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2021-07-27张新成梁学成王琳艳
张新成 梁学成,* 高 楠 王琳艳
(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2.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3.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0 引言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以长征沿线红色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征线路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亦是代表性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由时间(历史事件)、空间(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元素构成。伴随着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长征线路在时空演化过程中的红色文化传播效应已成为其影响力的重要反映,网络关注度作为大众关注度在互联网上的映射,是长征主题红色文化旅游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在国家大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尝试揭示长征线路上各红色文化旅游遗产节点关注度的关联网络结构在省级与个体景区两个层面的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国外有关红色旅游研究成果多根植于中国发展实践,探讨了红色旅游的国际交流(Fokin et al.,2019)、发展(Zhao et al.,2015)、政治教育(Wall et al.,2017)、文化传播和认同(Lin et al.,2015)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探索了战时旅游(war tourism)(Juan et al.,2020)、黑暗旅游(dark tourism)(Yan et al.,2015)的本真性、传承保护及再开发等问题。国内红色旅游研究相对成熟和细化,涉及内涵价值(符涛,2019)、资源保护和利用(王涛,2019)、规范化发展(曹月娟,2020)、业态融合共生(周美静,2019)、产业综合效应(李文明等,2020)等层面。由于多数红色旅游景区规模小、等级低,存在统计数据严重缺失问题(高楠等,2020),导致红色旅游定量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因此,部分研究者尝试基于搜索引擎、微博和旅游网站等数据研究红色旅游,大体可划分为三类:一是探讨红色旅游关注度与旅游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龙茂兴等(2013)以遵义为例,基于百度指数验证了关注度与旅游流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特征,关注度对现实旅游流量具有前兆效应;蔡卫民等(2016)以韶山为例,提出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数据能够有效预测旅游者需求,为制定红色旅游营销推广策略提供了参考。二是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红色旅游的内涵价值。例如:阎友兵等(2020)通过采集网络评论数据,探究了旅游者参与红色旅游活动的情感特征;郑华伟等(2016)通过分析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留言,解构了红色旅游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三是测算红色旅游关注度的时空特征。例如:高楠等(2020)探讨了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研究了经济发展、网络普及率、旅游信息化、资源影响力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网络关注度数据探究红色旅游,一方面可以透过虚拟网络与现实旅游要素实现互动耦合,另一方面,能够全面反映红色旅游资源传播广度和影响机制。但已有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深入探讨:(1)已有研究多以单个红色景区为案例,缺乏对跨区域、线性、多个红色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的探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空间跨度较大,且红色文化和文物资源分散,隶属于多个地理和行政单元,差异悬殊,导致其资源评价指标笼统且难以统一,采用网络关注度数据可以使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可比性,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践价值。(2)已有研究中网络关注度数据来源相对单一,尚未考虑不同网络媒介和平台的异质性问题,研究者多依赖百度指数,忽视了不同媒体在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方面的有限性和特殊性(荣慧芳等,2020)。构建基于搜索引擎、社交APP和旅游网站的多元化数据库,有助于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3)区域或景区的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在空间中并非独立存在,不同区域或景区之间往往会产生溢出和流入关联,最终以网络的形式展现出来。分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有利于揭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4)地区关注度在空间中可以简化为线性关联问题(徐菁等,2020),要解决关注度的关联网络空间格局演化问题,需要将“属性”数据转换为空间“关系”数据,以全面反映整体关注度关联网络的集聚形态和格局演进。基于此,本文以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工具获取并整理出2010—2019 年搜索引擎、社交APP、旅游网站上有关长征主题红色经典景区的文本内容,在关注度时空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强度模型,将关注度时空“属性”数据转化为空间网络的“关系”数据,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建立长征主题红色旅游文化时空传播机制提供参考。
1 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理论建构
