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

2021-07-28杨闵萍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3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生活化小学数学

杨闵萍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尤其作為一线老师要立足新课标背景,树立生本理念,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之渗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向高阶发展。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生活化

一、在导入环节设计生活化情境问题

教学的环节比较多,其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凝聚力,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老师要立足生本理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密切地联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降低理解难度,便于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周长”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老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情境,运用图片展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两个花园,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然后让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哪一个花园更大,这时学生想到计算花园面积才能得出结果,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长度和宽度两者相乘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来。借此,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自然地由生活过渡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强,但认知能力弱,偏重于形象化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立足学生实际,抓住学生这个特点,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并落实生本理念,让数学与生活对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除数”一节内容的学习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课前准备12个苹果作为教具,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把12个苹果进行分配,并提出分配方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得非常热烈,拿出了多种分配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了“12”这个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的计算规律。

三、课后巩固练习需要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主要采用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方法,老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开发,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效率低下。而运用生本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时,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参与度高,而且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学习效率比较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尤其在学习新知完成之后的课后巩固环节,教师更加重视了生活化策略的运用,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以生活化为特色,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要让课程向生活展开延伸,锻炼小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基于这种认识,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完成之后,教师更要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设计富有生活化的家庭作业,以实现对课堂所学新知的巩固。

比如,到了国庆节时,小区要进行庆祝节日,悬挂彩灯以示欢庆,而小区的大门长度为8米,宽度为5米,高度为2.5米,问需要彩灯的长度是多少?面对这个实际问题,小学生想到的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可是在计算时要减去底下的一条边的长度,这样的计算才与生活情理相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线老师要立足新课改的前沿,以生本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渗透运用,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2]李彦波.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5(4):17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案例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 0740)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生本理念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对策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