别能力. 此外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体育等课程,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体育素养提高.

3.2.2 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该部分奠定了复合型旅游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使学生入职后能顺利地完成旅游事务的相关工作.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三大模块:经管类模块,数理类模块及旅游基础知识. 经管类主要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会计学原理;数理类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旅游基础知识包括旅游接待业,旅游学概论等.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桂林理工大学还十分重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国际交往能力. 因此,在2017年和2019年,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双语类课程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例如调整旅游学原理和旅游市场营销. 此外,在2019年专业基础课中新添智慧旅游概论课程,以增加学生对“旅游+互联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储备经管、数理以及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论功底.

专业核心课程. 桂林理工大学立足于市场对人才需求,将旅游管理类专业分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智慧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策划)和酒店管理专业,以专业方向和技能训练为基准设置课程内容. 桂林理工大学以培养真正具有民族旅游和规划视野的人才为目的,就桂林的地域性特征分别在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课程中新增民族旅游理论与实践、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力求专业特色与地方特色相统一.

目前,由于旅游市场掌握计算机技能和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短缺,桂林理工大学在教学计划中还增加了智慧旅游与3S技术运用、高级语言编程技术与应用以及旅游规划等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这些课程是专业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旅游管理类专业特点,是培养高级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必修课,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之必需.

3.2.3 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包括专业实训、调研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桂林理工大学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实验实践课程在教学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课时比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在旅游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求知识与主动发展.

此外,为了体现交叉学科的重要性,桂林理工大学在选修课程中打通了旅游管理的三个分流专业方向,开设了艺术、文化等课程,例如旅游美学、景观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应用等课程,以此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了双语实验课,还新增了酒店商务英语、管理情商及现代社交礼仪等课程,以此培养学生从事酒店服务的工作能力.

表2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

TedQual国际认证不仅是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的对标杆,也是高校专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但是,目前国内参与国际认证的高校数量较少,所以国内高校在这个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此外,在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语境下,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对我国高校专业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实施难度也不容小觑. 因此,作为旅游教育发展进程的主力军,我国高校在改革教学体系时,需要立足于本地的旅游市场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教学和的基本原则,紧跟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动态,为学生提供高标准的专业教育和高质量的实践环境,以助推我国实现真正的旅游强国和人才强国.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课程体系旅游
昆明理工大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