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本质上为“人-地-网”关系。高春东等(2019)在传统地理学人地关系基础上提出了“人-地-网”关系理论,包括“人-地-网”相互作用关系、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融合关系、网络空间的要素结构体系。深入理解“人-地-网”关系在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中的运用,需要厘清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所包含的要素及相互之间的融合与映射关联。关注度的表现形式包括网站访问、旅游规划、客流、满意度感知等(高楠等,2020)。地理空间通过人流、信息流、物流、要素流等多种“流”实现与外界的交换(王姣娥等,2019)。网络空间由大数据、云计算、云旅游等融入信息技术的虚拟形式的要素构成(王冠孝等,2016)。这些要素的嵌入、相互之间的融合与映射在预测目的地客流,传播地区红色文化,提升目的地体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功能,表明使用旅游者关注行为、虚拟网络空间、现实地理空间3个因素构建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是可行的。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关联网络建构是一种跨地区的过程,体现在地理空间的协作关联、虚拟网络空间的资源共享、旅游者关注度的行为倾向方面。地区之间的现实协作关联是“硬网络(公路、铁路等)”,而地区间的虚拟资源共享属于“软网络(营销、传播等)”(马海涛,2016)。在“人-地-网”理论指导下,“硬网络”和“软网络”关系能够进一步被转换为旅游者关注度。旅游者关注度透过虚拟网络空间起到映射和反馈作用,进而对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实空间布局产生解构和再构的影响。
2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评价
2.1 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测算
已有旅游资源关注度测算多聚焦城市和A级景区,采用百度指数、微博数据等数据,但是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空间分散、等级不高、类型多样的特点,以百度指数为主的关注度数据存在检索样本缺失、数据类型单一、指标代表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本文尝试从搜索引擎、社交APP 和旅游网站3个维度构建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测算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指标权重借助AHP 层次分析方法(朱楠等,2019;张新成等,2020a),通过30 位行业专家和红色景区管理部门负责人打分获取判断矩阵(专家的研究领域包括文旅融合、红色旅游、目的地运营与管理、旅游经济、旅游信息化等,多数负责人拥有5 年以上的从业经历),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4.263,一致性值为0.098(低于0.100),各指标权重符合一致性要求。研究时段上,考虑到数据可获取的完整性,舍弃部分年份的零散数据,除微信文章的研究时段为2015—2019年外,其余指标的研究时段均为2010—2019年。
2.2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为基础,结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发布的《长征标识与展示体系建设指引》,甄选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具体原则如下:(1)时间范围,从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即从长征开始时间至三军胜利会师时间;(2)空间范围,依据《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3)重要事件,以《长征标识与展示体系建设指引》中列出的15个省(区、市)重要事件为纲,将其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逐一对照(见表2)。考虑到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空间跨度大、资源分散且隶属于多个行政单元,本文将从省级和个体景区两个层面研究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
表2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
2.3 指标释义
(1)搜索引擎。使用占据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69.55%的百度(闫广华等,2020)上的检索数据,以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为检索词。删除研究区域外的同名景区数据和检索过程中出现的广告、问答、文库等无效数据。最终,共获取35170条新闻。新闻关注度测算公式如下:
式中,MT为新闻关注度;i=1,2,3,分别代表国家级、省级和地级;wi表示新闻发布平台权重,参考高楠等(2020)的赋值标准,w1、w2、w3依次赋值1、0.5、0.2;Hi为新闻条目数。
(2)社交APP。采用IOS 社交类APP 在装用户量排名第一的微信(高楠 等,2020)上的文章数据,以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为检索词。删除研究区域外的同名景区数据和无效数据。最终,共获取19302 篇微信文章。微信关注度测算公式如下:
式中,VC为微信关注度;i=1,2,3,分别代表国家级、省级和地级;wi表示微信文章发布平台权重,赋值标准与新闻关注度相同;j=1,2;P1i、P2i分别表示发布在i级平台的微信文章的总现实关注度和总潜在关注度,分别以发布在i级平台的微信文章的总阅读量和总点赞数衡量;q1、q2表示现实关注度和潜在关注度的权重,借鉴荣慧芳等(2020)的研究,依次赋值0.8、0.2。
(3)旅游网站。采用百度指数日均值排名居前且样本量相对丰富的携程和马蜂窝两家网站(周李等,2020)上的用户评论数据,以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为检索词,共获取3677条评论。旅游网站关注度测算公式如下:
式中,WZk为k旅游网站关注度;k=1,2,分别代表携程网和马蜂窝网;j=1,2;E1k、E2k分别表示k网站评论的现实关注度和潜在关注度,分别以景区用户评论数和评论点赞数衡量;q1、q2表示现实关注度和潜在关注度的权重,参考张霞等(2016)的研究,依次赋值0.8、0.2。
2.4 研究方法
2.4.1 时空特征分析
(1)Bayesian层次聚类法
Bayesian 层次聚类是在充分利用样本先验信息基础上,对总体发展水平进行科学估计(Richardson et al.,2004)。基于多维正态分布,本文测算长征沿线省际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格局项Si,并测算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Yit高于总体水平的后验概率值p(exp(Si)>1|Yit),依据Richardson 等(2004)的标准,若p(exp(Si)>1|Yit)>0.7 属于热点类型,若0.2≤p(exp(Si)>1|Yit)≤0.7 属于温点类型,若p(exp(Si)>1|Yit)<0.2则属于冷点类型。
(2)核密度估计
为探究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动态演化趋势和空间格局演化规律,本文引入空间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李静等,2019),公式如下:
式中,f(x)为位置x对应的核密度函数;n为样本数;dix为点i与x的距离;r为带宽,r越小则函数估计准确度越高;k是以dix与r之比作为自变量的核函数。
