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景天苷对人肺腺癌PC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
2021-07-29张鹏孙婉瑾李嫚徐玉婷
张鹏,孙婉瑾,李嫚,徐玉婷
(1.湖北省中医院药事部,武汉 430074;2.湖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武汉 430079)
肺癌仍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许多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转移,多数肺癌患者死亡是由癌细胞转移引起[1],最近研究[2-3]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MT是指上皮细胞失去其上皮特征,获得间质特性的过程,它不仅参与胚胎形态的形成、心脏的发育和慢性退行性纤维化,而且促进肿瘤侵袭转移[4-5]。
红景天苷(Salidroside)的化学名为对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其苷元为对羟基苯乙醇,即酪醇。红景天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促进骨骼肌生长、抗氧化、增体质、抗疲劳、抗肌萎缩,保护肝脏、神经、肺、呼吸道、心脏以及降血糖、调血脂、抗肥胖等作用。WANG等[6]证实了红景天苷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是抑制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与磷酸化p38的表达。但红景天苷对肺癌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一定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处理后,给予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处理,观察其对肺腺癌PC9细胞EMT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试剂 人肺腺癌PC9细胞为上海肺科医院肺癌免疫研究室常规传代培养;小鼠抗人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美国Abcam公司,批号分别为Ab76055,Ab18203,Ab8978,Ab7817,Ab32572)。羊抗小鼠IgG(武汉Bioswamp公司,批号:PAB150009);DMEM(美国Hyclone公司,批号:SH30022.01B);TGF-β1(美国Peprotech公司,批号:100-21);纤维连接蛋白(FN)(北京Solarbio公司,批号:F8180);红景天苷(北京Solarbio公司,批号:SS8080,纯度HPLC≥98%)。红景天苷用DMSO溶解后,作用于细胞的浓度现配(1,5,10 和20 μg·mL-1)。
1.2仪器 酶标仪(美国Thermo公司,型号:Multiskan FC),恒温培养箱(美国Thermo公司,型号:311),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型号:TS100-F),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公司,型号:FC500 MCL)。
1.3细胞培养 肺腺癌PC9细胞在37 ℃、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用含10%新生牛血清、100 U·mL-1青霉素、100 μg·mL-1庆大霉素、低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用0.25%胰酶消化传代。细胞培养至融合70%~80%后,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过夜,再加入TGFβ1诱导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处理48 h,按实验要求分为6组: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刺激+红景天苷组1 μg·mL-1(sali 1 μg·mL-1组),刺激+红景天苷组5 μg·mL-1(sali 5 μg·mL-1组),刺激+红景天苷组10 μg·mL-1(sali 10 μg·mL-1组),刺激+红景天苷组20 μg·mL-1(sali 20 μg·mL-1组),肺腺癌PC9细胞在5 ng·mL-1的TGF-β1刺激30 min后,再给予红景天苷干预,分别在干预后24,48,72 h后进行MTT检测,在各时间段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摄像记录。
1.4MTT绘制生长曲线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细胞密度约1.0×104个,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每孔内加入MTT(5 mg·mL-1)10 μL,培养箱内孵育4 h,弃去每孔的液体,并以每孔150 μL的计量加入二甲亚砜,震荡5~10 min,使甲臜颗粒充分溶解。使用酶标仪检测490 nm及570 nm的吸光度(A)值,以时间为横坐标,A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1.5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PC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按每孔1.0×104个,将细胞均匀的接种到6孔板中,37 ℃、5%CO2饱和湿度条件培养过夜;用不含EDTA的0.25%胰酶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收集细胞,1000 r·min-1,离心5 min,去上清液,PBS重悬润洗2次;1000 r·min-1,离心5 min,去上清液,PBS重悬细胞100 μL,缓慢加入预冷的80%乙醇700 μL,使乙醇终浓度为70% 4 ℃固定4 h以上,1000 r·min-1,离心5 min,预冷PBS润洗2次,加入100 μL RNase(50 μg·mL-1),37 ℃水浴30 min加入PI(50 μg·mL-1)400 μL,4 ℃避光染色3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
1.6Western blotting 分析 冰面上RIPA蛋白裂解液裂解细胞,每5 min振荡1次,裂解 20 min,4 ℃下15 000 r·min-1,离心30 min,吸取上清液获取总蛋白。根据BCA蛋白定量结果上样,10% SDS-PAGE凝胶电泳2.5 h,转膜后NC膜TBS稍荡洗,5% 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4 ℃下分别孵育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a-SMA、β-Catenin一抗过夜,TBST洗10 min×3次,室温孵育二抗1 h,TBST洗10 min,重复3次,曝光显影;采用 BIO-RAD Image Lab 版统计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
1.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细胞生长曲线 与Con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上升(t=207.277,P<0.05)。与TGF-β1组比较,sali 1 μg·mL-1、sali 5 μg·mL-1组、sali 10 μg·mL-1组和sali 20 μg·mL-1组的细胞增殖力均显著降低(F=1665.398,P<0.05)。见图1。
图1 细胞生长曲线
