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2021-07-28曹建英惠培业冯占芹宋玉环张维芬潍坊医学院妇幼保健院山东潍坊60潍坊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山东潍坊606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山东潍坊605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1年3期
关键词:滴速说明书休克

曹建英,惠培业,冯占芹,王 潇,宋玉环,李 佳,张维芬(.潍坊医学院妇幼保健院,山东 潍坊 60;.潍坊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山东 潍坊 606;.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潍坊 605)

维生素C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辅料中含有碳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多数生产厂家添加的辅料还包括依地酸二钠,该药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的辅助治疗、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以及某些情况下机体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时的补充。维生素C注射液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且安全性较高。近年来,山东省某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数据库收到该药致新的/严重ADR数量增多,对其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等新的严重ADR应重点关注,并进行监测与风险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警戒信号,从而有效地预防严重ADR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8 – 2019年山东省某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根据WHO-UMC的不良反应因果判定[2]标准,提取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很可能”的维生素C注射液致ADR报告。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年龄、用药剂量、ADR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等信息使用Excel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使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维生素C”为检索条目,发现单用维生素C注射液导致的ADR 295例,其中119例ADR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述及,属于新的ADR(临床表现185例次);新的严重ADR 29例(临床表现74例次)。

2.1 患者基本信息

依据文献[3]设计年龄分布。295例维生素C注射液所致ADR中,5岁以下患者44例,其中11例发生新的严重ADR(25.00%),包括8例过敏性休克(18.18%);6 ~ 59岁共172例,其中新的严重ADR 13例(7.56%),包括过敏性休克1例(0.58%);60岁以上79例,其中5例新的严重ADR(6.33%),包括过敏性休克2例(2.53%)。5岁以下患者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6 ~ 59岁(χ2= 22.95,P< 0.05)和60岁以上患者(χ2= 7.29,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9例新的严重ADR患者无过敏史或过敏史不详,用药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脓毒血症、急/慢性胃肠炎、妊娠状态、剖宫产/外科围术期,手足口病等(不包含克山病所致心源性休克),均具有维生素C注射液的使用指征。29例新的严重ADR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个月,最大者80岁。参考相关文献[3],采用“例数/年龄跨度”来反映某一年龄段内ADR发生的密集程度。详见表1。

表1 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ADR患者年龄分布Tab 1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with new severe ADRs induced by vitamin C injection

2.2 药品用法用量

按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小儿每日100 ~ 300 mg,分次注射;成人每次100 ~ 250 mg,每日1 ~ 3次;必要时,成人每次2 ~ 4 g,每日1 ~ 2次,或遵医嘱。29例新的严重ADR中,11例儿童(年龄1个月~ 5岁)维生素C注射液日剂量范围在300 mg ~ 2 g,qd,其中10例维生素C注射液超出常用量,另外1例8个月患儿,维生素C注射液日剂量300 mg已达上限。8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儿童患者中,7例用药超最大日剂量。因该药说明书中标有“或遵医嘱”的用量说明,成人患者的用药剂量合理性存在一定的争议。

295例维生素C注射液致ADR中,溶媒为5%葡萄糖注射液(GS)182例,0.9%氯化钠注射液(NS)78例,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8例,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例,转化糖电解质2例,小儿电解质1例。5%GS作为溶媒时严重ADR的发生率(23/182,12.64%)与NS为溶媒时(5/78,6.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 0.05)。这表明5%GS、NS均可作为该药的溶媒,这与该药说明书中“溶媒无特别限定”相符合。

2.3 新的ADR累及系统/器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ADR术语集(WHO-ART)对119例维生素C注射液所致新的ADR累及系统/器官进行分类,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精神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寒战、高热、胸闷、呼吸困难等较为多见,见表2。

表2 新的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2 Systems/organs involved in new ADRs and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4 新的严重ADR累及系统/器官

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ADR,累及系统/器官损害74例次(表3),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紫绀、四肢厥冷、皮肤花纹等。

表3 新的严重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3 Systems/organs involved in new severe ADRs and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5 新的严重ADR发生时间及转归

29例新的严重ADR中,ADR发生时间最短为首次用药后1 min,最迟为连续用药3 d后,ADR发生在30 min之内的占75.86%,结果表明维生素C注射液所致新的严重ADR以速发型多见(表4)。转归方面,发生ADR患者最终好转10例,痊愈19例。

表4 新的严重ADR发生时间分布Tab 4 Occurrence time distribution of new severe ADRs induced by vitamin C injection