2.4.2 空间关联分析: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强度模型
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反映了地区旅游资源之间相互关联的强弱,旅游资源是空间关联网络中的点,而关注度倾向则是空间关联网络中的线,关注倾向愈高表明地区旅游资源吸引力愈强。据此,本文尝试借助引力模型基础上构建的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强度模型(闫广华等,2020)进行空间关联分析,公式如下:
式中,RGij为地区i和地区j之间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强度;Gi、Gj分别为地区i和地区j的旅游资源关注度;Kij表示地区i和地区j之间的中心距离;Tij表示时间成本距离,由地区之间铁路客运到达最短时间①指的是省(区)首府之间、省(区)首府与直辖市之间、直辖市之间的铁路客运到达最短时间。表征;Dij表示地区中心距离与时间成本距离的乘积。传统引力模型存在地区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的指向性不明、地区交互作用的非对称性不强、吸引力强度难以区分等问题。为此,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王俊等,2017),以地区i的关注度与地区i和地区j关注度总和的比值作为修正后的引力系数kij,以凸显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网络的有向性和非对称性。此外,提升吸引力强度,通过在搜索引擎、社交APP 维度中引入发布平台等级的差异化赋权,以及在社交APP、旅游网站维度中对现实关注度和潜在关注度进行差异化赋权,来反映旅游景区的现实热度值差异。以引力矩阵各行去除极值后的平均值作为临界值,将引力矩阵转化为关系矩阵,若高于临界值则为1,表示存在关联,反之则取0,表示不存在关联。
2.4.3 网络特征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考虑到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强度模型属于关系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有利于从省级和个体景区两个层面揭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网络特征。整体网络特征重点分析在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情况下旅游资源关注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网络的密度、关联度、等级度、效率和块模型分析。个体网络特征则重点探究各经典景区在关注度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此外,在将个体景区层面数据转换为整体省级层面数据过程中,考虑转换前后的一致性、可比性和科学性,参考已有研究(石张宇等,2016;何春博等,2016),将各经典景区关注度占全部经典景区关注度之和的比重作为权重,再将各省级行政区下的个体景区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2.4.4 形成机制分析:二次指派程序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矩阵及其驱动因子矩阵均由关系数据构成,在分析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网络结构形成机制时,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更适合采用基于非参数估计方法的二次指派程序(QAP)法(冯颖等,2020),具体测算过程为:(1)通过各驱动因子变量差异的绝对值将属性数据转换为驱动因子空间关系数据,构建驱动因子矩阵;(2)对因变量矩阵与驱动因子矩阵所对应的长向量元素进行回归分析;(3)随机多次置换驱动因子矩阵的行与列,重新估计;(4)依据随机置换产生的回归系数大于等于最终回归系数的概率,估计驱动因子的标准误及系数,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3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3.1 关注度时空特征分析
2010—2019 年各省(区、市)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以2016年为转折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2011—2015年呈平缓波动趋势,2016—2019 年上扬态势明显(见图1)。可能原因是,2016 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重走长征”国家红色旅游精品路线,通过“旅游+长征”打造红色旅游新品牌。该年亦是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地区媒体关注度急速攀升。加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泛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各地区积极响应亦成为提升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从等级类型的演化来看,仅四川始终属于热点类型,广西、广东、云南、重庆、陕西五省(区、市)始终属于温点类型,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四省(区)始终属于冷点类型,福建、江西、贵州、湖南四省则由温点类型变为热点类型,整体呈中间(温点类型)多两头(热点类型、冷点类型)少的“钟形分布”特征。由此可见,虽然各省(区、市)关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等级类型变动集中于温点类型,冷点类型升迁现象尚不明显,区域非平衡的极化特征明显。以2019年为例,热点区关注度Si后验概率估计均值为0.721,而冷点区则为0.127,两者相差5.677 倍。进一步测算观察期内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格局项Si后验概率值核密度(见图2),发现2010年核密度曲线主峰较宽,表明该年虽然整体关注度偏低,但地区差异较小。观察期内主峰宽度逐渐延展并向右位移,与2010年相比,整体曲线提升明显,温点类型成为内部差异化发展的主要来源。2019 年热点类型集聚上升明显,整体呈现极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关注度较高省(区、市)的空间集聚特征愈发凸显。
图1 2010—2019年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格局项Si后验概率估计的演化
图2 2010—2019年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格局项Si后验概率估计的核密度演化
3.2 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省级层面关注度网络结构特征
3.2.1 网络密度
