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班就读应提防“三空”

2021-07-28郑晨

速读·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评价标准教学效果

郑晨

◆摘  要:随班就读作为政府为确保残疾儿童平等入学权利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政策,实施多年,取得了诸多成绩,学校已从原先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自觉接纳,但随班就读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随班就读持续实施、学生自我感受和教师课堂教学组织、随班就读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现有随班就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随班就读;持续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随班就读政策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和关心下,取得了诸多成绩。它一方面有效地保障了随读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随读學生义务教育入学率,促进了随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与社会的融合,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对教育的功能、教育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在诸多成绩的背后,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随班就读持续持续实施遇到的困难、随班生的自我感受和课堂教学组织、随班就读评价标准等方面对随班就读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一、随班就读持续实施似“空喊”

教师日常任务繁重,课堂教学工作量大,随班就读学生往往让教师顾此失彼。随班就读工作开展较普遍的地区多数为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此类城市往往为人口流入地,属地学校班生数基本已饱和,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学生生情复杂,行为习惯良莠不一,学校日常工作繁重,常规性的评估观摩指导活动较多,教师疲于奔命,在面对不含随班就读生班级时往往均已竭尽全力筋疲力尽,若班级中有随班就读生,教师往往无法单独投入精力在这个孩子身上,而随班就读生往往对教学课堂纪律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教师课堂管理往往顾此失彼。以教学双班的老师为例,其上午往往需任教两节课,第三、四节课需批改双班作业,下午平均任教一节辅导课或其他学科的课程,剩余的时间既要继续批改上午的作业,也要分配给学校常材料整理、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继续教育研修及相关会议等,教师究竟还能有多少精力来关注随班就读学生,任课教师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班就读工作应关注的只是面上的热热闹闹的成果展示,还是实际实施的可能性的确值得思考。

部分先进地区为普通学校配备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资源教室的硬件齐整,各类设施设备丰富,资源教室教师主要工作是帮助随读学生补习文化知识,指导学生正确选配和使用助听器、助视器等辅助用具,对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帮助随班就读班级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评估残疾学生的进步情况等,若有专业人员来担任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教师随班就读工作应能得到有效开展。但苦于师资编制问题,学校往往无法招聘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多数随班资源教室任教教师为兼职教师,实际效果有待观察。

二、随班就读教学效果成“空谈”

随班学生各方面往往不如其他学生,常有自卑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随班就读政策实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确保适龄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十多年来,我国学龄残疾儿童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班就读的广泛开展,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也使更多人了解残疾儿童,理解特殊教育,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随班生在学校的表现各方面往往都不如其他学生:在学业上,明显与其他学生有差距;在行为习惯上,往往较难控制住自己,无法入群;在活动展示上,往往无特别才能展示自己;在人际交往上,随班就读生少有同学与其真心相处,在班级里往往是孤立的个体。所以随班生各方面表现不如其他学生,时常怀有自卑感,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甚至找机会发泄,既影响班级纪律,进一步成为“特异分子”,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思想品行教育往往寸步难行。随班就读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是否快乐,他们的学业进步情况与身心健康情况是否得到有效发展值应当受到关注。

教育的真正魅力在于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教师而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如何去尽力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要,考虑学生越来越不同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适应他们的差异。随班就读工作,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修正原有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照顾差异。而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基础差,有些甚至无任何知识的累积,行为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无法控制自己,课堂上往往无法专注进行学习,教师即使课前精心备课,专门为其设计教案,设计教学环节,设计问题,设计作业,课堂上短时间内能关注到随班生的个体差异,但长时间也力不从心无法对随班生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笔者曾经教授过一个随班就读学生,尽管课前已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针对教材专门为其设计教学环节,为其设计互动游戏,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随班就读生到四年级依然无法进行简单的个位数加减,自控能力也差,课堂上时时做自己的事,而孩子的家长也因为其是随班就读学生而对孩子放任自由,觉得孩子在课堂上的任何表现都是合理的,因为他是随班就读学生,孩子到后期甚至课堂时时起立在班级行走,趴在地上玩耍完全无法约束自己,教师实对其的课堂关注差异教学难以实现。反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认知水平与行为习惯往往较为接近,任教教师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专业性强,班生数较少,往往能够较好地开展差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变动也小,教师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使得学生之能够较好的适应老师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处愉快;同时特教学校教师的专业性使得他们能提供听力矫正、心理辅导、手语学习等辅助教学手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社区、工作场所和家庭中承担起适当的职责,特殊教育学校能够教授学生实用性和功能性技巧,比如:前职业技能、职业生涯探索、日常生活活动、休闲技能、功能性数学和阅读、购物技能、烹饪技能等,并时时举行才艺技能展示,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大大的提升,真正的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往往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生活的孩子毕业后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残疾缺陷往往也能得到部分矫正,能够在社会中生存立足,而部分随班就读学生,毕业后原先的残疾缺陷基本不能得到矫正,身心也得不到发展。所以什么样的孩子适合随班就读的确值得商榷。

三、随班就读评价标准存“空白”

随班就读学生的鉴定评价标准经过多年的修正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否能够做到最合理的鉴别,是否有一些孩子在筛查鉴定时是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却被贴上随班就读的标签值得探讨。笔者曾经任教过一名随班就读学生,除了个子略矮学习成绩极差,其他的情况及待人处事方面、运动机能和普通孩子完全一样,一双乌黑的大眼睛让人印象深刻。搭班的英语老师曾经说,她在教授“窗户”这个单词的时候,全班第一个回答出WINDOW的孩子不是别人,恰恰就是这个随班就读的孩子,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仅仅学习成绩较差的所谓“学困生”会被筛查鉴定成随班就读生,如果孩子本身不应是随班就读学生,那么是不是鉴定评价的标准有瑕疵,是否只鉴定一次就可以认定,只鉴定一次是否可能存在客观的偶发因素,如果一次合理,那么这一次评价中涉及到的项目的数据量表是否足够,是否就能够说明这个孩子就应是随班就读生的。随班就读的标签,一旦贴在了孩子身上,足以改变它的一生。因为这个标签,可以成为他所有劣迹行为的理由,人自我合理化处境的能力是惊人的,是随班就读学生,不写作业很正常;是随班就读学生,上课违反纪律很正常;是随班就读生,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很正常,从此这个学生已经完完全全变成后名副其实的“随班生”了。所以随班就读学生的鉴定评价标准应该在评价次数与评价深度上再做进一步的探索。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和随班就读工作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工作在原先取得的成绩基础之上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定能够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得适龄的儿童都能得到公平,合理有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03):3-7.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评价标准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