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小学法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1-07-28马芸芸
马芸芸
摘 要:为创建良好的小学校园环境,呵护小学生健康成长,各小学要依法治校、依法宣传、依法疏导,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
关键词:小学;法治教育;良好校园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加强法治教育意义重大。谈到法律,总给人威严、神秘、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都起着规范我们行为的作用。加强小学法治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理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怎样加强小学法治教育,创建良好校园环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既有责任使在校小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小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更要担当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为抓好小学校园法治教育,在各班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小学跟其他性质的学校一样,都要依法治校。跟小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小学要建立健全各種制度,注重把校园文化内化为小学生自我成长的一种营养剂。要制定相关的教务、行政、后勤等方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二、依法从教,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创设法治教育
环境
依法从教是每位老师必须恪守的职业信条。
1.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实际的方法,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定期向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努力营造浓厚的依法治校氛围。
2.发挥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实际,以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更受小学生欢迎。要努力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要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法律素质。
3.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纪是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保障,没有校纪,校园就是一盘散沙,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只能成为一种空谈。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帮助学生培养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使学生树立“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并做到校内、校外一个样。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安全常识等相关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法的洗礼、德的熏陶、礼的滋养、纪的约束,让学生心中有法、胸中有爱,彬彬有礼,遵规守纪。要让学生明白,凡是法律所提倡和肯定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否定的,坚决不去做。
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治教育渗透
1.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我们可以在校园电子屏、各班门口特色展板、橱窗或板报等方式,展示、登载一些法治教育方面的资料,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也可以定期开展“法律伴我行”“法在我心中”等活动;可以采用讲演赛、辩论赛、文娱演出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讨论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不断提高法律素质;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标语、手机微信、QQ群等方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这样既凸显人文色彩,也能强化管理,让小学生置身宽松愉悦、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2.把法治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学校应组建“法治教育领导小组”,聘请法治副校长或校外辅导员,指导学校法治教育的各个环节。
四、依法疏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法治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
1.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的小事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养成的过程。要引导小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利用自身的聪明、勤勉、上进等优秀的品质,去克服、约束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使学生加强团结,互信互爱,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胸中有良法,歪斜全不怕。”当遭遇不法侵害时,要善于求助,见机行事,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总之,新时期,小学教师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奋斗!让我们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