2010—2019年14个省(区、市)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关联网络密度值呈“二次型”上升态势,以2016 年为转折年,可以划分为两大增长时期。2010—2015 年,随着网络关系数的增加,网络密度值由0.191 波动上升至0.229,表明各省(区、市)整体网络关联呈现加强趋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连续性特征。该时期正值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时期,在区域联合对外宣传推广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如2011年以来,四川聚合全省红色资源,开展了以“长征丰碑”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云南联合贵州和四川尝试打造赤水河流域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等。2016—2019 年,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品牌推广进一步强化,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成立,赣州、遵义、延安联合推广长征文化旅游,推出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该时期网络密度整体呈现逐年递升态势,但最大值仅为0.300,表明省际网络关联密切程度整体偏低,仍存在上升空间(见图3)。
图3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网络的密度与关系数
3.2.2 网络关联度
2010—2019 年14 个省(区、市)关注度网络关联度均为1,表明各省(区、市)之间存在较高的连通性,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显著。网络等级度呈现出与网络密度相反的发展态势,平缓下降,表明各省(区、市)之间的壁垒逐渐消解,由“各自为政”向“区域联合”转变,区域联合协同发展的正外部性效应逐渐强化。同时,网络效率亦呈现下滑态势,表明随着各省(区、市)之间连线增多,多重叠加效应显现,网络结构的联通性趋于稳固,呈现良性发展趋势(见图4)。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力度,组织重大纪念活动的宣传推广活动,强化红色旅游网络资源建设等举措,各省(区、市)也尝试从线路开发、协作推广、联盟合作等方面发展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但囿于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分散、整体体验参差不齐、精神内涵缺失等,红色旅游内涵挖掘和市场规范化发展不足,区域联动发展支撑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高,制约了网络关联度的进一步提升。
图4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网络的等级度和效率
3.2.3 块模型分析
块模型分析能够反映关联网络的内部结构特征和交互关系,借助Ucinet 中的CONCOR 方法,将14 个省(区、市)划分为四大板块,并测算其间的溢出效应关系(见表3)。板块Ⅰ主要由热点类型省(区、市)构成,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和湖南,溢出关系18条,内部关系10条,接收板块外关系3条,溢出板块外关系8条,虽然实际内部比例关系高于期望内部比例关系,但该板块向其他板块溢出关系明显多于接收关系,属于“净溢出板块”。该板块自身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亦是国内红色旅游开发较早的区域。例如:江西最早提出“红色旅游”概念,并出台了加快发展井冈山、瑞金等地红色旅游政策措施,成为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的先导;福建围绕万里长征起点塑造了红色文化旅游形象;湖南则在2011年就通过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来宣传和推广红色文化旅游。板块Ⅱ包括广西、贵州和云南,溢出关系13条,内部关系6条,接收来自其他板块的溢出关系11条,向其他板块溢出关系7条,期望内部比例关系为0.154,实际内部比例关系为0.462,溢出关系与接收关系条数相差较小,属于“经纪人板块”,是温点类型省(区、市)集聚区。该板块成员处于“两江一河”旅游带,同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板块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阶段相同,区域合作密切,在关联网络中发挥中介作用。板块Ⅲ由四川、重庆和陕西构成,溢出关系18条,内部关系5条,接收板块外关系12条,向其他板块溢出关系13条,期望内部比例关系与实际内部比例关系差距最小,且向其他板块的溢出关系条数最多,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是热点区和温点区的交织地带,即能够承接来自热点区的客源,又能带动和辐射其他板块发展,板块内部省际差异化特征鲜明,具有“承上启下”功能。板块Ⅳ由甘肃、宁夏、青海和河南构成,溢出关系15条,内部关系9条,接收板块外关系8条,溢出板块外关系6条,实际内部比例关系为0.600,远高于期望内部比例关系,且溢出板块外关系数最少,属于“主受益板块”,是冷点类型省(区、市)集聚区。该板块内成员处于关联网络的边缘位置,虽然处于陕甘宁革命老区,但其红色旅游发展相对缓慢,缺乏精品景区和线路,与陕西等红色旅游大省存在明显差距。
表3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板块溢出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各个板块之间的溢出关系和传递路径,构建四大板块关联网络的像矩阵并绘制图5。可以发现,各板块内部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呈现俱乐部集聚效应。板块Ⅱ除接收来自板块Ⅰ的溢出关系外,还对板块Ⅲ存在溢出效应,发挥“桥梁”作用,板块Ⅲ对板块Ⅱ和板块Ⅳ存在双向溢出效应,而板块Ⅳ主要接收来自板块Ⅲ的溢出关系,是“跟随者”角色。整体而言,热点区兼具红色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双重优势,在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温点区具有承接热点区红色旅游产业的功能,能够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要素资源空间流动,中介作用显著,且具有市场发展优势;冷点区红色旅游发展滞后,受益效应更为明显。
图5 四大板块之间的传递关系
3.3 个体网络结构特征——个体景区层面关注度网络结构特征
为揭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在空间关联网络中所处的地位,本文分2010—2015年、2016—2019年两个时期来探析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3.3.1 点度中心度分析
