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儿歌教学策略

2021-07-27张晓华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2期
关键词:激发情感儿歌小班

张晓华

摘 要: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快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不仅培养幼儿的记忆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还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班;儿歌;教学;激发情感

幼儿园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看图讲述、故事、诗歌、散文、儿歌等多种教学内容。而儿歌又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快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对幼儿早期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短小的儿歌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记忆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还给了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易于幼儿接受、理解和记忆,在丰富幼儿的词汇和发展幼儿的语言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幼儿园儿歌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开展。

一、合理选材

儿歌的选材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太难了幼儿不理解,学不会;太简单了,对幼儿来说又没有挑战性。儿歌自身也要具有美感,或是朗朗上口的节奏,或是有生动故事情节的,或是有优美情境的,或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这样的儿歌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真正学到知识,在丰富他们词汇量的同时提高口语能力。然而对于一些朗读不太顺口的儿歌,可在不变原意的基础上稍加改动。例如,儿歌《老师手真巧》中原文是:“老师手真巧,捏只山羊咩咩叫,捏只猴子蹦蹦跳,捏只母鸡咯咯哒,捏个小娃就是我。”由于最后一句朗读起来节奏有所变动,幼儿不易掌握,所以我将最后一句改为“捏个娃娃就是我”,这样虽然意思没有变,但幼儿朗读起来顺口多了,也能很快掌握了。

二、创编动作学儿歌

在儿歌教学中有许多儿歌是可以用动作来学习、掌握的。幼儿在动手、动脚、动脑、动口中兴趣会更高,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儿歌《小老鼠上灯台》中我将每一句话都创编了与其相应的动作,幼儿一会儿学老鼠,一会儿学小猫,一会儿原地踏步,一会儿原地转圈,一会儿教师说幼儿演,一会儿幼儿说教师演,一会儿又教师、幼儿一起说一起演,师幼之间、动作与语言之间相辅相成,幼儿学得不亦乐乎。

三、创设情境学儿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情境。”采用创设情境的形式来学习儿歌,使幼儿更容易了解作品的内容,体验角色的情感特征。如在学习儿歌《下雨了》时我与配班老师共同排练了情境表演:我扮乌龟放风筝,配班老师扮小兔拿线跑,风筝飞不上天,后来乌龟想办法跑到河里(皺纹纸制作的小河)放风筝,风筝飞上天了。在活动中我先进行了情境表演,再让幼儿学习儿歌,由于他们接触了情境表演的内容,所以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内容,很快学会了儿歌。

四、根据不同内容,选配不同音乐

在儿歌教学中,我还将散文诗欣赏的教学经验迁移过来,根据不同儿歌内容选配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增强儿歌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易理解、学习和记忆儿歌。

五、情感激发,有感情地朗诵

在儿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唱”儿歌、拉长声音等现象。首先,我重点强调有感情朗诵这一要求,并在示范朗诵时,格外注意自己情感的投入,让幼儿感受到儿歌的不同意境美;其次,在教幼儿学儿歌时要给予幼儿肯定与鼓励,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充分释放幼儿的感受,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

六、注重榜样的作用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总会因为幼儿个体的差异,造成有的幼儿接受能力较强,有的幼儿接受能力较弱的现象,而儿歌教学也不例外。鉴于这一现象,我采用了榜样作用这一练习模式,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幼儿带大家一起来朗诵,同时给他们一些“贴画”等小奖品,激发其他幼儿想要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尽快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在儿歌教学活动中还应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引导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朗读评价,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增添继续努力的信心。

总之,在幼儿园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对待,肯花功夫,正确指导,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积极努力。

猜你喜欢

激发情感儿歌小班
睡觉儿歌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谈谈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策略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阅读能力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