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和茶树复合经营技术研究
2021-07-27龚绘宇
龚绘宇
(旌德县旌阳镇林业工作站,安徽 宣城 242600)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属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是皖南山区主要乡土树种之一,因其造林成活率高、材质坚硬、主干通直、用途广,是退耕还林首选用材树种。皖南地区枫香多为人工造林,尤其是退耕还林地,不仅造林密度较大、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一,而且由于不合理的经营措施(密植、未及时抚育间伐等),致使枫香林木自然整枝达树高二分之一以上,直径生长量低,大径材产出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枫香生长周期长,抚育成本大,资金周转率低。资料表明,林茶复合经营可以有效改善林分,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实现长短期效益的良好结合。为了有效改善林分结构,丰富林分生物多样性,实现枫香林大径材培育的长期性与茶叶短期收益的有效结合,笔者开展了枫香林下种植茶树试验研究。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宣城市旌德县国有蔡家桥林场祥云庵工区。地理位置为 118°20′E,30°20′N,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 ℃,极端最低-10 ℃,最高温度为39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522 mm。平均海拔500 m 左右,坡度在25°~40°。基岩为板岩,土壤为黄红壤、黄壤。腐殖质层厚10 cm,土层厚大于40 cm,立地指数为12,立地亚区为黄山余脉皖南山区。适宜的环境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小班为110 号小班枫香林,属于2007 年春营造的人工枫香纯林,面积6.0 hm,原为马尾松采伐迹地。试验林地枫香造林苗木来源于本地苗圃,种子从江西九江采购,造林用苗为1 年生Ⅰ级苗,苗高80 cm 以上、地径0.5 cm 以上。整地方式为全面砍灌、清理、带状整地,人工大穴植苗,不施肥,株行距2 m×2 m,造林密度2 505 株/hm。抚育措施为造林后 3 年内 5 次割灌除草,2012 年、2017 年各间伐1 次,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的原则设计间伐强度,间伐后的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0.7。2017 年间伐后,枫香株行距2.2 m×3 m,密度为 1 545 株/hm。
林内茶树为上个世纪80 年代种植,一直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在营造枫香林后的抚育管理期间多次被砍除,又多次自然萌发成株,品种不详。2017 年割灌抚育后自然萌发,未补植,呈块状分布,不规则分布于枫香林内,密度约1 600 株/hm。后期茶树复壮改造,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面整地、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
2.2 试验方法
选择同坡向、立地条件基本一致、面积为0.1 hm的枫香林5 个样地,其中Ⅰ~Ⅳ号林茶复合经营样地为试验对象,Ⅴ号枫香纯林样地作为对照小区。对照与试验小区同期进行间伐作业,但后期未实施垦覆、施肥、病虫害防治作业,相邻两个样地间隔6 m。试验样地从2017 年秋季间伐后,连续3 年按照茶园管理技术,对Ⅰ~Ⅳ号林茶复合经营的样地进行割灌除草、垦覆、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促进茶树复壮。2020 年清明前和清明后至谷雨前,先后2 次集中采摘、制作茶叶。
对照样地只进行割灌除草抚育管理,不进行垦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割灌除草的目的只是便于对林木进行测量作业。2018 至2020 年,每年11~12 月,对5 个样地内枫香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树高、胸径,并计算蓄积量。
2.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 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枫香林下茶树生长情况
茶树复壮明显提高了采茶量。林分改造前,林分内茶树长势弱,仅谷雨前采摘一次,单株鲜重400 g 左右。在该种模式下,茶树复壮很快,平均高度达1.2 m,丛状冠幅 80~100 cm,地径 5 cm 以上。2020年春季,清明节前单株采芽尖鲜茶1 次,鲜重约200~250 g,干重约 50~100 g;清明后至谷雨前采毛峰鲜茶 1 次,鲜重约 400~600 g,干重约 100~150 g。经过人工管理的茶树,可采茶2~3 次。
3.2 枫香林生长情况
3.2.1 枫香高生长进程分析
由表1 可知,10 年生时,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差别不大,最高的是Ⅰ号和Ⅱ号样地,为7.5 m。随着对林下茶树进行人工施肥、除草抚育管理,树高差别趋于明显,至2020 年,平均树高年生长量最高的是Ⅰ号样地,为10.7 m;最低是Ⅴ号对照样地,树高9.0 m。这表明,与对照相比,复合经营和抚育管理措施的林分内枫香的高生长速度明显增快。
表1 枫香树高生长数据/m
3.2.2 枫香胸径生长进程分析
枫香试验林2017 至2020 年胸径平均年生长量如表2 所示,总体生长趋势与树高相近。2017 年,5 个样地枫香胸径年生长量差别不大;2018 年,枫香胸径年生长量出现差别,但不明显;从2019 年开始,复合经营样地与对照样地的胸径年生长量差别趋于明显。至2020 年,Ⅱ号样地增量最大,为7.2 cm,Ⅴ号样地增量最小,为4.7 cm。
表2 枫香胸径生长数据 /cm
3.2.3 枫香材积生长进程分析
枫香试验林2017 至2020 年单株材积平均年生长量如表3 所示。表3 中材积采用“徽州、池州地区阔叶树一元材积表”计算。2017 至2020 年,Ⅰ号、Ⅱ号、Ⅲ号、Ⅳ号、Ⅴ号样地材积年生长量分别增加476 cm、550 cm、403 cm、409 cm、281 cm。其中Ⅱ号样地增加最大,增量为550 cm;对照样地增加最小,仅增加281 cm。由此可见,复合经营对枫香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影响很大。
表3 枫香材积生长数据 /cm3
4 结论与讨论
4.1 林茶复合经营可以促进枫香的生长
刘志龙等对试验地人工促进复壮后的茶树,进行全年生长过程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枫香林下茶树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中,其地表温湿度、林内温度日夜差和光辐射强度等小气候特征,与纯枫香林模式差值不明显,但与纯茶树模式的差值很明显。本文试验结果表明,枫香与茶树复合经营可以有效促进枫香的生长,3 年内,复合经营试验样地枫香年平均树高增加了3.0 m,而对照样地增加仅1.9 m,两者相差1.1 m;年平均胸径增长了6.5 cm,比对照样地高1.8 cm;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增加了459.cm,比对照样地高178.5 cm。由此可见,林茶复合经营可以有效促进枫香的生长。
4.2 林茶复合经营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众所周知,森林经营周期长,枫香作为用材林,其高效培育不仅仅需要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资金的支持。茶树经营投入周期短,见效快。林茶复合经营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能有效提高经济收入。林茶复合经营不仅促进用材林高效培育技术广泛推广,还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4.3 林茶复合经营是一种实用的高效培育模式
在用材林下套种茶树,形成林茶复合林,开辟了用材林高效培育的新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林茶复合经营不仅对林木生长及林木生长环境改善有积极作用,而且林下套种茶树改善了林分结构,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林地潜力,提高了林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