由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的点度中心度可知(见表4),2010—2019 年点度中心度排名始终居前十位的经典景区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F1)、娄山关景区(F3)、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B1)和梅关古道景区(C1),归属于江西、广东和贵州,是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集中区域,处于整个网络的中心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虽然整体关注度位居前列,但单个经典景区在网络的中心作用偏弱,不利于网络聚合效应发挥。2016—2019 年,乌江景区(F8)、赤水红军烈士陵园(F4)、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H5)、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F6)、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H7)、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D3)、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H15)等景区点度中心度排名进入前十,成为新的旅游节点。通过在百度中检索以上景区2010—2019 年的新闻发现,高频热词包括网络、精神、文化、教育、发展、纪念、传承等,这些景区通过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建设,持续强化和深挖长征精神内涵,提升媒体关注度。此外,在红色资源开发上,这些景区立足新兴业态开发,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在原有遗址和遗迹基础上开展项目规划,修建纪念场馆和园区。例如: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F6)、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H5)等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小镇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彝海结盟遗址(H3)、夹金山红军纪念碑(H6)、芦花会议会址(H16)、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H13)等景区点度中心度排名靠后,在关联网络中处于从属地位,与其优质的红色资源不匹配。2010—2019年,整体网络密度由0.174上升至0.278,点度中心度均值由31.584 上升至48.207,表明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节点空间集聚性和区域扩散联通性增强,空间布局趋于均衡化。
进一步测算点出度、点入度以探究溢出关系和受益关系,发现点出度和点入度均值均为17.422。溢出关系高于均值的景区共30 个,排名靠前的有遵义会议纪念馆(F1)、梅关古道景区(C1)、娄山关景区(F3)、乌江景区(F8)、赤水红军烈士陵园(F4)、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D3)等,大多属于热点类型,且点出度明显高于点入度,在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溢出效应尤为明显。点入度高于均值的景区共30 个,排名靠前的有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H5)、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H15)、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F6)、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G3)等,该类景区受益效应明显。点出度与点入度接近的景区有红军长征出发地(中复村)旧址(A1)、黄陂洞战斗遗址(F5)、禄劝县皎平渡(G2)等,大多属于温点类型,在关联网络中发挥桥梁作用,呈现溢出关系和受益关系的良性耦合效应。
3.3.2 中介中心度分析
从中介中心度排名来看(见表4),2010—2019年始终居于前列的景区包括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B1)、梅关古道景区(C1)、娄山关景区(F3)等,均与点度中心度排名情况相似,表明点度中心度与中介中心度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同时,2010—2015年与2016—2019年两个时期内,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F6)、卓克基会议旧址(H12)、达维会师遗址(H19)、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D1)以绝对优势稳居前十位,缘于这些旅游节点邻接知名旅游景区,亦是旅游者跨省出行的必经之地。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F6)所在地丙安古镇,是赤水连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亦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卓克基会议旧址(H12)和达维会师遗址(H19)所在地阿坝州,是四川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地,是川西北众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四川4条旅游干线的十字交汇点;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D1)所在地通道县则是湘、桂、黔交界的大西南交通要道。该类景区优越的交通位置和邻接知名旅游景区的双重叠加效应增强了其对红色旅游发展要素的控制权力,相较于高点度中心度景区,空间布局上其集聚性更强,中介中心度优势显著。
表4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度
3.3.3 旅游流分析
虽然网络关注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者出游倾向,但仍与实际旅游流现状存在差距。为此,本文进一步分析旅游者在旅游节点中的实际流动情况,选取网络游记发表量最多的携程网和马蜂窝网采集2010—2019年长征主题游记,并筛选出1031 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核心边缘模块综合探究2010—2015 年、2016—2019年两个时期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见图6)。两个时期的核心旅游节点密度分别为0.330、0.330,而边缘旅游节点密度分别为0.007、0.039,虽然边缘旅游节点密度有所提升,但等级分层结构鲜明。两个时期的核心与边缘旅游节点间密度分别为0.027、0.093,表明节点间的流动联系逐渐强化。2010—2015 年,核心旅游节点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F1)、巴西会议旧址(H11)、卓克基会议旧址(H12)等;2016—2019 年,核心旅游节点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F1)、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H7)、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H5)等。空间上,旅游者集中于四川和贵州。这与关注度网络中的结论一致,表明旅游流的核心节点亦具有较高的网络舆情关注,呈现较高的互促耦合特征。伴随着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和业态类型的丰富,旅游节点由革命历史遗迹拓展至纪念场馆、文化公园、红色小镇等,通过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多元化发展,激活潜在红色旅游市场。
