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画图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7-28刘蓓
刘蓓
摘 要: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所以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显得非常吃力,其实这就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具象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习惯于具象思维。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通过“图”具象地向学生展现问题当中各要素的关系以及结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画图能力;策略
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具象思维,那么,如何将学生的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转变,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变成小学生易于理解、愿意学习的趣味性知识,这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而数学画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问题,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促进学生形成画图意识
培养小学生数学画图能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图形的关系以及画图的方式,针对问题展开有效的分析和探究,有序地解决数学问题。而想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师首先就应该使学生形成画图的意识,而小学生画图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小学生对问题的灵敏性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小学生要明白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而在哪种情况下不能利用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在推进学生形成画图意识时,教师也要明确画图能力与数学问题的关系。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时,如果学生的数感不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晰,教师就可以利用画图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数感,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关于数量关系的数学知识,教师都可以利用画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识概念进行有效的提炼和掌握,这对于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理解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强化学生养成画图基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或只是利用简单的线段图来进行讲解,很少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或者教师不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来进行画图,例如用三角符号、画圆等形式来代表数学概念。教师要明白,之所以强化学生养成画图的基础,其实就是想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最习惯、最喜欢的画图方式往往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主导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画图,强化学生对于数感的理解。如5+2這道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画图,有的学生利用5个圆来代表5、利用2个三角形代表2,有的学生利用5个叉代表5、利用2个椭圆代表2。其实,不论学生利用哪个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只要学生明白自己画图想要表达的解题思路就可以,虽然学生所画的图形是不同的,但是所有学生想要表达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而这种直观的画图表达形式更加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三、画图能力运用解题实际
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其最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也就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其实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将画图能力运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画图模式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之后获得成就感,而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其实也是推进学生形成画图能力的最强源动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画图能力,从而有效地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步骤,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画图能力来讲是重要的一步。
培养小学生数学画图能力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画图能力是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策略来强化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张堂.浅析如何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20(42):73-7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画图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13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