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轴对称性”教学有效策略
2021-07-28林丽霜
林丽霜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可是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习惯了教师“灌输”知识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形成了懒惰的习惯。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初中数学“轴对称性”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引導学生通过参与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产生学习动力,理解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轴对称性”;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点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跃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在对知识的加工中提高能力。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梳理知识框架,把握知识规律,形成客观性认识。学生主动加工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知识,促进有效学习的实现。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轴对称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课堂,产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引生入胜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自然会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所以,教师要关注情境的创设。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天安门、飞机、蝴蝶等的图片。图片情境会给学生一种熟悉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融入其中。呈现图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主动感知,鼓励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之处。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到它们都是对称的,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围绕着知识主动探究,开启他们的探究之路,对轴对称图形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关注情境的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系统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
二、带领动手实践操作,促进学生主动体验
新课改所倡导的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主动体验和参与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动手实践操作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体验,这是学生把握知识本质,理解知识内涵的关键。学生动手实践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会促进学生参与其中,在体验中感悟,形成深刻性认识。在学习“轴对称性”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轴对称性。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纸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之后问学生:“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探究等腰三角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为了验证他们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个三角形剪下来,通过对折的方式来观察,看看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在实践中会看到如果从等腰三角形的中点进行对折,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正好会重叠,底边中点与顶点的线段正好是对称轴。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验证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主动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形成客观性认识。
三、组织合作交流沟通,诱发学生总结规律
在对“轴对称性”知识进行探究时,如果学生发现了疑问和困惑,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在沟通中逐步地积累知识,获得能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实现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学生有时会出现针锋相对的观点,这种辩论和争辩的过程更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有利于课堂高效的实现。例如在探究“轴对称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菱形、梯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6个英文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会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性”的认识,在沟通中深化认识,在交流中提升理解。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起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把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会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展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究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沟通和合作中逐步地提高,实现课堂的共赢。
四、设计巩固练习训练,强化学生应用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学生从理论上理解了“轴对称性”。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来调整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步骤,促进学生把握知识本质,真正理解知识。例如在课堂探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半的图形,鼓励学生利用对称轴做出已知图形的另一半,也就是作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描图。学生有了任务就会主动地练习,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再一次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学生在练习中会认真观察,主动感受美和创造美,体会轴对称的魅力。学生的观察和实践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练习中灵活应用“轴对称性”的知识,围绕着对称轴做出另一半图形。实践练习任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应用知识的舞台,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探究中灵活应用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总之,为了实现“轴对称性”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在对知识的加工中理解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就会在体验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在思考中建构知识框架,形成客观性认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燕.初中数学微课的教学探究——以《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为例[J].知识文库,2021(06):155-156.
[2]王水友.初中数学中利用轴对称性求最值问题例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2(0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