图6 旅游流网络结构
3.3.4 小结
总体而言,可将旅游节点划分为4 种类型:(1)核心旅游节点。地理空间上处于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线路的中心位置,具有集散和辐射作用,主要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F1)、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H7)、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H8)、巴西会议旧址(H11)、卓克基会议旧址(H12)等,隶属于贵州、四川,这些旅游节点多处于重要交通节点和知名景区邻接地区,具有较高的可达性,是旅游者的必游之处。(2)重要旅游节点。该类节点的吸引力略低,处于核心节点的外围位置,与核心节点具有较高的融合性,亦具有一定的集散功能,包括梅关古道景区(C1)、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H15)、石鼓红军渡口(G4)、达维会师遗址(H19)等,多位于四川省内,节点的流通性较高。(3)新兴旅游节点。该类节点通过资源整合、资本新建等方式兴起,以新建纪念场馆和红色小镇为主,相较于核心旅游节点具有分流作用,包括红军长征出发地(中复村)旧址(A1)、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D3)、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F6)、吴起镇革命旧址(M1)等,亦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缘于该类节点借助后发优势,挖掘和重塑红色文化故事,并将地方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和传播效应,拥有较高的发展潜力。(4)一般旅游节点。该类节点与核心旅游节点距离较远,在发展规模、影响力和功能发挥上相对单一,关注度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排名居中,表明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包括木黄会师纪念地(F10)、朱德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H10)、扎西会议纪念馆(G6)、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L1)等,以新发展起来的节点为主。
4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网络的形成机制
4.1 驱动因子选择与模型建立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演化受多因子影响,本文引入衡量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标准和文旅资源共六大维度作为驱动因子。前文中块模型分析将长征沿线省(区、市)划分为4个板块,各个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外溢关联,且板块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可见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性可能与地区发展差异有关。据此,本文认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主要受创新发展差异、协调发展差异、绿色发展差异、开放发展差异、共享发展差异、文旅资源差异的影响。通过差异网络分析既符合旅游者需求层次的差异,又符合区域空间发展差异引发的关注度偏好差异。
具体而言,(1)创新发展差异:选取地区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代表创新人力资本。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地区往往会吸引创新储备人才流入(邵汉华等,2018),另一方面教育水平亦是影响游客对地区红色旅游价值认知偏好差异的重要因素(邹永广等,2015),有助于强化地区之间的互动关联。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 比重作为衡量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潜力的代表性指标(张新成等,2020b),投入越高越有利于红色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进一步吸引潜在客源市场关注。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发展程度越高,科技网络服务对地区红色旅游业传播和影响力的支撑越好,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本文选取互联网普及率表征业态创新能力(吕雁琴等,2021)。通过熵值法(高楠等,2021),本文测算这三项指标的加权综合值,进而构建创新发展差异矩阵。(2)协调发展差异:协调发展程度反映了地区红色旅游自身产业结构和业态集聚情况。协调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化解产业内部结构矛盾,提升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从而提升红色旅游区域协作关系,实现内生性增长。本文选取反映产业结构情况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指数(刘安乐等,2020)及反映业态集聚程度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区位熵(王新越等,2020)两项指标,通过熵值法测算综合值进而构建协调发展差异矩阵。(3)绿色发展差异: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亦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表征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马慧强等,2018)。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旅游发展,地区生态旅游规模可以反映旅游者红色旅游环境体验质量(黄细嘉等,2010),本文选取森林公园旅游人次与旅游总人次之比作为生态旅游规模指标(吕雁琴等,2021)。两项指标通过熵值法得出综合值,进而得到绿色发展差异矩阵。(4)开放发展差异:地区开放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红色文化影响力和传播效应的重要因素(周美静等,2019),是地区红色旅游“走出去”的重要映射,地区之间开放发展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吸引旅游者关注。本文选取社会开放度指数构建开放发展差异矩阵,社会开放度指数来源于《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2018),是反映地区之间人员交往、信息流动、文化交融3 个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5)共享发展差异:伴随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公共服务、惠民工程、交通服务等公共性和公益性建设愈发完善,居民出游意愿愈发强烈。本文选取反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高楠等,2020)和地区财政开支(谭华云等,2016)两项指标,通过熵值法测算综合值,进而构建共享发展差异矩阵。(6)文旅资源差异: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度和开发水平亦是旅游者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了目的地客流规模(高楠等,2020)。借鉴王凯等(1999)提出的旅游资源丰度算法,本文选取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5项指标,建立文旅资源差异矩阵。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构建的驱动因子模型如下:
