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讨
2021-07-28孙宝玺
孙宝玺
摘 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学段的教育作为重点环节,对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众多教育学者将问题引导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希望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以此为基础,首先对问题引导法的必要性进行深入探讨,然后提出如何更好地在课堂实践中应用问题引导法,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希望以此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问题引导法的实践进行探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问题引导法;必要性;实施措施
一、问题引导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引导者。如果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协作,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生主动性不强,但是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关注度,而语文学科的知识讲授过程具有复杂性与枯燥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问题引导法与提问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拓宽教师的视野
问题引导法除了能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对教师而言也是提升知识面、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问时,需要先进行深入思考,并且所提的问题一定要与课堂的知识相关,这需要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在提问与设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被不断拓展开来,这使得学生与教师共同获得新的知识,最终完成“教学相长”。
(三)打造高效课堂
备课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的必备功课之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结合起来,有的放矢。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易混点进行反复思考,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较为优良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可以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
总而言之,利用问题引导法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更为突出,难点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易混点更加清晰明了,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引导法
(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在教学中,问题引导法的关键在于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布置,通过问题引领教学,让学生受到“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在设置课堂学习内容时,应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应适量,如果教学内容过多,会使教师提问的时间大大缩短,而大量的课堂时间被用于传授知识,这使得学生在课堂的融入程度有所降低。
2.正确设置问题内容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时,所设置的问题应与课堂主题相关,问题与答案必须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问题的顺序和逻辑关系要经过周密的设计,在逻辑上有递进关系,切实起到启发智慧、启迪思维的作用,使得学生在思考中可以不断深入更好地理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3.合理控制提问节奏
教师在提问时应对提问节奏进行合理控制,使提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课堂的氛围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内积极发挥问题引导的优势。
(二)家长承担配合义务
1.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
在进行课堂问题引导式教学时,教师往往是提问者,学生是回答者。教师需要对设置的问题进行考虑,贴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家长则多鼓励孩子参与到回答问题之中,使得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问题引导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是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家长的鼓励必不可少,教会孩子勇敢面对同学和教师的目光。
2.带领孩子参与课余活动
课余活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方式。课余活动中有比较适合家长参与的内容,家长需要积极陪孩子参加,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问题引导法是一个不错的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将问题引导法融入小学语文学科实践课堂后,不仅可以使教师的知识面有所丰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还可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实施问题引导法时,需要教師、家庭、学校三方协作,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孙建梅.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