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021-07-28骆燕莹

教育界·A 2021年2期
关键词:读图能力初中地理培养

骆燕莹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锻炼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发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特征是图表的使用。在初中阶段,学生不仅要接触按区域划分的世界地图或局部地图,而且要接触各种复杂的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等,不仅要学会在地图上了解地理学概念,而且必须具备提炼知识点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可以说,学生的读图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对于特定区域内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的掌握,进而影响地理学习的整体表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对某区域特点进行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方面的分析和掌握,在脑海中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明确初步读图方法,变难为简

初步接触地图,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三大要素: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及图例注记。关于地图方向,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定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有明确方向,才能展开进一步的地图学习,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其次是比例尺的认读,比例尺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将现实中的距离与地图中的抽象距离进行互动,方便其他一切地理事物的解读;图例注记,就是教会学生在地图中迅速找出目标,确认目标,在面对庞大复杂的地理数据时,能够精准定位。在更深入的学习当中,学生一上来就应该主动辨认水系、植被、居民点等信息,对该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初步印象。地图中蕴含的信息是对区域整体的浓缩,这些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组合起来有着超越性的意义。教师要从最简单的读图方法开始教授,由简入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最简单的经纬度学习、等高线学习时,就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自觉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地图解读,进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掌握各种地图的学习与判断方法。

在初步接触地图时,有些地图看起来十分相似,比如等降水量图与等温线图,两者之间在外形上相似,其实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发现不同地图之间的差别,引导学生对图中的地理事物进行归纳对比。还有一些地图的图例十分相似,比如,在学习“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节时,涉及许多外形相似的资源图例,这时教师就应该结合每个图例所传达的意义,对相似图例进行区分,避免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混淆图例,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三、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兴趣

在初步接触地图时,许多学生往往因为地图线条复杂,文字字号偏小等因素,对地图产生厌恶感并敬而远之。此时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地图解读的兴趣。首先,应学会对复杂的地图进行拆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地理要素,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偷懒心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读图当中,而非望而却步。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设计读图教学,比如在课程导入中添加学生喜欢的因素,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或者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过程,或者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区域特征,在植被地图或水系地图中寻找对应点。教师要有效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的思维顺利牵引到教学当中。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美国”一节时,由于学生对其他国家了解较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地图。首先,教师可以以新颖的方式导入课程,比如为学生介绍美国西部著名的50号公路,或为学生介绍美国东部沿海岸线分布的各个著名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美国区域位置、领土范围、海陆位置及邻国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设计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预习和搜集资料,然后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为其他同学进行地图解读。或开设专门的分享课程,方便学生相互沟通,相互探讨,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兴趣的过程,为学生学好地理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四、学会分析运用,举一反三

虽然在初中阶段,地理的学习以记忆为主,但地理并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单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只会让地理知识逐渐僵化,难以转化成能灵活运用的实践知识。地理学科真正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术分析能力,在熟悉地理常识的情况下,了解蕴藏在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形成特定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被压抑,导致许多学生更关注课堂上或者考试中的知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层把控。诚然,要应付家庭作业或期末考试,对于书本语言的生搬硬套是有用的,但要想真正在地理学习中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通过阅读地图,熟练运用知识,形成有序辩证的逻辑、思考能力,促进知识间的联动发展。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读图,要想发展进一步的地理思维,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绘图习惯,在地理现象中,能够运用图形图线,了解特定区域的空间位置、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一节时,教师首先把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东岸海洋和西欧陆地的情况加以说明,允许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推测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再根据所描述的气候特征导出气候与海陆位置的关系。当学生对中国气候特征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同纬度或同样海陆条件的其他位置的气候条件,巩固课堂知识。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言,通过对地图的认知,促进了对知识的全方位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气候的整体了解,为之后学习中国各区域不同的区位特征奠定了基础。

五、培养空间层次感,思维定性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和板书结合为主,这样的形式比较片面。对于地理这种复杂的学科而言,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理事物往往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分布,某些特定的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也遵循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规律。因此,空间层次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层次感来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建立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的空间概念,并由此推断出其相应特征、时空分布等。在地图上,轮廓线、等值线、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就是特殊的语言,相较于文章表达,这些地图语言更能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层次感。例如,通过等高线确定山脉和山脊的走向,利用经纬度和海陸位置确定区域气候,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获得准确直观的地理事物分布情况。这些都是浓缩在地图上有效的地理语言,也是凝结在平面图上三维的广阔空间概念。

教师应该创设教学环境,通过不同地图、不同数值来培养学生的空间层次感,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使学生提高对地理事物的敏感度,将各种地理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地理观念的综合体,引导学生知识与技能联动,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将停留在书本层面的学习上升到思维层面,形成建模,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授学生学看地形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固定的顺序,增加思维训练和人文思想教学在课堂中的比重。循序渐进的读图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固定的地理思维,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规律,导出普遍适用的原理,将课堂上的内容自然投影到其他区域的地理条件当中。具体来说,首先,观察地图的具体位置,明确区域定位,对区域整体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学生应学习看该区域的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图,以明确该地区的地形地势、起伏状况、岩层、水系、植被等一系列概念。再次,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形成对区域的整体认知、直观印象。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应重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以及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将宏观教学与微观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纠正学生细节,强调易错点和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此外,教师应该学会将学生的读图能力转化为地理分析能力,细化地理教学,将不同类型的地图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增强学生的空间感,不断强化学生对图形的记忆能力和重复能力,结合生活常识和专业数据,将学生的读图认知进一步提升为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李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科普童话,2020(27):46.

巴合提·努胡马尔.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83.

罗维河.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价值与初中地理教学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0(04):61.

金小雪.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79.

孙磊.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20(05):174,176.

猜你喜欢

读图能力初中地理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