式中,F表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省际空间关联矩阵,X1,X2,X3,X4,X5,X6分别表示省际创新发展差异矩阵、协调发展差异矩阵、绿色发展差异矩阵、开放发展差异矩阵、共享发展差异矩阵、文旅资源差异矩阵,所有驱动因子指标观测时间段均为2010—2019年。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报告》等,部分指标数据合并均先通过极差法处理,再通过熵值法赋权测算综合值。由于形成机制研究针对的是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省际空间关联性,并不考虑地区之间的溢出关联方向,为此,通过各驱动因子变量差异的绝对值将属性数据转换为空间关系数据,而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矩阵亦被转换为对称矩阵。
4.2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QAP相关性分析
采用QAP 方法检验各个驱动因子与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小能够反映各驱动因子对因变量空间关联矩阵影响大小。结果表明,2010—2019 年所有驱动因子与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相关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协调发展差异、绿色发展差异、开放发展差异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2、-0.009、-0.028,均为负数,表明区域良好的协调合作、相近的绿色生态环境和开放发展水平是促使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产生空间关联的重要因子;创新发展差异、共享发展差异、文旅资源差异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9、0.104、0.038,均为正数,说明区域技术创新壁垒、社会经济和文旅资源禀赋约束会促使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红色旅游产业的分工和协作、经济和技术的关联,并通过空间示范、学习和集群效应促进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形成。
4.2.2 QAP回归分析
分别对2010—2015 年、2016—2019 年两个时期进行QAP 回归估计,在经过5000 随机置换后可决系数R2处于0.304~0.418,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诠释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关联网络结构演化。结果如图7所示:(1)创新发展差异系数由不显著到显著为正,表明地区创新发展水平越高,人才、技术等要素的空间溢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成果在长征沿线省(区、市)之间的再分配,推动各省(区、市)技术的交流与融合,创新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红色旅游市场需求和关注目标。(2)协调发展差异系数由不显著到显著为负,表明相似的产业发展结构和集聚形态,有利于强化区域经济和技术联系,同时区域相似的文化旅游发展水平有效降低了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关联成本和要素流动成本,为长征沿线省(区、市)红色旅游资源协调共生发展创造出新的条件,并且伴随着整个业态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关联,网络结构愈发紧密。(3)绿色发展差异系数由显著为正到显著为负,表明绿色发展差异具有双向驱动效应,初期个别区域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萌芽,引发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但这一状态并不具有稳定性,伴随着区域之间绿色生态协同治理水平增强,“红+绿”生态旅游发展逐渐成熟,红色文化旅游供给环境治理水平也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关注度空间网络关联度整体提升。(4)开放发展差异系数为负,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开放发展差异的影响尚未显现。虽然长征沿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相似的“走出去”趋势,但跨省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分工和合作不足,难以形成明星化的红色文化旅游形象。目前旅游者关注区域仍相对集中,分流效应尚未显现,且多数区域仍处于品牌营销的投入成长阶段,待进入回报周期后将逐渐对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产生影响。(5)共享发展差异系数显著为正,长征沿线省(区、市)之间社会经济共享发展差异越大,越能够有效引导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在区域之间形成推拉效应和模仿效应,提升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激发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效益,进而强化其关注度空间网络关联。(6)文旅资源差异系数显著为正,即长征沿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开发差异越大,越有利于率先开发的区域对其他区域产生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逐渐形成广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集聚中心,以匹配不同旅游者群体需求偏好为导向,重新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并通过市场化正反馈机制不断优化长征沿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要素配置,完善资源开发体系,从而有利于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稳健性检验采用各年份均值结果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各驱动因子影响系数与2016—2019 年影响系数的方向、程度及显著性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回归结果满足稳健性要求。
