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探寻
2021-07-28张世平
张世平
摘 要:科学教学活动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进行,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参考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活动中,整体来说契合四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几个思路。
關键词: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典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交流,以推动学生协同进步为基本目标,旨在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独立思考的机会。要求教师能够客观认识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优势,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需求,科学分析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的对策,全面提升课程指导水平,加速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一、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首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1]。为了营造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并且保证公平竞争,各组学生的整体实力要基本均衡,但是组内学生要分层搭配,保证互助学习、优势互补。教师在指导分组过程的时候,需要了解班级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情况、科学素养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基本信息,依据学生分层情况打造实力均衡的学习小组。其次,学生分组模式要灵活。学习小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成员之间的分工变化以及小组成员的合理调动都是正常的。以“各种各样的花”一节课为例,学生需要收集各样的花,通过观察、分类,发现花朵的丰富种类,在划分学生小组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学生选择的花朵的种类分组,同类归到一组,然后开展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明确分工
为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组内分工情况可由学生自主协商,但是要基于教师提出的合作学习要求,即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尤其是平时学习态度消极、参与积极性较弱的学生,同组学生要负责监督、鼓励和帮助。选定小组长之后,由组长牵头,成员协调分工,大家就合作学习任务树立一致的目标,在合作中注意有效沟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给组员做好示范。记录员要记录科学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以及成员的发言内容、讨论结果等。汇报员负责汇报本组科学探究结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以尝试轮换岗位,获得不同的合作学习体验。比如,引导学生了解“天气”有关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制作天气日历的任务,学生可以选定某月的天气预报资料,制作日历反映本月天气变化情况,小组协商天气日历的形式、内容,比如记录风向风速、降水量分类等内容,以合作观察的形式展开科学探究活动,提高任务完成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及时指导与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协调者,教学评价和指导环节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功能与作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也需要适当介入和干预,这样才能保障合作学习效率,及时指导与评价可以给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指明探究学习方向[2]。如为了渗透饮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可以引入科学观察实验,给学生提供新鲜的食物和已经腐坏的食物,教授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不能品尝腐坏的食物、不用手接触,应该以扇闻的方式依靠嗅觉判断食物是否可食用。此外,在教学评价环节,不建议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而提倡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成员的个人表现、合作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思路上的亮点等都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同时,学生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各组参与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共同作用,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反思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改掉缺点,突出优势,获得持续进步。
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学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能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支持,合作学习模式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应用于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合作学习空间,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评价作用,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活动中尝试推广使用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冯新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120.
[2]陆昌明.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与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