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教学方式

2021-07-27陈泽鸣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课堂教学

陈泽鸣

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各种机遇与挑战也出现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面前。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引导身心还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成为教师积极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教育作实践教材分析,并从方法和教学方式这两方面阐述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一、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教育实践教学

(一)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移动终端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服务的应用和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青少年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挑战。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文化、社会问题,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是现今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固定的教学目标外,还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在教会学生使用技术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在使用技术时所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及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丰富学习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情操。

(二)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学科所培养的是面向未来、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甚至智能时代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抱负,有助于他们在新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立足。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便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这一“树人”目标的重中之重了。

二、小学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合理创编课本内容,增加德育元素

课本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切入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创编,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中,增加对德育问题的思辨等。在学习WPS Office软件时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个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是中国人独立开发的,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表格的编辑”一课时,创设“垃圾分类”小图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

(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德育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和谐、协作、公平的学习氛围,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道德水平。当下,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之中,这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与人交流,出现感情淡漠等问题。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创设团队协作共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探究知识、一起交流。比如,在“留言寄真情”一课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组4人。分别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如版面规划师、美工编辑、文字编辑等,学生做完作品以后,由汇报员对作品进行汇报,各组之间进行互评。这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德育的发展。

(三)善加引导、全面评价,强化人文关怀

学生学会技术,其结果可能是双面的。从积极一面看,学生学会技术,乐于运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这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从消极一面看,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容易受社会,特别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这便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可利用身边的例子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认识技术,使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此外,全面的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得到道德素养的提升,在评价中从美观、技术、人文、协作等方面来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既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真善美的认识。

(四)创设平台,促进德育与实践融合

除了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创设不同的活动平台。譬如: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科技节、社团节都可以将活动与德育相结合来组织活动,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

(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做、做中学的能力。而小学生亲社会性的心理特征,则决定了他们渴望在交往中得到团队和社会的认同。因此,在教學过程中应用探究式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德育的发展。其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1. 学习资料准备

由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因此,在课前学习资源的选定上就需要教师来完成。如电子学案、素材包、学习平台等。需要为学生表明学习目标的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是总结性强的技术综合应用课,比如:“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课,教师不但要准备好相关素材包或学习平台,还要将德育教育元素有机整合到教学内容之中,创设有益学生的学习情境。这节课中,笔者引入垃圾分类,让学生根据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要求,搜索资料。除了要求学生搜索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还要求他们搜索不遵守垃圾分类条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讲解过程中加以引导。

2. 教师讲解

教师就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探究学习开展之初,教师可以将探究过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点为学生做引导式讲解,从而降低学生的探究门槛,为学生顺利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保证。

3. 分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组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尽量平衡每一组的能力水平。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课中,笔者将学生划分为4人一小组。组员A,负责组织讨论和版面规划;组员B,负责对搜集回来的图像资料进行编辑美化;组员C,负责对搜索回来的文字材料进行编辑和格式美化;组员D,负责根据小组讨论得出来的创意设想,撰写汇报报告。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活动内容,彼此互相协调,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能够较有序地完成探究内容。

4. 小组活动

学伴互助,在探究学习过程,每个学生能力有高低之分,因此,要求组间学伴互帮互助,促进同伴之间的感情和沟通,有助于德育素养的培养。

组间竞争,在探究学习过程,强调小组之间的积极竞争。这种竞争可以是任务完成时间、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等。这种良性竞争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习斗志,也可以给小组带来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及时引导竞争中落后的学生。将其不自信、不快乐的情绪转换为对下一次学习活动的期待。

5. 评价与总结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建立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除了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感受进行评价。笔者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课中,除了建立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还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比如,整个学习活动分成四大问题的探究,那么笔者便建立四个不同的学习完成实践评价,最先完成探究活动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分数的奖励。次之的小组活动稍低的分数奖励,以此类推。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意识、团队意识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提升。此外,为了反映学生在组内探究活动的实效,笔者还在学习自评中加入了对学伴的评价,从而做到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二)在实践调查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践调查式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调查活动发现身边的道德问题,同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其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1. 发现问题

学生通过社会观察或社会调查,发现身边的某种社会现象,并将其确定为调查目标进行调查。笔者在“电子小报的规划”一课中,结合社区禁毒宣传的现实情境,向学生提出“社区为什么要进行禁毒宣传?新型毒品是什么?你对它有什么认识?”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如何进行实践调查活动。

2. 调查问卷

在确定实践调查活动主题后,笔者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由学生设计一份关于“新型毒品”认识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将问卷分发给全校学生进行调查,并在回收问卷后,让学生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 现象分析

在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之后,笔者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各年级学生对“新型毒品”存在的不同认识,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制作作品和社会宣传确定方向。这一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新型毒品”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4. 制作作品与社会宣传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创作,制成宣传品,从而引导全校学生认识和改进不良现象,并使好的社会现象得以发扬。笔者在“电子小报的规划”一课中,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的情况规划一份宣传用的电子小报,引导学生对危害性比较大的“新型毒品”进行较大篇幅的报道规划,突出宣传重点。

5. 评价与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汇报和展示,对作品进行互评,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理性认识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也可以吸收和转化别人的长处,提升自身素养。

(三)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几个有梯度层次的任务逐步攻破每个知识点,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1. 要设计明确目标的任务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先了解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技术性内容是什么,进而思考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和生成明确的目标。譬如在教授“认识画图软件”一课中,笔者创设的设计中国风T恤衫的教学情境,并且设置以下目标。目标一:会启动和退出“画图”软件;目标二:会在“画图”软件中打开和保存文件;目标三:会设置图形颜色和设置颜色等。这三个目标都是围绕“如何让这件中国风文化元素的T恤衫更加漂亮”这一总目标服务。

2. 要设计层次性的任务

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任务内容。在设计时要体现对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要求。比如在“认识画图软件”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跟着做”“动手做”“试着做”。学生要完成“跟着做”和“动手做”两个任务,最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則可以尝试完成“试着做”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建立自信心。

3. 要设计有趣味性、可拓展性的任务

任务内容的设计还要注意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让他们乐于发现、探索,最终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在设计时,将德育融入有趣且操作性强的任务之中,不仅学生乐于学习,也会在生活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4. 要设计接近现实、有综合性的任务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选取学生身边的事或现象。这样学生的代入感更加强烈,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而综合性的任务,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平台,进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德育教育是关键,它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德育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渗透,能培养具有一定道德素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者。

参考文献:

[1]吴重秋.学科德育渗透参考细目与方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唐仕英,付高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学科学教育,2004(10).

[3]刘学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

[4]陈发军.课堂德育渗透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