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1-07-28常安团
常安团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意义重大,特别是小学教育不仅要实施推广主流文化课程,还要积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给学生提供正面引导的实践空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性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和德育素养,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新的教育观念,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笔者将课本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学生熟悉的身边人抑或是身边事融合课本进行教学,有效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让德育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趣促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开启一个知识点的导入,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进而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联动性教学。这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必要环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浓郁的兴趣,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如“假期有收获”这节课,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自己假期参与的有趣活动,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假期自己看了哪些书,去哪里旅游了,等等。教师以自身经历为导入来引发学生联想,辅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总结,让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情感,有助于更快地融入课堂。
二、情感渗透式教学,陶冶学生情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交互式课堂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身心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摒弃个人行为上的陋习。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具備超强的好奇心,而且更加容易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但在自制力方面较缺乏,所以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以情促教,结合课本内容开启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及法治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及良好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点和传统节日进行课堂教学,在恰逢“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以及春节”等节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陈述自己对节日的理解以及节日的习俗有哪些,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教师则适时进行课堂引导或者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在课堂中,师生通过交互式的沟通和讨论,促使课堂氛围不仅热闹而且有序,不仅给予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空间,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发言从内心情感上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善于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情感结合进行教学,开展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建军节、国庆节、建党节以及党史学习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熏陶,让学生充分了解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通过奋斗和牺牲换来的,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爱国的种子,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以生为本,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以趣促学的教学初衷。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成长特点、学习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教学园地。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道德与法治操守。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课堂中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总结出学生要成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把梦想变成学习的行动力,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开启学生发散性的学习以及思考模式,让学生在实例中切实领略道德与法治的深刻意义,实现自我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郭建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18).
[2]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