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07-27孙怡玖
孙怡玖
摘 要:初中化学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科學的思维意识,还能使学生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学习下,提高自身的化学综合素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并且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主要对如何将化学实验趣味化进行一系列讨论。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教授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开展相应的化学实验,以实验来辅助教学。通过相关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步骤,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产生的反应现象以及探究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探索化学实验的教学结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化学实验时,往往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了解相应实验的操作,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实际操作,导致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相应化学实验的学习能力。
一、运用趣味教学方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来设计相应的游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以此更好地提升初中化学趣味教学有效性,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时的专注程度。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这个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操作流程,还需要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具备动手能力。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学生操作时,为了避免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化学实验操作的教学,运用趣味教学法向学生科普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提高自身对化学的认知水平[1]。
二、趣味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融入信息技术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若想将趣味化教学模式与化学实验进行有机结合,首先应当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模式[2]。
在化学实验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化学操作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进行教学,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在课堂上无法完成,如此,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整个化学实验过程,给予学生视觉以及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整个化学实验过程。
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加清晰的实验过程,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避免因较为复杂的操作过程,或是存在危险系数的化学实验,而导致课堂进程的延误。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既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安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双赢”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索,可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其反应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对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路做出假设与猜想,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步骤。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在讨论与实验的过程中,还能够发现碳酸氢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导致其现象有气泡冒出。
趣味教学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后续的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化学分析能力,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本文主要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融合并结合新课改的一系列实施,从化学的基础教学方法的应用、实验场景的合理布置、实验创新改进等各个角度出发,探索趣味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措施。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系列措施和建议,以此来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进而为后续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提供相应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包晓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J].家长,2021(14):102-103.
[2]石国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1(1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