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能力
2021-07-28覃世有
覃世有
◆摘 要:化学学科在“核心素养”教学环境下倡导“活动探究”课堂教学,通过 “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科素养,而化学实验是活动探究的最好方式,“核心素养”下的活动探究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通过“动中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化学观和科学素养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学会技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學科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动中学”;启迪思维;创新提高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建构“启迪、自主、动手、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师生在教与学中不断地得到探究和启迪、创新和反思,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使学生学科知识素养得到综合发展。化学实验是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动中学”,使学生得到探究和启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化学学科的知识素养和学科创造能力,得到点触式上升。从“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后的几年里,笔者一直在高中课堂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认为从几点开展 “动中学”是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兴趣就是指学生个体能够倾向于学习化学知识并能主动获取化学学科素养知识的过程的心理活动特征,推动学生个体求知欲望增长的一种内心力量。通过动手实验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技能,实验的本身能以简单的操作,剧烈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看到实验中诱人现象,学生就会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解释,展示等,就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来。利用化学实验独特的魅力,充分利用并发挥化学实验室中实验器材与有关设备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时间,配合教材,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开展不同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化学规律,验证结论,寻找原理,积累知识,从而达到“动中学”。
接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提高自信心,增强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条件十分简陋,大多数学生由于对化学仪器陌生,动手机会少,因而在开始做实验时担心害怕,缺乏经验和信心。如第一次使用滴管、试管等玻璃仪器时,手总在不停的发抖。通过引导、鼓励,最终让这部分学生完成了实验,自然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实验教学中,一定做好演示实验,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操作和技巧,比如金属钠溶于水的实验,如何取用、大小怎样,放到水槽中能否盖紧玻璃片等,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知道只要掌握原理,正确操作,成功没问题,尽可能避免意外发生。对于偶尔的失误,切记要鼓励,切忌别去责骂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一种方法,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体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核心素养” 教学环境下化学实验技能就是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基本实验的操作能力。如何利用有限的器材和设备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自动手的操作实验机会,增加他们熟悉和使用仪器的次数,熟悉参与一些学生实验操作的准备工作和能够参与实验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这些也是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溶液配制中容量瓶的查漏,中和滴定中仪器的洗涤、查漏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当然,让学生参与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像滴定管的查漏及操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洗,用什么洗,不同的操作会有不同的结果,帮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一些原因。只要学生参与其中自然就掌握各种常仪器的用途、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注意什么,利用这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轨道,转入化学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验就是科学试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厌其烦,耐心地讲解和正确演示,对于操作复杂的、不容易成功的实验,比如银境反应中,稍有不注意实验便不成功;又如有个别学生动手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出现轻微的爆炸,此时,教师一定给学生分析原因,寻找失败根源,总结经验,提高升华。如钠与水反应,为什么会爆炸?是不是钠粒过大,玻璃片是否盖严了水槽,使得氧气、氢气混合在一起,而且放热达到了氢气的着火点或爆炸极限等等。通过师生之间的耐心细致的沟通和分析,甚至鼓励学生重新完成实验,“做中学”使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当中, 学生动手之前老师一定将注意事项讲清楚,做好演示实验,使之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有的示范作用,同时在学生实验期间教师务必注意观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好学生实验操作指导和快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掌握正确操作方法。这样的话就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不但能让学生提高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方法,并熟练技巧技能掌握到学知识基础和知识技能。
三、启迪学生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的教学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中的创新能力,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手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和实验探究活动中要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进入探究活动,通过互动和探究,让学生感同身受。比如在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一课时,老师可以从学校开展晚会时舞台射出的灯光线条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然后指导学生开展课余自主实验探究,将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很好地展现在学习之中,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只要在实验中注意启发学生,养成遇事想一想,试一试的良好习惯,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把一些趣味性的验证实验放在实验设计当中,都有助于学生优化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学生永远是教与学的主体,化学教学中应该倡导“动中学”。通过学生自我动手开展实验活动探究,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形成各种学科素养观。通过实验的活动探究,让化学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探索的主体。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去被动吸收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学生个体亲自动手的实践让知识再现的活动,让学生思维过程获得充实的和极具成就感的创造过程,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激发,培养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收获到学习成果的情感态度,也使得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