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出最好政策,拿出最好资源
——专访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

2021-07-29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安徽省卫生医疗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每年常住居民选择去往省外三级医院住院就医的超过50万人,占全省三级医院住院患者近20%,跨省就医医保基金支出超过70亿元。这是中部省份安徽省的现状。

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安徽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亦取得长足进步,但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却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目前,安徽全省医疗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不平衡,优质资源绝大多数分布在合肥、芜湖、蚌埠等城市,南北地区同级别医院水平差异较大。不同专科发展不均衡,肿瘤、心脑血管、儿科、传染病、中医等专科患者需求量大,而医疗服务供给不足,造成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部分地区省外转诊人数较多,既加大了医务人员工作强度,也降低了患者就医感受和社会满意度。

在国家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战略下,为了“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位布局,省卫生健康部门抢抓机遇、把握时机、稳扎稳打、放手舍得,通过对外高位嫁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对内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等系列大手笔举措,重塑全省医疗卫生体系格局。

《中国医院院长》专访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深度解析了安徽省新时期推动全省医疗体系变革的战略、思路、布局和举措,以期为全国带去安徽经验。

抢占先机 高位布局

特别是近期,我省部分地区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作为前沿“哨卡”在发现传染病疫情能力方面存在短板。所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从一开始所承担的使命就不单一。它不仅是要建好一家龙头医院,而且还要通过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积累经验,让区域内有相对优势的医疗资源可以按照类似方式往地市下沉,地市再到县、县到乡、乡到村,层层传导,促进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地布局。

首先,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亲自研究部署,将此项工作纳入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点。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我省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任务,从关心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全力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折不扣完成试点任务。

其次,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战略新布局,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公平享有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然要求。结合我省疾病谱实际情况,紧扣短板弱项,围绕肿瘤、心血管、儿科等重点病种进行一体化布局,择优选择条件成熟、可供与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的具体项目,及时组织开展洽谈,与国家推荐的高水平医院联系接洽,建立合作关系,抢占合作先机。

第三,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的重要体现。安徽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拿出最好资源,充分尊重输出医院的意见,为输出医院提供全方位支持;多次召开座谈会,调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统筹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发展,现场听取项目建设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以推动全省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刘同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具体到我省,首先,明确建设领域和建设地区,优先考虑在省会合肥布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其次,择优选择建设主体,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摸排了11个条件成熟、可供与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的具体项目,同时优先考虑国家确定的6+1个病种,兼顾省属医院学科建设情况,选择其中已与国家确定的输出医院有合作意向,且工作积极性比较高的医院参与合作,并根据对接洽谈情况,从中选择合适的建设主体。

安徽省为支持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申报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编办等部门合力推动工作落实。现已在全国较早印发《安徽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与编制管理、财政投入、医保管理、薪酬制度及科研创新6个方面提出18项全面政策保障,充分尊重输出医院意见,为输出医院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合作共建医院轻装上阵。

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

图1 安徽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主要内容

二是积极谋划新的合作共建项目,加快推动肿瘤、心血管、创伤和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在神经(皖医弋矶山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共建)、创伤(省立医院与上海交大六院合作共建)等领域,加强沟通衔接,谋划推进合作,力争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早日落地。

三是在芜湖、蚌埠、阜阳、安庆选择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综合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院(含中医医院),加大建设支持力度,通过现有机构提升和加强合作,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提高地级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省域内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四是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组建医联体、加入医院联盟、学科专科联盟等方式,在疑难病症联合攻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医院管理、技术引进、远程诊疗、专家坐诊、巡回手术等方面进行合作。部分省属医院与长三角相关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已有省二院、蚌医二附院和皖医二附院3个省属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均为全国百强医院)签订分院创建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42家医院与长三角区域高水平医院签订合作协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能够顺利纳入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得益于尽早谋划、抢抓机遇,紧盯项目不放;得益于找到了一家政治意识高、大局观念强的国家队输出医院,双方目标一致、志同道合,省卫生健康委和有关部门多次赴沪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洽谈合作事宜,从签订框架协议到正式协议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又花了4个月时间双方就合作共建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得益于安徽省委、省政府关心,省卫生健康委及省直各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省领导的充分信任,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

