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培训模式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的效果评价
2021-07-29金霞夏晓洁葛子君朱庆堂李琳李占结臧凤
金霞 夏晓洁 葛子君 朱庆堂 李琳 李占结 臧凤
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现代医院管理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1]。在每年数千万住院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会发生医院感染,导致医疗费用额外支出高达上百亿元,也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威胁[2]。相关研究指出[3],不断强化对医疗机构各级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意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四步法”全员培训考核模式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分析“四步法”全员培训前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差异,找出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中的薄弱环节,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考核实施前(2019年1月至6月)和实施后(2019年7月至12月)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相关资料。
二、全院培训考核模式
对全院医务人员(行政管理及后勤等人员未强制要求)进行“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考核模式,第一阶段: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感控知识掌握情况摸底考核。第二阶段:结合近年国内发布的相关规范、标准及指南要求[4-6],建立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习题和“应知应会”知识点的电子版,并将电子版手册供医务人员长期学习使用。第三阶段:利用“问卷星”考试系统进行感控知识点题库练习,医务人员可以不限次数练习。第四阶段: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再次考核。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院感染判断、标准预防、暴发处置、三管防控、无菌操作、手术预防用药、ICU管理等)、手部卫生、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规范送检、多重耐药菌防控、传染病管理等。
三、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V12.0
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采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i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等医院系统中感染相关信息,建立动态的感染信息数据库,实现疑似感染患者智能化筛查,并进行个案预警,方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师确认;构建不依赖临床上报的疑似感染患者预警模型,实现早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隐患,实现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在线监测。
四、医院感染监测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以下监测指标: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例次率、手术切口感染例次率、ICU患者三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line- 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LABSI)、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参考标准:全部类抗菌药物>50%,限制级抗菌药物>60%,特殊级抗菌药物>90%)、手部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
五、统计学分析
利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取医院感染监测相关数据,经双人核查无误后,使用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医院感染例次率比较
“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实施后,全院的医院感染率由实施前的1.93%降低至1.60%,感染例次率由4.18%降低至1.84%。培训实施后,内科、外科、老年医学科及ICU病房的医院感染例次率都比培训实施前有所降低(P<0.0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例次率培训前后对比
二、手术切口感染例次率比较
“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实施后全院手术部位感染例次率由0.66%降低至0.42%,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例次率由0.61%降低至0.26%(P<0.05),Ⅱ手术切口感染例次率由0.72%降低至0.50%(P<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培训实施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切口感染例次率培训前后比较
三、ICU患者三管感染率比较
ICU患者三管感染率在“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实施后未发生变化,培训实施前后CLABSI感染率分别为0.35%和0.39%,VAP感染率分别为8.26%和8.78%,CAUTI感染率分别为1.10%和1.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ICU患者三管感染率比较
四、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比较
“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实施前后全部类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分别>50%、60%及90%,培训实施后的全院及内科患者全部类、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均有所提高(P<0.05),而老年科患者全部类、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在培训实施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科患者只有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有所提高,ICU患者只有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有所提高(P<0.05)。见表4。
表4 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比较
五、手部卫生执行情况比较
“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实施后,全院护士手部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均有所提高(P<0.05),全院医师手部卫生依从性虽有所提高,但是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勤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率、正确率实施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医护及工勤手部卫生执行情况比较
讨 论
提高医疗机构全员感染防控意识,针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显得尤为重要[7]。全员包括医疗机构所有人员,除了医护人员以外,还包括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及工勤人员等。本研究中的“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考核模式实施过程中,全院所有人员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远超培训计划所覆盖的范围,因此最终考核覆盖率高达102.45%,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员培训[8]。相关研究显示[9-11],全员培训范围广泛,针对性不强,内容主要涉及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法律法规、护理三基理论等方面,但对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全员培训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通过“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考核,全院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深刻理解感控工作的意义,建立积极正确的感控信念、态度和行为规范[12]。感控全员培训除了关注全员考核情况,还应该重点关注实际工作中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指标是否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通过杏林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获取医院感染相关数据,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下半年“四步法”培训实施后全院感染率降低至1.60%,且低于其他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率水平,说明“四步法”培训模式成效显著,可进行推广运用[13]。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实施前后的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主要原因是Ⅲ类切口是感染性手术,相对于Ⅰ类、Ⅱ类切口感染,Ⅲ类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控制难度较大[14-15]。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是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成功控制感染的前提[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全院、内科、ICU集合病区在“四步法”培训之后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外科和老年医学科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在培训实施前后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也高于国家标准,相关研究也表明[17],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积极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可以使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得到显著改善。ICU作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重点监管科室,相较于其他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掌握较好,患者的三管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较好水平,所以“四步法”培训实施前后的ICU患者三管感染率未获得统计学差异。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越高,医院感染率越低[18]。“四步法”培训实施后全院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均有明显提升,工勤手部卫生依从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其文化素养的差异,此次培训虽没有把工勤纳入,但是很多工勤人员仍积极参与,后面也会根据工勤的人员特点,采取更适合工勤的培训方式[19]。医师的手部卫生依从性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正确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此次培训医师已积极参与,手部卫生意识已加强,但是手部卫生正确操作技能还并未得到提高[20]。提示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21],比如先培训感控医师的七部洗手法,制作操作流程视频给医师无限次学习,并对感控医师的七部洗手法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由感控医师培训科室内医师,感染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临床督查和手部微生物培养监测以提升医师手部卫生正确率。
总之,本研究通过“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考核模式,使全院医务人员快速掌握感控基础知识,并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工作,在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例次率、手术切口感染例次率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比如尚未在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外部验证,缺少一定推广价值。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将在不断完善提高“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考核形式的同时,也将积极在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