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研究

2021-07-28张倩

速读·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融入

◆摘  要: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德育思想,对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对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教育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各类载体建设等对策,以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德育

在文化思潮激烈交锋、价值观念复杂多元化的当今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众声喧哗”的常态下,要培养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有独立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大学生,更应当牢牢根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民族精神涵养道德信念、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最能反映本民族精神特征的主流文化,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灵魂在成长过程中早已不自觉地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对儒家优秀文化所倡导的道德理念天然地具有亲近感。儒家优秀文化特别推崇修身养德,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德育思想,对高校明确德育目标和德育工作内容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借鉴儒家优秀文化的德育资源和德育方法,探索将儒家优秀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对策和路径,有助于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文化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儒家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层面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高校也积极尝试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但落实到实际层面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不够明晰。在我们所谈论的范畴中,儒家优秀文化是为德育工作服务的,那么首要的问题是明确儒家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容能够为实现哪些德育目标提供助益,并由此来制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等各个方面的融入方案。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虽有融入儒家优秀文化的内容,但由于目标和定位不明确,融入的内容比较零散、不够全面,也缺乏针对性,学生能从中了解到一些概念和大致的思想观点,但难以对儒家优秀文化形成全面的认知。例如,有的高校会通过举办主题讲座、朗诵比赛等活动来融入儒家优秀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需要注意各项活动一要契合德育目标,二要置于德育工作全局中进行综合考虑部署,如果制定的措施不能建立在与其他融合手段科学衔接的基础上,教育的持续性和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2.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深度不够,停留在简单应用的层面上。教育者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和单一,有不少教师基本上以直接“宣传”和“介绍”儒家思想观点为主,在课堂上引用儒家的一些名词和语句作为素材,如蜻蜓点水一般,缺乏深度和见解,而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充当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只注重‘说教而忽视‘探究、启发的教育模式难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共鸣。”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只能留下一些粗略的印象,有的甚至学过后很快就抛之脑后了,并没有真正地将儒家优秀文化进行理解和吸收,也就更不可能做到对其产生价值认同从而内化于心了。

3.高校对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缺乏后续的反馈完善机制,呈现出重实施轻效果的倾向,对各项举措的落实情况、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评价等关注得还不够,只是一味地按照常规的办法去做,导致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形式大于效果,陷入低质重复的怪圈中。高校应当认识到,儒家文化融入德育工作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其感受和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能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特征,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二)学生层面

为了解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现状,笔者针对本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情况、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德育价值评价和相关建议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主要呈现出以下倾向。

1.对儒家优秀文化的认知和总体评价较好,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

大学生普遍对儒家优秀文化持肯定态度,大部分同学支持大力传承和发扬儒家优秀文化,肯定儒家优秀文化对个人品德养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涵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学生从小在学校和家庭中都接受过传统美德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基本上对儒家优秀文化所宣传的道德理念是认同的,拥有较好的道德判断能力,这也为高校开展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并且,他们大多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前景持有乐观的态度,认为儒家优秀文化在未来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得到认可和推崇。

在品德培育问题上,大学生均意识到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自己所属的大学生群体的总体道德水平评价一般,认为身边的不少同学身上存在着功利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诚信缺失、不讲文明礼貌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从这点上来看,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并不乐观,其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而在道德培育过程中,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动之间的转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认知如不能转化为行动,德育的目标也就无从实现。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将促成二者的转化作为重点。

2.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程度一般,学习积极性不高

尽管对儒家优秀文化的评价非常积极,但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对儒家优秀文化了解程度不高,主要是通过中学阶段的课堂学习和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到儒家优秀文化,而目前感到没有时间精力、没有机会和途径去学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在心理上也感觉内容比较枯燥难懂,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大学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的当今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性强,更多地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或是新鲜事物,对儒家優秀文化和品德培育的关注度的确不高,加之学习儒家文化有一定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距离,这使得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困难重重。如何创造更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如何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高校应当思考的问题。

3.期待对儒家优秀文化作出一定的创新,融入的形式更生动、更多样化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形式比起在课堂上接受理论性教育取得的效果更好,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少灌输理论,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通过介绍有意思的案例、故事,引导学生感悟道德境界。同时,大学生期待儒家优秀文化能够与当今流行文化结合,认为更好地弘扬儒家优秀文化需要在利用多样化宣传方式与手段、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研究工作等层面下功夫。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高校必须利用好这一主阵地,让其发挥最好的功效。学生的心声正反映了当前高校德育课堂的弊病所在,教师未能当好引导者的角色,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找到能够适应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方面应当有所创新,以更生动、更活泼、更多样化的方式传达给大学生,这样才能受到他们的欢迎。

三、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1.加强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反馈

为确保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得到切实、持续、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推行,高校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宏观思维对育人方案进行提前规划,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协同性,针对本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对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德育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二是要建立管理协同机制,学生处、团委、宣传部、二级学院等各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紧密团结、齐抓共管,使行政部门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落实到位、辅导员及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作用切实发挥,形成德育工作“同心圆”;三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既包括建立完善大学生道德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品德状况进行考察,也包括建立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机制,对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的各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收集了解师生的意见建议,从而不断地完善总体规划和方案。

2.加强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的教育资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儒家优秀文化固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但要经过一定的整理和创造性运用才能更好地契合大学生德育工作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校要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大力开发与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爱国情怀等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通过理论阐释、典故介绍、事例阐发等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如编写儒家优秀文化德育教材、德育手册、开发儒家道德文化专题精品课程等,对儒家德育资源进行整理和阐释,将儒家德育思想转换成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思政话语。在保证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可将儒家优秀文化与当前流行文化进行结合,比如创作歌曲、漫画等大学生喜爱的作品。

同时,高校还要打造一支精通儒家优秀文化、具有高尚师德、擅长教书育人的人才队伍。对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等各类教师加强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更好地通过日常教学过程影响学生。教师还要提升因材施教水平和思想引导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领悟儒家德育思想的道德境界,树立道德信仰,强化道德自律。

3.加強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的载体建设,打造立体全方位的育人网络

德育载体是承载德育内容或信息的事物、活动及过程,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中介。“载体建设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热情、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直接决定了载体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与成效。”德育载体的形式非常丰富,高校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载体,打造围绕在学生身边的全方位、浸润式育人时空,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环境、网络媒体等各种载体和平台,做到主题聚焦鲜明、内容丰富全面、符合学生思想特点,使各种载体在功能上各显所长、有效配合,产生更好的整体效应,并着重开展其中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载体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校还应厘清各项载体的优势和劣势,对可改进的地方要及时调整完善,如课堂教学系统性强而生动性不强,则要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校园文化活动趣味性强但内容比较碎片化,则要对每一项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尤其要注重对实践类载体的形式创新,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头脑中正确的道德认知逐步升华为道德信仰,转化为道德行为。让各项载体协同运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美德善行蔚然成风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儒家德育思想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涂畅,王贝.儒家道德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2):13-15.

[2][3]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37-38.

[4]吕朋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张倩(1992.06—),女,汉族,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职业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J19206)。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融入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话语权探索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高校德育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