目前项目正稳步推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派出执行院长及副院长各1名,参与安徽医院的全面管理。按照国家要求和建设目标,沪皖双方致力于从技术、管理、品牌方面实现“三个平移”,从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服务模式、信息系统共享、学科发展规划方面实现“四个统一”的建设思路,突破传统领导体制机制,共建领导班子,共同编制“十四五”规划;开展学科评估,制订《临床医技科室优化设置方案》,推动学科优化;全面升级改造医院老旧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化建设。

目前,肥西县深圳路院区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主体建筑完成封顶,同时正在进行医疗专项工程深化设计;包河区望江路院区医技综合楼项目已通过初步设计审批,即将开工建设。从去年9月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术团队共60余名专家与安徽医院21个临床科室全面对接,在学科规划、临床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整体输入。

截至2021年4月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已在安徽医院接诊共713名患儿;开展科室授课和学术讲座共计92场,累计培训医护人员约2000人次;进行高难度手术示范教学共计24例,术中指导医务人员近150名。安徽医院已引进学术带头人1名,博士后1名,副高级技术骨干1名,新招硕士以上医生50多名;选派53名管理、医护人员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培训。2020年安徽医院三、四级手术量较2019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门诊、住院患者和职工满意度较上年平均提升14.83个百分点。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调研医院工作。

目前的工作难点除如何尽快实现人才团队培养成型以外,如何开辟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自主制定试行价格绿色通道,如何依托区域医疗中心尽快辐射安徽全省,也是安徽医院正在谋划的重要工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全省的儿科医疗服务水平,而不是单纯提升一家医院。

推动省属医院覆盖全域

一是着力构建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高效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高水平的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二是优化主要城市公立医疗资源布局,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力争3年内建设2~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0~1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的建设,旨在深入推动实施健康安徽战略,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通过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开展深度合作,以省属医院和地市、县级医院为依托,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安徽省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全省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发展,从而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图2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健康安徽行动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在全省病患外流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10~15个较高水平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坚持问题目标导向,优先整合现有资源,统筹推进三医联动,科学做好规划布局。由各市卫生健康委组织辖组织各地选择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市、县级医院作为输入医院,和作为输出医院的省属医院开展合作,按照“达标一个设置一个”的原则,由省卫生健康委组织评审,经公示后挂牌“安徽省区域专科医疗中心(筹建)”。

去年底,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方案》,明确目标,确定任务,统筹推进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所省属医院与部分地市、县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协议,安医大一附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依托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医一附院与萧县人民政府(依托萧县人民医院)、皖医弋矶山医院与宣城市人民政府(依托宣城市人民医院)、安徽省中医院与亳州市人民政府(依托亳州市中医院)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正在拟制实施方案(计划),按照协议和计划方案推进工作落实。省立医院与阜阳市人民政府(依托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在商谈,即将签订。今年将开展第二批申报遴选工作。

以蚌医一附院与萧县人民医院合作项目为例。目前,蚌医一附院选派10名专家常驻萧县人民医院,专家们通过坐门诊、查房、手术示教等多种形式在萧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短短时间内开展了“开颅矢状窦旁肿瘤切除术+矢状窦修补术+硬脑膜修补术+颅骨重建”手术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截至目前,蚌医专家团队在萧县累计接诊372人次,开展教学查房120余次,学术讲座2次,指导开展疑难手术台次1例,开展三四级手术台次36例,开展新技术2个,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提升了萧县人民医院在萧县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调整完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关系,围绕县域外转病率靠前的病种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对口帮扶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大手牵小手”带动每个角落的医疗水平提升,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是降低异地就诊率的关键,更是医疗资源同质化必须走的一步棋。

猜你喜欢

安徽省卫生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智取红领巾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