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反义词共现构式语义的转喻解读
2021-07-29王晓入
王晓入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反义关系是人类语言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对立。反义关系也是一种常见的词汇语义关系,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反义词对。远古的伏羲创造了占卜八卦,阴阳的对立概念也随之出现。中国古代的诗人们也喜欢用大量的反义词对,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的“生”和“死”,“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有”和“无”,“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中的“新”和“旧”。前人仅仅停留在反义词对的使用上,而现代语言学家开始研究反义关系形成的内在机制。近年来,反义词共现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传统观点认为反义词是纵聚合轴上的替代关系,事实上反义词还是横组合轴上的共现关系(Murphy[1];Jones et al.[2];Panther &Thornburg[3])。换句话说,反义词共现就是反义词对共同出现在一定的语言单位中,可以出现在短语、句子、文章甚至语料库中。
汉语中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反义复合词,如优劣、开关;反义待嵌构式(表现为四字格式),如没大没小、出生入死、里里外外;短语或习语构式,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修辞法,如“甜蜜的痛苦”“女汉子”。国内已有不少对反义待嵌格式的研究,其中,对于“一A一!A”构式,邵敬敏,崔少娟[4]、刘三米[5]、胡伟[6]、王思奇[7]、张燕子[8]等从认知角度进行了分析。但鲜有人将“一A一!A”具体到反义词共现构式对其语义进行转喻解读。王爱华[9]、臧晓艳[10]等从认知角度分析了“东X西Y”结构,鲜有人具体到“东V1西V2”构式,并从转喻角度对其语义变化进行解读。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真实语料,对“一A一!A”构式和“东V1西V2”构式的语义进行转喻解读。
一、构式语法和反义待嵌构式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理论方法,其中对于“构式”的定义,学界普遍接受的是Goldberg[11]的定义: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
周荐[13]指出待嵌格式指的是“两字交替显现、两字(个别的为多字)交替隐含而需要人们在使用中将隐含的字填补进去,以成就一个新的词汇单位的准四字格式”。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汉语中的反义待嵌格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类(A和!A是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对,X和Y是非反义关系的单音节词或词项):
(1)X+A+X+!A(如:有长有短,一还一报)
(2)A+X+!A+Y(如:东倒西歪,头重脚轻)
(3)A+!A+X+Y(如:昼夜不停,老少皆宜)
(4)A1+A2+!A1+!A2(如:出生入死,天南地北)
(5)A+A+!A+!A(如:大大小小,日日夜夜)
(6)A1+!A+A2+!A2(如:轻重缓急,成败得失)
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反义待嵌格式的四字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等于各个成分意义之和,还有些语义是无法从其成分推断出来的,因此反义待嵌格式可以被看作反义待嵌构式。如“昼夜不停”的语义并不是“昼夜”和“不停”的意义简单相加之后的“白天和夜晚不停歇”,而是“每分每秒,一直都在进行”,表达的时间范围更广;“天南地北”的语义并不是“天南”和“地北”的意义叠加之后的“天的南边和地的北方”,而是指“不同的地区”,表达的空间范围更大;“日日夜夜”并不是指“白天和黑夜”,而是指“每天每夜,所有时间”,表达的时间范围更广。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这些反义待嵌构式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结构和固定的用法,在汉语的使用中已经非常普遍。
二、转喻理论及反义词对在构式中共现的转喻思维
Lakoff和Jonhson[14]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到,转喻主要有一种指代功能,它允许人们用一种实体代替另一种实体。概念隐喻是两个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不同于概念隐喻,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发生的映射。Langacker[15]把转喻看作一种参照点现象,即将转喻所表达的实体作为参照点来为目标实体提供心理可及。Croft[16]也认为转喻映射在单一的认知域中,同时,他还认为转喻是在同一个概念的认知域中某一次认知域的凸显。Kövecses和Radden[17]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他们也将转喻分为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两大类。
Cruse[18]曾说不同范畴的词素不能构成反义词,因此能构成反义关系的反义词对必须处于同一范畴中,遵循最大相似性和最小差异性原则。因为反义词对处于同一个概念域内,那么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语义就可以用转喻理论来解读。本文将以“一A一!A”及“东V1西V2”两个反义待嵌构式为例,对两个构式的语义进行转喻解读。当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对共现于同一构式时,它们会激活所在的整个概念域,为目标义提供心理可及,反义共现中的转喻思维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反义词共现中转喻思维机制
三、反义待嵌构式语义的转喻解读
1.“一A一!A”构式
本文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简称CCL)为语料来源,在该语料库中搜索并筛选发现,在构式“一A一!A”中“A”和“!A”这对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词性的反义词对A和!A在“一……一……”中的示例
(1)年轻的女解说员告诉我,别看高县不大,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却出了一文一武两位名人,“武”者即李硕勋将军,“文”者则是已故著名剧作家阳翰笙同志。
(2)当然,宏观经济学家会反驳:改革制度固然功莫大焉,但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这种制度坚冰几年没有打破,我们还能坐等社会需求不足几年吗?
