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设计
2021-07-29郑秋莹周冠双
郑秋莹,汪 晨,周冠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理念[1-2]。 “课程思政”是一种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拟在课程讲授中形成“全过程育人”格局,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显性教育以外,致力于拓展专业课、通识课的育人作用,使其既发挥显性的智育、体育、美育作用,又潜移默化的发挥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3-5]。
《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首批创新创业课程之一,也是学校思政教育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该课程依托于医学院校的背景,聚焦健康领域,以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大健康”背景下互联网创业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结合医药院校行业背景的创新创业能力。该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医学院校贯彻“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6],也是创业课程本身的内在需求,因为大多创业活动是基于市场的需求,探索符合社会和人民需求的项目,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人民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本研究将思政教育理念贯彻、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以及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提升三个角度构建《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的思政教学设计框架。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见图1):
图1 《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1 依托专业,贯彻政治理论和德育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印发《高校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不相同,所以各门课程定位的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法也不相同[7]。本课程组成员在认真学习这份文件的基础之上,决定从“政治理论”和“德育教育”两个角度进行思政元素的设计,并将其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去。
“政治理论”要求教师熟悉掌握党和政府提出的政治理论和建设思路,在专业教育中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品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和意识,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本课程结合健康产业创业的典型案例和数据,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政治理论要素,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政治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德育教育”与“政治理论”密不可分。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积极健全且与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思想道德。尤其作为医学院校,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激发学生“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了解企业或者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的职业道德精神,以此为基础启发他们的创业思路,对他们日后的事业成功和个人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
2 “道”“术”结合,探索思政元素融入方法途径
在深入理解思政教育思想、定位思政元素之后,本课程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如果说思政元素的确立或者课程思政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道”,那么思政要素的融入就是课程思想教育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术”。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三种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
2.1 案例融入
案例教学法是以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该方法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8]。在《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的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经常结合一些经典案例来进行教学,与此同时也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互联网开发特点和开发精髓”这堂课上,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企业产品设计案例,以及与国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做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对中外企业在产品质量、产品创新程度、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后,使学生感受到近些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创新下,其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加,与外国互联网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已超越国外互联网企业。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幅度提升,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四个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有自信,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底气。此外,课程中还举例京东金融产品和Keep App开发实践的例子,这些例子让学生对“中国速度”有十分直观的感受。同时在课堂讲授中,与学生分享我国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经进入排名前10的世界品牌排行榜等前沿资讯,从排行榜现状可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近些年尽管我国的民族企业在国外企业的联合打压和科技封锁下发展受阻,但是企业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还是靠着国家制度的优势和自身的努力走在了国际前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其爱国热情。
2.2 专业融入
专业知识的传授始终是课程的主线,在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挖掘专业知识中内含的可转化为“育人资源”的“学术资源”,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讲解创业知识的同时穿插思政教育元素,无形中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不会使学生感到牵强刻意,育人于无形的同时还可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课堂质量[9]。比如,在内容主题为“互联网与创业”的课堂中给学生讲授创新的目的与方式、人工智能在创新中的作用时,通过给学生讲解医疗服务的创新目的,让学生知晓医疗服务手段的互联网化并不是为了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而是为了给人民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卫生服务以维护其生命健康、提高其生命质量,培养学生作为医药院校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他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树立爱护人、帮助人、尊重人的思想,做有仁爱之心的仁爱之人。在介绍典型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企业如“好大夫在线”时,提及其秉持“诚信,社会价值优先”的服务理念,坚持提供优质线上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培养其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职业品格,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行业的职业精神[10]。在下一轮授课中,将结合疫情给医院门诊服务造成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事、校友在疫情期间的贡献讲解医疗服务创新的目的,以增强我校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2.3 情景融入
在进行互联网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推荐阅读引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每个小组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来,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讲仁爱、重民生的设计理念,开发能体现企业责任感、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还能创造社会价值的互联网产品。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学生自主协同地设计互联网产品,既进行了创新创业的实践锻炼,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还有益学生正确的创业观、择业观、职业观等与职业道德意识的确立与形成。以往的课堂中,涌现出大量体现我校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创意产品,如“医译通——我们用语言拯救生命”“关艾网——艾滋病科普知识平台”“E护通——护理在线培训平台”等。其中 “医译通”这个项目获互联网+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医译通”是一款为在我国生活的外籍人士提供就医便利的商业软件,招募相关专业医学生或者专业人士为在国内就医的外国人提供在线翻译服务。该产品的设计理念是“我们用语言拯救生命”,且用户群体定位到外籍人士,体现了人文情怀的同时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开放包容的外交理念。
3 加强互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政教育的根本是育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教育(简称“三全育人”)。《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通过课内实践教学设计,依托微信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促进跨年级、跨专业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探索全员育人新途径。《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自2017年开设以来,已经培养了6届学生,孵化出多个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北京赛区)获奖项目。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主讲教师以多种方式促进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已修完课程、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参与育人过程。比如,请拥有10万B站粉丝、受共青团关注的中医药新媒体青鹿中医的博主来到课堂现场给学弟学妹介绍自己的创业经验,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沟通便利的优势,促进已在创业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正准备参加创业比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对交流过程予以引导,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医药的热爱,增强“四个自信”。
其次,通过贯穿课程始终的课内实践,完成全过程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课程除理论讲授外,有三分之一学时的课内实践设计,通过破冰游戏、头脑风暴、商业路演等多个环节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比如,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组建创业团队过程中的困难。本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彼此都不熟悉。通过互动游戏,鼓励他们克服与陌生人沟通的心理压力,积极主动面对任何困难和压力。帮助他们培养抗压能力,锻炼其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无论是游戏环节限时索要签名,还是在团队组建完成后限时完成队名、队歌和口号的创造,都需要学生承受一定的压力。希望通过此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时间观念,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全面培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队名、队歌和口号的创造只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这样的任务设置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最后,通过多种方式的课堂建设,实现《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课程的全方位育人目标。教育发生在每一个细节,互动发生在每个瞬间。《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有明确、严格的考勤制度,每次课程的点名互动,对大学生日常学习规范的建立有一定帮助,实现制度育人。此外,教师注意学生课内实践过程中教室环境的布置,比如在商业路演过程中,调整桌椅摆放,模拟路演现场,用投影展示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通过环境互动,加深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熟悉和理解,实现环境育人。
4 结语
教学相长,《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的课程思政,不仅使学生获益,而且使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梳理了思路,提高了政治觉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员教师、特别是医药院校的党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程的思政化改革也仅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来本课程组教师会继续梳理《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素材”,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并采取更合适的方法有效提升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