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1-07-28朱晓杰

速读·中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河南乡村振兴

◆摘  要:本课题聚焦乡村振兴发展问题,对卢氏县、台前县、淅川县、嵩县等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部分地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坚持因村施策、分类推进,立足不同地区资源优势和农村发展基础,科学把握山区、岭区、滩区等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特点,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变迁趋势情况,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着力打造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村落。

◆关键词:河南;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的关键阶段,探索构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联动、互为支撑的衔接机制,找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省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特征

(一)贫困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

我省深度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河南片区),区域内现有3个深度贫困县,516个贫困村,17.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在10%左右,远高于全省3.4%的平均水平。

(二)贫困人口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空间格局

卢氏、嵩县、淅川、台前等深度贫困县的每个乡镇均存在贫困人口,呈现出“群团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嵩县为例,全县共有贫困乡(镇)15个、贫困村14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达到98个,贫困发生率超过50%的村庄达到14个。

(三)“4050”贫困人口占比最大,贫困人口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从抽样调查数据看,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年龄在41-50周岁的贫困人口占比最大,占贫困总人口的22.7%。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贫困人口占贫困总人口的89.9%。

(四)经济发展条件差,脱贫能力弱

受地理区位、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区域交通、供水、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不足,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仍然突出,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发展制约较大。

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

推进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有效、最直接的衔接点。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既是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又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发展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深度贫困地区群众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逐步脱贫致富。

推进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阶段,主要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生态建设项目扶贫、生态资源市场化扶贫、生态服务消费扶贫等生态扶贫为主。在乡村振兴阶段,将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森林、湿地、中小河流等生态修复和保护,筑牢乡村振兴的底色。

推进扶贫扶志扶智和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阶段,我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促进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在乡村振兴阶段,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作为精神,实现从“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理念转变。

推进扶贫队伍和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阶段,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培育了扶贫干部、专业技能帮扶人才、扶贫志愿者等扶贫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阶段,将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农村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愿到深度贫困区扎根就业创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推进脱贫支撑体系和组织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建发挥了引领性作用,通过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派驻制度,为贫困村导入了精干组织力量。在乡村振兴阶段,要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探索开展驻村干部振興、第一书记振兴、企业对口帮扶振兴等方式,为深度贫困地区导入优质资源要素。

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落到实处

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研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办法,建立评价体系,落实督查督办机制,激励引导各地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向乡村振兴倾斜。

(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鼓励引导各地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深,做出品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价值,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娱乐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乡村手工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三)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行动,变垃圾为资源。在污水治理方面,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使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同时,在加大财政资金真金白银投入的同时,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引导农民、集体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探索建立政府补助、用户适当付费、市场化管理的运行维护机制。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要深入研究在目前政策框架内,如何更好地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五)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对特色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探索“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集中发展健康、绿色、有机等现代农业产业;对自然风光优美的村,探索“集体经济+旅游公司”的发展模式,让青山变金山、水源变财源、荒地变宝地;对交通位置比较偏远的贫困村,探索“集体经济+异地物业”的发展模式,政府统一协调置换若干个贫困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在中心城镇、工业园区等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单独划出建设用地,统筹建设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物业项目,实现产权独立、集中管理、异地租赁、收益归村,让贫困村能够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

参考文献

[1]王璐,黄晓燕,曹小曙.贫困山区不同层级可达性及其经济效应—以秦巴山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9(01):156-164.

[2]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05):154-162.

[3]刘宇翔.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05):37-45.

[5]张维康.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助推精准扶贫[J].银行家,2018(06):103-106.

作者简介

朱晓杰(1982,3— ),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旅游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经济政策。

本文系2020年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项目《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机制和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HNKJZK-2020-21C)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河南乡村振兴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