(3)郭:哎,一贵一贱交情乃现,一死一生乃现交情,穿房过屋妻子不避,得有托妻献子的交情。
(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体现的是农耕生产的张弛节奏;“性急吃不得热豆腐”“欲速则不达”,常常挂在我们嘴边。
“一A一!A”格式的字面意义或原始意义是“一A”和“一!A”的组合意义,即“一个为A一个为!A”,通常表示事物的两种属性或状态的对比。如例(1)中,“一文一武”中的“文”指文德,“武”指“武功”,表面意义是表示人的才能技艺,但在此例的语境中,“一文一武”指代阳翰笙先生和李硕勋将军,即“用人的才能指代对应的人”,此处“一文一武”语义的转变正是通过转喻手段实现。例(2)中,“一朝一夕”的字面意义为“一个早上和一个晚上”,在此例中指的是“一段时间”,表示“改革不是一段时间就能完成的”,此处“一朝一夕”所指的时间从“早上到晚上一整天”转变为“一段时间”,其中“从早上到晚上一整天”包含在“一段时间”的时间范围内,因此此处“一朝一夕”的语义转变是通过“部分指代整体”的转喻手段实现的。例(3)中,“一贵一贱”字面意为“一个富贵,一个贫穷”,表示人的生活状态,此例句中,表示“生活富贵的人和生活贫穷的人”,发生了语义转变,用人的生活状态指代拥有此生活状态的人。例(4)中,“一张一弛”字面义为“一个绷紧,一个松弛”,在此例的语境中,其强调的是两个动作“绷紧”和“松弛”发生的整个过程,即“宽严结合”。以例(2)中“一朝一夕”为例,其转喻推理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一朝一夕”语义的转喻推理
由以上解析可见,“一A一!A”格式除了其字面意义外,还有无法从其组合成分预测的构式义,这些扩展出来的构式义通过转喻手段来实现,当反义词对“A”和“!A”共现与“一……一……”结构时,激活了其所在的整个概念域中的所有成员,为其扩展的构式义提供心理可及。“一文一武”“一贵一贱”中的“文”和“武”,“贵”和“贱”共现于“一……一……”结构中,激活了其所在的整个关于人的特点描述的概念域,其语义扩展过程经过了“部分指代整体”的转喻操作。“一朝一夕”中的“朝”和“夕”共现于同一构式内,激活了其所在的时间域,经过“部分指代整体”的转喻操作,语义由“早晚一整天”扩展到“一段时间”。“一张一弛”中“张”和“驰”共现于同一构式,激活了其所在的行为动作域,经过“部分指代整体”的转喻过程,其语义扩展到指代两个动作结合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日常的应用中,还可以通过隐喻将其映射到工作域或生活域,表示“劳逸结合”或“生活步调快慢结合”。
2.“东V1西V2”构式
“东V1西V2”构式是由“东”和“西”表示方位的反义词对和一组动词构成。“东V1西V2”构式的例子同样来自CCL语料库。
(5)其实,无论夕阳还是朝阳都无法摆脱东升西落的轮回。
(6)去年上任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他带领一班人,东奔西走,北上南下,分区域的现场办公会就开了七八次。
(7)我在这个骗子公司干了半年,就为逃避那些受骗“明星”的讨债而随“老总”东躲西藏地换了起码三次“办公地点”。
(8)晚上睡得不好,经常是凌晨两三点钟就醒了,躺在床上东想西想,给自己算算账,看过去有哪些事情没做好,五六钟再睡一会,七点起床。
例(5)中,“东升西落”的语义透明度较高,其语义从词素组成就可以推出,“东”和“西”就是指东方和西方。但后面几个例子中的“东V1西V2”的语义不可直接从其成分推出,存在扩展的构式义。例(6)中,“东奔西走”并不是“东奔”和“西走”的意义叠加,“东”和“西”不再局限于“东边”和“西边”两个方向,而是“到处,四周”的意思,“东奔西走”表示到处奔走,语义得到了扩展。例(7)中,“东躲西藏”表示四处躲藏,与“东奔西走”一样,“东”和“西”语义得到泛化,表示“到处,四周”。例(8)中“东想西想”表示反复思考,语义也得到了扩展。以例(6)中的“东奔西走”为例,其转喻推理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东奔西走”语义的转喻推理
由以上例子可见,“东V1西V2”除了其源义外,大部分还存在无法从其组成成分推导出来的构式义,其语义得到了扩展,“东”和“西”表示所有的空间方位或者动作的反复性。在“东奔西走”和“东躲西藏”中,“东”和“西”共现于同一构式,激活了整个表示“方位”的概念域,“东”和“西”不再仅仅指东边和西边两个方位,而是扩展到整个概念域,表示“到处、四周”,中间经过了“范畴成员指代上位范畴”的转喻过程。“东想西想”则是先经过转喻操作,“东”和“西”语义扩展到“到处、四周”,后又经过隐喻,从空间范畴表示动作次数的数量范畴,表示动作频率的反复性。
四、结语
本文使用CCL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通过分析两个反义待嵌构式“一A一!A”和“东V1西V2”的内部语义,发现这两个构式除了其字面意义外,在不同的语境下还存在无法由其组成成分预测的构式义,这部分构式义中蕴含着转喻的使用。由此可见,转喻在反义共现构式的构式义形成和语义识解中起很大作用。通过转喻可以识解一些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语义,但转喻绝不是唯一的认知机制,也不一定能解读所有反义词共现构式,对于其他可能性还需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