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明:仁心惠世会当击水新百年
2021-07-29黄柳
文/本刊记者 黄柳
站位高,格局广,围绕建设福建省高水平智慧型医学中心的发展目标,140年福医大二院正豪情万丈迈上发展新征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公元1881年,原名惠世医院,是闽西南地区西医的开创者。
栉风沐雨,与我国近现代史的演进并行,福医大附二院亲历并鼎力贡献了共和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的征程。在140年的历程中,医院经历了惠世医院、晋江专区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消除鼠疫、抗日、抗美援朝、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等重大历史事件,始终坚持办医初心,扎根闽南区域、辐射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华侨华人,增进广阔区域内的民生福祉。
教书育人、人文理念内化于价值体系
惠世医院创办伊始,首任院长、伦敦大学医学博士Dr. David Grant即开设医师班,是为福建省创办西医教育的开先河之举;1934年医院创立了惠世护士学校,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在福建省护理、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端午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来到医院位于晋江之畔、2015年投入使用的新院区。占地超过300亩,三面环山,一栋栋不同功能的医疗大楼沿缓和的坡道衔接坐落,红白相间的外墙在青翠山体及远处绿水的掩映下尽显明朗醒目与开阔。
医院党委书记曾奕明当天上午的工作是为今年第一批到院的临床本科实习生上一堂思政课,主题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等教育相关讲话精神,我们重视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岗位的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神圣使命,要求医学生坚守医者初心、践行‘人本医学’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
“如果没有医学人文,医院将失去本源;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医者将变得冰冷”。采访中曾奕明如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20世纪50年代该医院待产室的实拍照片:一名助产士正在照护等待分娩的产妇,产妇床头张贴着一张宝宝图画,旁边的标语中包括了“母爱”“未来共产主义建设者”等具有时代政治色彩,却十分温馨、激励人心的话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产房小桌子上摆放的一台留声机,营造了轻松氛围,恍如当今的“导乐分娩”。这一幕充满医学人文的情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该医院“仁心惠世”优良文化传承。
同样,教书育人的理念已内化到福医大附二院的价值体系中,那就是对教学尽职尽责,无私地向后辈传授知识与技能。1973年,医院整建制划归福建医科大学,正式融入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医教研一体化运营,医院在1998年成为福建省首批四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之一。
在2020年全国住培学院年度业务能力水平的测试中,福医大附二院基地跻身全国50强,位居全省第一。
强项做大、多点突破的学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医院的定位,福医大附二院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定位医院为福建省高水平智慧医学中心,将充分发挥医疗中心、教育中心、研创中心、智慧中心的作用,服务“健康中国”。其中明确,在医疗领域以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争创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主动力和主轴。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首批获得批准的福建省“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是福建省重要的呼吸疾病防治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学科综合实力处于省内领先,介入呼吸病学亚专科水平则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曾奕明正是医院介入呼吸病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在国内首创或省内率先开展多种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并积极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在国内介入呼吸病学学术界有较高的学术影响。
“如果我从事临床医学是‘爱一行、干一行’,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从大内科转到呼吸医学专业,则是‘干一行、爱一行’。”曾奕明告诉记者,受祖辈、父辈的影响,他在少年时期就立志做一名好医生,“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医生;而从事呼吸医学,当时是服从医院大内科划分亚专业的统一安排,而我也时刻勉励自己要作出一番事业。”
当前,医院呼吸科设置介入呼吸病学、肺部肿瘤、肺部感染与危重症医学、慢性气道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亚专科。而“肺部感染与危重症医学”亚专科历年来都是福建省、泉州市的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包括非典、禽流感、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救治任务中的主力军。
曾奕明向记者介绍,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一个学科就派出了4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在严峻疫情的考验中,大家在武汉前线展现了不俗的实力和敬业精神。
近年来,大力推进“一个中心、三大体系、八大平台”建设,医院学科水平整体提升、再上台阶。曾奕明介绍,医院已完成呼吸病医学中心、妇幼保健体系、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救治体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优生技术平台(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技术)、精准医疗平台、肿瘤多学科协作平台、先进影像技术平台、胸痛中心、脑卒中多学科协作平台、公共科研平台等建设,有序推进微创技术培训平台、数字化医学平台建设,等等。
高站位、广格局中的智慧医学中心建设
医院所在地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是著名的侨乡。自20世纪以来,医院医疗服务长期辐射海外侨民,包括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这次疫情中,医院线上的问诊与咨询渠道也向他们持续开通,发挥出积极的功能。”曾奕明介绍,疫情之前,医院即获批泉州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完成远程医疗中心建设,被列入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协同中心。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围绕研创中心和智慧中心的建设,医院正大举推动人工智能与远程医疗的临床应用;同时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医院全面提升。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医院从19世纪建院之初的几间房、几十张床,发展到现在两个院区、占地350亩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办医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团队群英荟萃、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A+等级、位居全国前10%,手术量进入全国综合性医院百强,平均住院日位居全国第35名。2020年还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十四五”规划中,涉及医院的内容“坚持办医初心,推动科学发展”被医院列为“基本原则”的第一条。
的确,怀揣初心能让脚步更加坚实,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曾奕明作为医学专家,也是资深的医学教育专家,他带教学生、晚辈就十分强调三方面的修养,首要为修身立德,接着依次是临床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奕明回顾自己从青年住院医师一路走来的历程,他用自己的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永世德、拯万民疾”与青年医者共勉。他向记者阐释,从青年医生成长为医学专家,“需要博学广览,还需要深入临床实践不断累积和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更需修身立德,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广大患者于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