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合作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21-07-28袁疏桐
袁疏桐
摘 要:在教育改革新形势的影响下,数学教师为了紧跟脚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而言是非常适用的,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大有益处。这种方式能够将课堂中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使他们形成合作意识。主要探讨了小學数学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共同进步,以此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合理建构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续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在分组时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思维灵敏度等实际情况,依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良性竞争的效果,促使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弱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调动学习气氛,安静内向的学生可以控制气氛,思维活跃的学生则能够带动思维转换慢的学生一起积极思考。
二、巧设合作学习任务,锻炼数学思维
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需要为小组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在任务的引导下实现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立足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巧妙设计,还要注意任务的梯度,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使用卡纸进行剪、拼、摆的操作,合作制作不同的组合图形,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互换图形并要求学生对图形的面积进行分解计算。
三、紧抓学习时机,提升合作意识
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化的运用,紧抓恰当的实际,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教师提出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探究问题或者学生遇到独自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就需要利用合作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一同解决困难。小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总会存在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实现互帮互助。另外,当学生面对问题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统一意见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运用圆柱和圆锥实体模型开展装水试验,考虑容积和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装三次水刚好盛满圆柱的结果,得到了三倍体积的关系,不仅可以有效突破数学重难点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立灵活评价机制,强化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培养阶段,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或者师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使学生乐于学数学,也能够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将学生自评、小组内成员互评、小组之间互评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评综合起来,并从多个角度实现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及其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制作打印评价表格,以A+、A、A-、B和C五个等级为衡量标准,评价内容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包括学生合作的意愿表现、问题交流情况、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小组总评情况等内容,促进学生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紧抓时机应用这一模式,巧设学习任务,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同时还要做好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
参考文献:
孙学英.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3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