3 讨论

3.1 文献分析

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以“维生素C注射液”与“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副作用”、“过敏”为主题词/关键词,检索时间段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共查阅到相关不良反应文献57篇。李桂莲等[4]报道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14岁患儿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3.0 g+ 5%GS 100 mL,滴速45 mg·min-1,滴注约2 ~ 3 min时,出现过敏性休克。马香莲[5]报道,32岁患者静滴维生素C注射液2.0 g + 5%GS 500 mL,滴速45 ~ 60 mg·min-1,约40 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周勇等[6]报道18岁男性患者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3.0 g + 5%GS 100 mL,滴速45 mg·min-1,滴注4 min时出现过敏性休克。郝明英等[7]报道两位患者分别于剖宫产术后2 d、4 d,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3.0 g + 10%GS 100 mL致过敏性休克。此外,尚有黄永刚[8]、李小维[9]各报道维生素C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另有报道述及该药所致严重过敏反应[10-13]及变态反应[14]等。参照美国国家编码(NDC)与药品说明书数据库,维生素C注射液(产品NDC 67157-101)说明书[15]记载:5 ~12个月的儿童患者,50 mg,qd;1 ~ 11岁的儿童患者,100 mg,qd;11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和成人,200 mg,qd。快速静脉给药(> 250 mg·min-1)可引起暂时性昏厥或恶心、嗜睡、脸红、头晕和头痛,因此建议:5 ~ 12个月儿童,滴速1.3 mg·min-1;1 ~ 11岁儿童,滴速3.3 mg·min-1;11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和成人,滴速33 mg·min-1。

3.2 ADR原因分析

我国现行说明书(2015年12月1日修订)无本品可引起高热、寒战、抽搐、呼吸困难、紫绀等ADR相关记载,但文献中不乏个例报道。分析上述新的/严重ADR,其发生时间多为30 min之内,以速发型多见,可能与药品因素、滴注速度、用药剂量及患者个体因素等有关。

维生素C性质活泼,易被氧化,当药品颜色逐渐加深,表明其黄色降解产物(如去氢抗坏血酸等)增加,这些有关物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品质量[16]。《中国药典》2020版维生素C注射液性状描述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且其质量标准未设置有关物质检查项,有关物质含量偏高,会增加药品过敏反应风险。维生素C作为有机合成原料,常携带糠醛、Ca2+等中间产物,辅料中亦含有一些金属离子,其辅料一般包括三类:pH调节剂、抗氧化剂、金属螯合剂,其中抗氧化剂可减缓维生素C注射液的氧化降解;金属螯合剂依地酸二钠可络合金属离子,有效防止铜、铁等微量元素对维生素C的降解产生催化作用,进而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17]。考察29例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中18例所用药品为同一生产商生产,且该产品辅料中不含金属螯合剂,产品稳定性是否会因此受影响尚待研究[18]。

FDA药品说明书[15]表明维生素C注射液不应迅速滴注,适用于5个月及以上儿童坏血病的短期(最多1周)治疗。作为有机合成制剂,其纯度影响和患者间个体差异,可能刺激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与特异性的IgE结合,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从而出现全身或局部的过敏反应,而过敏性休克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导致的一系列速发变态反应[19]。儿童尤其婴幼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大,有些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反应,引起全身抽搐、烦躁等,宜减小用药剂量。本研究表明,小儿、孕产妇、体质虚弱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更易发生严重ADR;5岁以内儿童患者,尤其是1岁以内婴幼儿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较其他年龄段更高。

3.3 ADR的防控

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ADR大多具有速发型特点,用药前30 min需密切关注,一旦发生ADR,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该药应现用现配,遮光密闭保存,以免发生氧化降解反应,使有关物质含量过高致ADR发生;针对小儿、孕产妇、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注意遵循“小剂量,慢滴速”的用药原则,避免因滴速过快导致ADR。儿童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0],尤其是婴幼儿,5岁以下患儿可能有更高的严重ADR风险,临床应严格掌握药品用量、稀释浓度及滴注速度。建议《中国药典》增加维生素C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项,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部分生产企业可考虑金属螯合剂的使用,以改进注射剂质量。药品生产企业应及时更新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下内容[21],以警示用药风险[22];医疗机构应重点关注新的、严重ADR,加强监测药物在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23-25]。

猜你喜欢

滴速说明书休克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再婚“性福”说明书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戴明环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滴速准确率中的作用
医用智能输液报警器的设计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