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互动 兼容并蓄 优化促进
2021-07-28杨佳佳
杨佳佳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生活元素相机渗透与融入其中,既可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又能促进学用结合、教学相长,逐步增加宽广度和深厚度,有效激发“活水源头”现象,切实构建令人期待的和谐教学关系,把儿童引向“教学做合一”的良好互动状态。
关键词:小学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生活教学探究;优化与互动
“善引生活长流水,赢得教育百花开。”生活对教育来说犹如“源头与活水”,又像“根本与花木”之间的关系,既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又是不容忽视的营养品。不仅如此,包括科学在内的学校教育活动,只有在生活元素的丰富滋养和有效作用下,才会真正产生实质性意义,并能赢得“百花盛开”的局面。“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得生活之“水”实现课程资源优化利用呢?
一、善于在生活情景中赢得资源开发与利用现象
教从表象入手,学于直观感知。尤其对于儿童群体来说,他们与成人有所不同,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大脑”机器,而是通过人体感官在“形、色、音”作用下进行的。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或引入相应的生活化情景,既可有效地激发学习情趣,又能在“汲取与吸纳”中不断地丰富课程内涵。以“蜡烛的变化”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拿出生活中常见的“白醋”和“碱水”,把pH试纸分别插入其中,结果试纸发生了“变红、变绿”现象。神奇“小魔术”迅速激活了课堂氛围。教师乘势引出了生活中许多物体“变化”的话题,如水的三态变化、金银首饰的花样多变等,全班在激励与启发下也说出了许多事物“变化”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一种常见物体的‘变化多端怎么样?”在良好期待下导入新学内容。
二、善于在情感体验中赢得资源开发与利用现象
“科学知识的本身,即在于‘活动、动作、思维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密不可分。”科学是建立在“操作与实践”上的一门基础类课程,教师善于提供时空、机会和平台,引领儿童在自主实践中体验情感,既是學科活动的应有之意,又能更好地促进知识内化和学用结合。以“做酸奶”为例,它是儿童生活中的喜爱之物,教会儿童制作方法很有科学教育意义。首先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多人小组;然后借助早已准备的食材,在老师的组织和主导下,开始兴致勃勃地“酸奶制作”过程。在完成制作程序后,小组内外相互品尝和比较,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在同样素材和制作下味道却有所不同呢?”由此又开始了相互之间的研讨与交流。最后在集体范围内,师生共同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与提炼。生活情感体验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善于在信息支撑中赢得资源开发与利用现象
科学世界的生命力是无限的,小到菌类微生物,大到宇宙体宏观现象,往往让人“可亲可感”无法“可近可观”。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儿童活动等实际需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元素相机地渗透与应用起来,无论对资源开发还是教学相长,都能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比如,在上述“做酸奶”教学前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把“乳酸菌”在适宜温度下让牛奶“发酵”的过程性变化情景通过“分阶段演播”下的“缓放、定格、回放”等功能,为儿童提供喜闻乐见的“视觉盛宴”;另一方面还通过相同途径和方法,把“过期或变质后酸奶”的内部结构和具体情形呈现出来,引领他们在“观察与比较”中进行学习与感悟。信息资源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四、善于在德智互动中赢得资源开发与利用现象
“科学中拥有智慧和真理,还蕴藏并孕育着无限的道德与审美。”尤其在全面强调“以德树人”的社会大背景下,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唱响了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就小学科学课程活动来说,教师善于把“人文性教育”与“工具性教学”相机融合、兼容并蓄起来,不仅是体现学科活动内涵与价值的应有之意,还是切实构建“学力课堂、高效课堂”体系的实质性需要。以“遗传与变异”为例。人类是科学世界中相对高级的一类“生物”,同样具有“遗传与变异”现象。有些小学生会把自己的“智力平凡、学习成绩落后”片面地归因于“遗传”。对于这种来自学习与生活中的“错误资源生成”现象,借助科学加强道德教育,既非常重要又十分必要。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是对社会生活的体现和提炼,生活中孕育无穷的科学现象。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善以上述为抓手,可在熟能生巧中切实构建课程资源开发体系。
参考文献:
李晓敏.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现象的深度融通和良好互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