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易错题成因及对策
2021-07-28禹宝玉
禹宝玉
摘 要: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如何解决易错题的难题,通过分析易错题可以发现,这些题都在小学生知识范围内,难度没有超出小学阶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心理问题、知识不牢固以及审题不认真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下,总结了小学数学易错题的成因,为改善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易错题;原因;对策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重视易错题问题,有的错误是不应该出现的,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认真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基础不扎实,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较强的理解能力以及审题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其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易错题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易错题形成的原因
1.心理方面的原因
(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想要快速完成题目,从而导致焦急、急躁心理的出现,外加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抽象内容多,学生在面对这些内容时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害怕自己无法解出正确答案。另外,学生在一道题上花费时间较长时,其心态就会发生改变,产生紧张、急躁心理,从而出现错误。
(2)如今数学题目的考查大多已不是以往刻板数学知识的应用,而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更深入地探索数学题目,从中发现隐藏的关键信息,进而给出正确答案。然而,大部分小学生缺乏数学思维能力,无法灵活地分析题目内容,因此当遇到需要发散思维的题目时,学生就会出现困难。
2.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学生所积累的数学基础知识会对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审题能力有直接影响,出现易错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牢固的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其不具备有效的解题技巧。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解决数学题目时由于对相关知识概念不清晰,很容易将相似的知识混为一谈,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
3.计算过程粗心大意
解题时的粗心大意是造成易错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没有解题思路,或者基础不扎实对题目内容无法理解,而是没有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存在走神、说小话等不良课堂行为,导致在解题时对一些需要细致处理的地方缺乏认真、细心的态度。另外,部分学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在计算时出现审题不认真、计算粗心等现象,提升了易错题出现的几率。
二、纠正小学数学中易错题错误的方法
1.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数学学科在知识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而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当各种数学知识交织在一起时就会提升解题难度。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题中涉及多个知识点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寻找这一题目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尤其是五六年级数学,在日常的练习中会有各种类型的应用题,只有学生拥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才能顺利给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数学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复杂的题型就会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影响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基于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对一道题目有了解题思路并靠自己的力量解出答案时,就会产生自豪感以及兴奋的情绪,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会积极主动。但也正因为如此,由于兴奋、激动的情绪会使其忘记检验,这也是造成解题错误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的写作,通过日记将自己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记录、总结下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检查的意识。例如,小学数学中存在许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对于“除以”和“除”的概念,大部分学生会混淆,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就可以将其记录在数学日记中,通过多次、反复地翻阅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以此减少解题错误现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挖掘易错题的教育价值
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解题错误现象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易错题,让学生改善易错题中出现的问题,掌握解题方式。如果教师以严厉、埋怨的心态纠正学生错题,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在今后解题过程中也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挖掘错题中的教育作用,引导并鼓励学生总结、归纳易错题涉及的知识点,当再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就会熟练地应对这些问题。同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内容并分析原因,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不仅要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发生的解题错误还应及时讲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启毅.小學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易错题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
[2]顾宪聪.主动应对共同成长: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2(1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