图7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
5 结论、讨论与启示
5.1 结论
(1)观察期内,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空间上,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地区分异特征明显,仅四川始终属于热点类型,整体呈现中间多两头少(温点类型地区多,热点和冷点类型地区少)的钟形分布结构;时空格局演化上,关注度上升主要来源于温点类型内部差异分化,最终形成非平衡的双峰极化发展趋势。
(2)省级层面网络结构方面,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网络存在显著的溢出关联,网络密度以2016年为转折年,呈现“二次型”上升态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可持续性,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存在上升空间;网络关联度呈现平缓下降态势,区域联通协作产生的正外部性效应逐渐增强,网络整体关联趋于稳定和良性发展;块模型分析可知,净溢出板块主要由热点类型省(区、市)构成,经纪人板块成员多来自温点类型省(区、市),双向溢出板块处于热点和温点类型省(区、市)交织地带,主受益板块由冷点类型省(区、市)构成,处于网络的边缘地带。
(3)个体景区层面网络结构方面,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呈现热点类型、温点类型和冷点类型景区“核心-边缘”分布,热点类型景区处于关联网络的中心地位,而冷点类型景区则处于边缘地带,温点类型景区发挥桥梁作用,促使溢出关系与受益关系良性耦合发展;从现实旅游流动来看,旅游流的核心节点亦具有较高的网络舆情关注,呈现较高的互促特征,可划分为核心、重要、新兴和一般四类旅游节点。
(4)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受多维因素的共同推动,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文旅资源的地区差异对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网络关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开放发展的地区差异影响则并未表现出显著性。
5.2 讨论
基于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不平衡的现实,本文探究了六大驱动因素在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网络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创新发展的地区差异推动了知识、技术、人力等要素在省(区、市)之间的再分配,提高了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和新兴业态培育力,是实现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动力。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缩小,有助于降低地区要素流动成本,解决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发展内部结构不合理和外部结构失衡问题,为实现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创造环境。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直接影响红色旅游环境体验质量,但也存在生态关联空间范围大、协同治理困难、“搭便车”等问题。区域绿色发展关联性的强化,有利于推动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平衡发展,从而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正外部性影响。开放发展的地区差异会影响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的内外联动发展,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树立明星化的红色旅游形象,提升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的对外影响力和传播效应,应将“走出去”与“引进来”两者结合,形成区域内合作和区域外联动的开放发展格局。共享发展的地区差异会形成空间推拉效应,共享发展体现了长征主题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功能。文旅资源的地区差异会影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旅资源是实现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和内涵价值挖掘的基础,是开展红色文化旅游活动的载体。
5.3 启示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本质上反映了信息流和网络舆情建设,为科学掌握长征主题红色文化的空间传播机制,谋求区域协作和循环发展,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发现,目前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整体偏低,区域关注度存在不均衡、不连续、不稳定等问题,且周年纪念活动产生的外部助推效应显著,而自身的内生性和内涵式发展明显不足。结合旅游流时空结构特征,存在区域内空间过度集聚、区域之间流动性不高、新兴旅游节点分流不显著等问题。因此,应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历史阶段,持续深化五大发展理念,具体而言:(1)创新长征主题红色文化传播体系,让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红”起来,重构长征主题红色旅游推广新格局;(2)线性文化遗产决定了长征沿线省(区、市)之间应更加注重开放协作,实现由“各自为政”向“齐步走”的转变,确保在管理、信息、运营、宣传方面实现联动发展;(3)推动数字化经济与长征主题红色旅游协调共生,通过长征数字化内容与“云旅游”的融合发展,驱动“旅游+”向“+旅游”转变,使业态链条纵向延伸和横向关联,实现内生化增长目标;(4)树立“绿色长征”理念,以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并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上谋求突破;(5)长征沿线不少地区远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带动相对困难,可以将“长征+大众旅游+乡村扶贫”结合,凸显长征红色旅游的公益性,做到全民共享,扩大长征红色旅游福祉的参与主体;(6)以保护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为第一原则,积极完善保护措施,同时深入挖掘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内涵,找准和彰显长征主题红色文化旅游的精神价值和物质形态价值,提升“两万五千里长征”整体的影响力和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