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里看花,正反重定义

2021-07-28张红丽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3期
关键词:正比例反比例路程

张红丽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学习的内容“正比例与反比例”。

二、案例描述(片段)

我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上的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并完成相关的填空。此时我让学生讨论根据教材中的两个小表格,可以得出哪些规律。学生纷纷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都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这时有学生表示:“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比如边长是1,周长是4;边长是2,周长是8……”我立刻在黑板上将边长与周长的比值进行书写,如…此时立马有学生观察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于是我让学生继续探索教材中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内容,又得出了90,接着我直接告诉学生:“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正比例,大家可以总结一下正比例是什么吗?”

有的学生说:“正比例就是一个数变大,相关联的数也变大。”很多学生表示认可,于是我便让学生举例说明,大家将周长与边长、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进行举例,此时我发现确实是一个数变大,另一个数也在变大。于是我意识到自己的举例有些單一,便向学生又列举了一个数变大,另一个数随之变小的例子,此时学生表示:“老师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反比例。”听到这里,我心中了然,学生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混淆了,且将其进行了简单化的片面处理。于是我为学生重新列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经常会接触手机,我们玩的时间越长,手机的电量就越少,这种情况下,是一个数变大,另一个数却变小了,但是只要它们之间的比值依旧是相同的,那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正比例。”此时教师突出了数与数之间的变化比值,学生在心中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正比例之后,我接着给学生讲解反比例的概念。依旧是用教材上的内容,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的时间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根据上面的表格,学生发现:“当骑行速度越快时,所用的时间就越短,但是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比值却各不相同。”我继续向学生提问:“它们之间的比值不同,那么什么是相同的呢?”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之后,发现它们之间的乘积是相同的。于是我便引出了反比例的概念:“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我:“大家除了这个例子,还能举出哪些属于反比例的例子呢?发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有的学生说:“百米赛跑,路程100米不变,速度和时间是反比例。”还有的学生说:“买文具的时候,总钱数一定,它的单价和数量是反比例。”还有的学生说:“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是反比例。”听着学生说出的例子都正确,我十分地开心,我想他们一定是掌握了反比例的含义,也理解了什么是反比例。最后,我将反比例和正比例的概念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

正比例: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反比例: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反比例和正比例之间的联系?”生:“都是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变化。”生:“应该说都是数量在变化,而且数量的变化都相互影响。”师:“那么是几个量在变化呢?”生:“两个。”师:“大家的想法是对的,正比例和反比例之间存在联系,都是两个变量的关系,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生:“一个是比值一定,一个是积不变。”生:“比值一定的是正比例,积不变的是反比例。”

我将学生讨论出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写在黑板上,并表扬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正确认识。此时学生不仅能够打消自己的“想当然”错误理解思维,还能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分析两者之间的概念,以及数量之间的变化。

三、案例分析

在整个案例中,小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正比例”就是“正”着变化,“反比例”就是反着变化。因此,我在此案例中采用了“逆向验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不是一个数随着另一个数变大就是正比例,也不是一个数随着另一个数变小就是反比例。”只有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才能让学生重新接受正确的数学概念,并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有待进步,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该及时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吃透”知识,掌握知识。

猜你喜欢

正比例反比例路程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多走的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正比例的意义
根据特征巧判断
一次函数考点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