2.2细胞凋亡 与Con组[(4.58±0.27)%]比较,与TGF-β1组[(6.21±1.61)%]的凋亡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1,P>0.05)。与TGF-β1组比较,sali 1 μg·mL-1组[(7.33±1.11)%]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7,P>0.05);sali 5 μg·mL-1组[(13.71±1.66)%],sali 10 μg·mL-1组[(26.15±0.83)%]和sali 20 μg·mL-1组[(28.33±1.11)%]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F=180.969,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凋亡率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sali 10 μg·mL-1组和sali 20 μg·mL-1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sali 5 μg·mL-1组和sali 1 μg·mL-1组。见图2。
2.3细胞形态观察 Con组细胞形态多成椭圆形或者圆形,而经过TGF-β1处理后,大部分细胞形态都明显拉长,细胞呈梭形,相邻细胞间连接也变得疏松。sali 1 μg·mL-1组的细胞形态和TGF-β1组形态相似,而sali 5 μg·mL-1组,sali 10 μg·mL-1组和sali 20 μg·mL-1组的细胞形态均多半呈椭圆形,细胞之间连接紧密。见图3。
2.4相关标记蛋白的表达 与Con组比较,TGF-β1组的N-cadherin、FN、Vimentin、α-SMA的表达显著上升(t=66.452,403.664,161.580,136.670,P<0.05),而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降低(t=261.827,154.260,P<0.05)。与TGF-β1组比较,sali 1 μg·mL-1组、sali 5 μg·mL-1组、sali 10 μg·mL-1组和sali 20 μg·mL-1组的N-cadherin、FN、Vimentin、α-SM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F=53 988.214,82 179.748,33 362.584,64 734.791,P<0.05),而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显著升高(F=54 726.455,63 095.118,P<0.05)。见图4和表1。
图2 6组细胞凋亡率
图3 6组细胞形态
3 讨论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发展的重要步骤,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7]。因此,为了控制恶性肿瘤的转移,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和特点十分有必要。肿瘤转移是复杂的过程,首先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病灶,通过血管生成和基底膜重建进入循环系统,经淋巴管、血管,抵达靶器官,形成转移肿瘤[8-9]。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要到达靶器官要克服循环系统的种种障碍,而EMT能令上皮细胞表型和表面抗原均发生改变,增强细胞的迁徙能力,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10]。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游离面和基底面均有显著极性,且高度有序,形态相对稳定一致[11-12];EMT的发生使细胞间紧密的连接被打破,失去了原有的有序性,稳定性和极性,呈现出形态各异,排列松散的间质细胞特性。本研究首先探讨了红景天苷对肺腺癌PC9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发现sali 5 μg·mL-1组,sali 10 μg·mL-1组和sali 20 μg·mL-1组的细胞增殖力下降且凋亡率显著升高,表明红景天苷可以抑制肺腺癌PC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进一步,笔者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发现,Con组细胞形态多成椭圆形或者圆形,经过TGF-β1处理后,相邻细胞间连接也变得疏松。而经过红景天苷处理的细胞形态多半呈椭圆形,细胞之间连接较紧密,提示红景天苷减少肺腺癌PC9细胞EMT的发生。
1.Con组;2.TGF-β1组;3.sali 1 μg·mL-1组,4.sali 5 μg·mL-1组,5.sali 10 μg·mL-1组,6.sali 20 μg·mL-1组。
表1 6组相关标记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在肿瘤恶性程度进展的过程中上皮细胞表面标记蛋白E-cadherin下调,表明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下降,运动和浸润能力增强[13-15],而在神经系统和间质细胞中表达的N-cadherin上调[16]。Vimentin和α-SMA是间质样细胞的标志性分子,通常在上皮细胞中不表达。具有高侵袭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则通常伴有Vimentin和α-SMA的高表达,而将细胞中Vimentin或α-SMA沉默之后,细胞明显减弱甚至失去侵袭迁移能力[17-18]。在本研究中,sali 5 μg·mL-1组,sali 10 μg·mL-1组和sali 20 μg·mL-1组的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而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升高,N-cadherin显著降低,提示TGF-β1组的细胞发生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化,经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处理后,sali 5 μg·mL-1组,sali 10 μg·mL-1组和sali 20 μg·mL-1组的Vimentin,FN,α-SMA表达下调,提示细胞的EMT减弱,红景天苷能明显减少肺腺癌PC9细胞EMT的发生,预防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与形态学观察的结果一致。
β-catenin蛋白肽链中部arm区域,可以和E-cadherin、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蛋白结合而发挥多种功能[19]。β-catenin对细胞的转移和EMT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同时也是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20],其在细胞质中的浓度直接影响着Wnt信号通路。在正常的上皮细胞中,细胞核内β-catenin含量较少,大量的外源性转录因子并不能引发细胞的EMT现象,而在肿瘤细胞中,由于β-catenin的调控系统障碍使β-catenin在核内聚集,外源性的转录因子可以诱导细胞发生的EMT改变。另一方面,β-catenin和E-钙黏素胞内区相连,形成β-catenin/E-cadherin复合体,该复合体在维持上皮极性,稳定性和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21]。本研究中sali 20 μg·mL-1组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说明红景天苷通过上调β-catenin抑制细胞中EMT的发生。
综上所述,TGF-β1可诱导肺癌细胞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红景天苷可能通过上调β-catenin抑制肺癌细胞中EMT的发生,减少间质细胞的数量,延缓肿瘤细胞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